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大明嫡长子> 大明嫡长子 第213节

大明嫡长子 第213节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宴(一)
  杨一清入城不久后,宫里的圣旨也递了出来。
  朱厚照等自己的将军已经很久了,他没有搞献俘或者受降,又不是火筛,逮着一点东西,搞得跟征服了草原一样,其实反而显得小家子气。
  但这些出生入死的将军,朱厚照心中早就发过誓,他绝对不会让那种‘死在自己人手中’的事发生。
  周尚文、谭闻义、孙希烈、于子初、常大晟、柳江杰、史大淮和徐镇安。这八个甲级卫的指挥使名字,他一直记得很清楚。
  当初他们可是立过誓言的。
  这帮人因为这层缘由,自己私下里也相互抱团,再说句小人的话,其他人其实不太能入得了他们的眼,我们和皇帝什么关系,你们又是哪路货色?
  再入京师之后,八人不由意气风发,手上或多或少有军功,京里也大变了模样,几个月之前他们还是无名小卒,毕竟天子脚下,一卫指挥使又能大到哪里?但几个月后,他们作为皇帝的亲信,人生得意至此,会作戏的文人能够面沉如水,但他们这些二三十岁的武夫哪里懂得了那么多?
  西北苦寒,京师繁华,又是春暖花开,刚入城的这个晚上,他们就有些按耐不住兴奋了。好在皇帝的圣旨来的及时,将他们敲醒——明天还有正事儿呢。
  杨尚义、周尚文为首,一帮人全都跪地接旨。
  宣旨的是司礼监的尤址公公,他现在也不容易,虽然皇帝宣了他来司礼监,但毕竟上面还有个刘瑾,人家可是看着皇帝从小长大的,而且还不待见他,
  论舒适,还不如他在山东当个镇守太监。
  现在势单力薄,对于这一帮武将,他也不嫌弃,言语之间极尽客气,“杨将军、周将军,恭喜了。此番在宁夏大展我大明军威,陛下对此颇为振奋,已经在宫中等着各位了。往后,咱们还要多多往来才是。”
  杨尚义是跟着王越的人,王越什么路子他最清楚,在他看来,宫里的这些没根的人是最不能得罪的。
  “多谢尤公公,眼下杨某公务缠身,等事毕,务请公公赏脸。”
  尤址听了耳朵一动,心中想着:武人还是比文人要好些。
  这些日子,他橄榄枝抛出不少,但愿意接的其实没几个。
  边上的周尚文眉头皱了皱,他对这些事并不擅长,心中只想着明日的大宴。
  之后杨尚义带了尤址去了一旁小叙,他们八个人是只能自己互相看看。
  “……杨将军,和这个尤公公很熟?”于子初这样嘀咕了一声。
  周尚文转身盯了他一眼,脸色冰寒,却也没说什么。
  武将之中,敢于和他们比圣眷的,也就是杨尚义了。他的出身可以追溯到王越,那是皇帝还是太子时就非常坚定的太子党。这几年来,皇帝将大明骑兵交给他一个人带,那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和金钱,要说皇帝不宠他,那是谁也不会信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这些个‘上直亲卫’的指挥使,和他相比其实也落了下乘。
  但要说世事也确实弄人。
  这次在宁夏,杨尚义率领的大明骑兵虽然一路追击火筛至长城,打得是荡气回肠,可说来说去砍下的首级也就两千出头,关键是还给火筛跑掉了。
  真正立下奇功、活捉扎那的反而是周尚文。这下双方就有的说道了,谁都有不服气的地方。
  周尚文现在胳膊上还有伤呢,谭闻义、孙希烈两人作战时也是冲锋在前,他们都是勇武无双的人。
  但杨尚义是没啥伤的,他是一路追击,总不至于自己从马上摔下来。
  “彦章兄(周尚文字),明日陛下大宴,到时有何封赏也会有旨意下来,这个时候杨守文(杨尚义字)和司礼监的公公往来密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自己也应明白,论功劳他是不如我们兄弟几人的。”
  还有一句话于子初藏在心里,他手里的兵马还比咱们厉害的多。
  周尚文和这七人,原来都是以兄弟相称,但是接触的多了,他个人多谋略、又添勇武的能力还是让他们信服,再加上此次洛浦河之战,周尚文大概率是要成为他们上司的,所以事情怎么办还是要周尚文有一句话出来。
  周尚文自己也想得到于子初说的这些事,但是他脑子里也有皇帝的形象,“……你们都觉得,陛下是轻易被蒙骗的人?”
  听了这话,七人也不由沉默。
  “司礼监也好,兵部堂官也好,即便以往他们说什么话重若千斤,但陛下是何等气象的帝王,涉及封赏功臣的大事,司礼监还能说得上一句话?”
  周尚文越说信心越足,这是对他自己判断的信心,也是对皇帝的信心,“就让杨将军去做吧,咱们安安稳稳的度过今夜。”
  但如何安安稳稳?八个大男人大眼对小眼啊?睡又睡不着,早就闲出了鸟。
  好在恰是这个时候,有个其貌不扬的人进来,但一亮锦衣卫的牌子还是震惊了他们,“八位将军,陛下口谕,请几位星夜入宫,再续前时之约。”
  周尚文表情略有振奋。
  论圣眷,谁怕谁?
  ……
  ……
  丰熙和郭尚坤大约出去了小半天时间,回到乾清宫也没什么话,只是在递奏疏的时候,低头和皇帝讲:“陛下,杨应宁已经到京师了。”
  “知道了。明日照常摆宴,咱们君臣都不要去管他了。”朱厚照脸上有些沉思,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接下来如果还是要当众不给他这个皇帝选择空间,那也没办法了,没有杨屠夫,还能吃带毛猪不成?当然他心里还是希望能顺利些,大宴群臣的时候,有个人搅局多不好?
  乾清宫里烛火摇晃,炭盆也不再需要,春天的感觉还是好些,穿些单衣也方便。
  丰熙不知道皇帝是什么心思,但也不敢多说,还有好几位朝廷重臣在呢。
  “立复套为国策之事,朕会在大宴时向将军们宣布。”皇帝没有抬头,只是这样告诉内阁和各部尚书,“……若是没有将军愿意接此重任,那是朕教人无方,谁也怨不得。若是有人领,朕还是希望各位爱卿能暂时先放下心中的成见。咱们君臣齐心,开疆拓土,等将来到了地下,也有脸能够见祖宗。若是把祖宗的土地越守越小,咱们自己说的头头是道,后世人知道了,怕不知道要怎样耻笑我们呢!”
  为了复套的事,内阁首揆都给皇帝搬开了,这个时候没有跟随刘健去的,还能有话什么好说?
  所以这是没什么的。
  不过韩文启奏,“陛下,若要复套,则宁夏镇亦需一支大明骑兵,微臣惭愧,按如今的国力……臣恐国库负担过重。”
  “知道的。因为有难度,所以咱们君臣都要勤勤恳恳,不能有一日贪图享乐,朕励精图治,各位爱卿也要忠心报国,三年做不到,那就五年,五年做不到,那就十年,朕才十五,若是能在二十五时完成此志,朕也认!因为这是朕的责任!”
  这话说得特别像皇帝历来的风格。胸怀大志、坚定不移。帝王,就是需要这样。
  “吾皇圣明!”
  提前打招呼,已经是朱厚照给他们面子了。
  就是什么都不说,又能怎么样?满朝堂的将军都是皇帝的亲信。当然那样治国过于粗暴,朱厚照并不屑。
  臣子们离开后不久,司礼监的尤址回到乾清宫。他现在非常谨小慎微,一个错误的动作都不敢有,蹑手蹑脚的到御案前边儿跪下,“奴婢参见陛下。”
  “怎么样?”朱厚照一边写字,一边问道。
  “回陛下的话。别的倒也没什么,就是杨、周二人……似乎貌合神离。”
  朱厚照笔锋顿住,这时他才抬头,“何以见得?”
  尤址于是将那边事仔细一讲,杨尚义和他套关系,却把周尚文八人撇在一旁,这足以说明问题。
  皇帝则轻轻一笑,武人玩这些心思真是又粗糙、又好笑。你要和司礼监套近乎,干什么当着周尚文的面?那意思仿佛就有点像是小孩炫耀,你瞧,我可以,你不行。
  “杨守文和你说了什么?”
  “初次见面,也都是些场面话,就是大宴后,他还请了奴婢。”
  朱厚照想着,看来这是继承了王越的那一套,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搞不定朝廷确实在边关掣肘过多。
  先瞧瞧吧。
  “这事,你做得好。”朱厚照对尤址有一番赞许,杨尚义和他私下里的事回来也照样禀报,看来他是抓住了在宫里的生存法则。
  尤址初来乍到,根本就没有依靠。几次一瞧,就知道皇帝别的不问,就是要诚实、忠心,所以他也只能将这些发挥到极致,这样靠着皇帝,才有一条活路。
  “奴婢,谢陛下赞誉。”
  “做得好,自然是要赞誉。”朱厚照重新执起朱笔,蘸了蘸后继续嘱咐,“杨守文那边,你和他保持关系就好,有些话他可能不敢和朕讲,所以和你讲了什么你记得告诉朕。”
  尤址心头大喜,皇帝真是不一般的手段,竟然不动声色允许他和这位将军密切往来,他本来回来禀报是有些害怕的,“奴婢明白的,奴婢对陛下绝不敢有半分隐瞒。”
  “你也不必太害怕。”朱厚照笑了笑,“朕知道,你还是懂事的,只要懂事,你有什么好怕的?”
  “是,奴婢天生胆儿小,也瞒不过陛下,藏来藏去还是叫陛下一眼给瞧出来了。”尤址受了些鼓舞,就壮着胆子问,“杨守文这边儿,奴婢有一节摸不准……”
  “你说。”
  “便是杨、周不合的情况,陛下要奴婢往哪个方向使劲儿?”说完这话他赶紧磕头,“奴婢愚钝,不知圣上的意思,心里想做事,又怕做错事,因而实在忍不住问了出来,还请圣上恕罪。”
  朱厚照不由乐了,“不知道差事是什么,本就是该问清楚的。有什么恕罪不恕罪的?问清楚了,也才好办事。就怕有些人,搞不准还自信满满,一不小心替朕做了主,你说朕是治他还是不治他?”
  “当然要治,不论什么理由,大明的主只能陛下做,旁人要替陛下做主,便形同造反谋逆!”
  朱厚照眼睛微微露出笑意。老实说他已经开始有些自得了,自得于将尤址召进司礼监这一步棋。
  都说大明朝的太监对皇帝最为忠臣,这个尤址确实让他感受到了这一点。
  “起来吧。杨、周二人的事,你只听不管,任他们去。”
  尤址万万没想到是这个吩咐,只听不管,任他们去?这样下去万一出什么事咋办……
  其实皇帝的心思是……武将们抱成一团,皇帝怎么办?
  不过这一句就不必和尤址说了,他想得明白是他的事,想不明白也是他的事。
  “奴婢遵旨。”
  尤公公这下心中就安定了。
  今晚对他来说特别的关键,他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找到了接自己橄榄枝的人,还被皇帝所接受……这件事,背后的深意更加不简单。
  因为它代表着皇帝在扶持他。再深一步想,一定是刘瑾哪里做得令皇帝不满意了。
  刘公公那个人,尤址是知道的,到底还是心思多,也就是当今圣上睿识英断、权谋手段无双,这才压制着他不敢稍有异动。
  换了旁人,不知道司礼监要膨胀到什么地步。
  可话说回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刘瑾本就是心思复杂之人,又如何能做到事事都向皇帝坦诚?
  也就是说,现在是他尤址蛰伏之时。终有一天,司礼监是要换姓的。
  这边想着,其实心中的笑意已经忍不住浮上了脸,进司礼监时撞见迎面走出的马永成。这可是刘瑾的铁党。
  “……喲,尤公公今日是撞见了什么大喜事,这嘴角啊,都快咧到耳朵根子了。”
  水太深、风太大,没有实力少说话。
  尤址立马换了赔笑的谄媚脸……
  ……
  ……
  而皇帝也等到了从宫外宣得的八卫指挥使。当皇帝是可以脚踩两只船的,今天对你好,明天对他好。收服文臣他有很多种办法,但武将,还是让这些人明白,皇帝一样有实力最为稳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