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我的姐夫是太子>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01节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01节

  这百户又道:“不过营里和锦衣卫那边的意思是……太子殿下只怕不宜继续在此久留了,应当火速回京去,我等这便护送殿下回京。”
  朱高炽此时人更健壮了一些,脸色红润,整个人神采奕奕的,显然身体已是大好。
  此时,他站起来背着手,踱了几步,沉吟片刻道:“只是开封的情势,我有些放不下。”
  “殿下。”这百户却道:“殿下乃储君,心怀的乃是天下,这里的事,自有人处置。”
  这百户说话时,语气极为敬重。
  朱高炽记得,当初他在模范营的时候,不少人对他是畏惧更多一些。
  或者是入营之后,朱高炽的性情温和,渐渐也使不少校尉见识到,殿下这样的尊贵,竟还能这样谦虚亲和。
  又或者是,朱高炽在营中,也照样恪守着规矩,使人信服。
  朱高炽此时脸色除了温和,却又多了几分刚毅之色。
  他沉吟之后,才道:“贼子突袭,本宫在朝倒也罢了,可既在此,岂有回京避难的道理?”
  百户一愣:“可是……”
  这百户显出为难之色,显然是担忧朱高炽的安危。
  朱高炽此时已知道,现在起,他不再是模范营的队官,而是大明的太子殿下。因此,朱高炽禁不住吁了口气,身份的重新转换,倒让他不禁为之有些不舍。
  在营中的时候,令行禁止,很多时候,心里没有杂念,只需打熬身体。
  这令他非但不觉得是煎熬,反而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轻松。
  毕竟,曾经作为储君的他,有太多需要自己的思虑的事情,这种沉重的压力,有时直令他喘不过气来。
  天下最难做的就是太子,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何况,他的那个父皇,还是一个只想着行军布阵的大将军,却将一切杂事都丢到了他的身上。
  这又使他的压力无形中增加了无数倍,因为皇帝处理天下事务,和太子处理天下事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皇帝处理,可以任性,可以随心所欲,即便遇到了阻力,也没有什么大碍。
  可太子却需谨慎,干的不好,会被骂个狗血淋头,干的太好,说不准又会有小人进谗。
  皇帝可以提拔自己的腹心,而太子却更需小心翼翼,以免被人怀疑这是他在培育自己的班底。
  哪怕他的父皇并不曾这样想,可对朱高炽而言,却也需时刻三省吾身,以防万一。
  模范营中虽是辛苦,可在此,却几乎没有这样的烦恼,脑袋放空,真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可如今,显然情势已经容不得他继续当着一个普通的队官了。
  以往的朱高炽,是优柔寡断的,他行事总要瞻前顾后,要走一步看三步。
  可现在,或许是因为在模范营中的缘故,使他沾染了军中的简单粗暴。
  又或者,是来了开封之后,目睹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景象。
  于是,朱高炽当机立断,道:“立即给四省各州府的锦衣校尉、文吏传书,严加提防,但有遭袭的,可临机处置,本宫授他们专断之权。除此之外,锦衣卫立即查出真凶,一旦查出真凶,即行对主凶进行查抄,此等贼子,猖獗至此,一个都不可放过。”
  朱高炽说着,又踱了两步,低垂着头认真地想了想,才道:“再传本宫的诏书,四省之地的所有知府、知县,统统暂免,由各处的文吏暂代他们的职位,现在起,实行军法,本地的父母官,与当地的地头蛇,纠葛太深,现在是非常之时,一切都等四省安定之后,再另行处置。”
  “既是行军法,那么……锦衣卫与模范营,除需立即组织护卫严加卫戍,保护百姓之外,还有对所有可疑人等都要盘查。当地各处巡检司,由锦衣卫接手……”
  百户听罢,忙道:“卑下这便命人去传令。”
  朱高炽一宿未睡。
  他睡不着。
  好在这些时日,他身体大好,竟也能熬得住。
  很快,锦衣卫那边就来了消息。
  一份名录交到了朱高炽的手里。
  朱高炽只低头看了一眼名册,道:“确凿吗?”
  “确凿无疑。”这校尉道:“殿下,那被拿住的周五,本就是周家人,一直都给周家看家护院,他是受了周举人的吩咐……”
  这校尉详细地奏报。
  朱高炽点点头道:“既如此,那么还闲着做什么!抽调护卫,再点几个锦衣卫和模范营的校尉随行,都随本宫来,即行查抄周家、王家、赵家,连夜行动,不要走漏风声,教人跑了。”
  “喏。”
  朱高炽此时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随即道:“各府县的贼子,一旦袭击失败,自知自己罪孽深重,必定要逃亡,甚至可能,这些亡命之徒,会纠集一起,到时……或要成我大明心腹之患。”
  “传出消息,模范营从附近州县,立即抽调了三个百户规模的人马来,三百人马为骨干,再召集一些护卫,随时预备平叛。”
  细细吩咐一番后,朱高炽便匆忙地出了营,带着人马,很快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
  此时的周举人,显然虽是一路忧心忡忡,却还是抱有极大希望的。
  不得不说,这还多亏了那些锦衣卫还有太平府的人征发的民力。
  这些吃饱喝足的百姓们,在这些时日,竟重修了何处的官道,铺设了不少便民的石桥,以至原本泥泞难行的道路,现在竟是畅通无阻。
  这碎石铺就的道路上,周举人便立即遇到了不少同行之人。
  这些人,有的乃是从关中早早出发,有的来自于河南其他州府,众人沿途遭遇,自报家门,虽是彼此相隔数百里甚至千里,却也有不少,都是周举人如雷贯耳的人物。
  这些……可尽都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不说他们的学问和家世,单说人脉,都是通天的。
  亲族里头在朝中为官者,数不胜数。
  周举人一下子像吃了定心丸,有这些人同行,一齐往南京城,大事可定。
  于是转眼之间,他们已至镇江。
  自镇江坐了渡船,便可沿水路至南京。
  此时南京城处,竟已是人满为患,几乎这城中所有的客栈,都已客满。
  周举人这样的人,可不是独身而来,身边跟随着不少书童、小厮、使女,就好像搬家一般。
  人越聚越多,一到京城,也不急着状告,而是立即去投亲。
  他们这样的人家,谁家没有几个亲戚在朝中为官的呢?
  周举人当下,也去拜访了自己的一个堂兄。
  此公在太常寺担任奉礼郎,彼此相见,不甚唏嘘,说起了乡中的事,这位堂兄也愤怒起来,很是气愤地痛骂了张安世无耻。
  随即又给周举人出主意:“张安世势大,凭借一人两人是告不倒他的,最好的法子,就是天下的百姓,齐去状告诉冤。其他的,朝中自有人借机行事。为兄我不过区区奉礼郎,位卑职浅,实在帮不上什么大忙,可这乡中惨象,你与其他诸公,必要禀明,到了那时候,才有成功的希望,免除债务,也就有望了。”
  周举人记下,又去见了一些亲友。
  他当初会试的时候就来过京城,所以也无心去游览。
  等到京城这边,像周举人这些人越聚越多,不日,便传出传闻,说是七月十九,太岁千秋,伸张冤屈,便在此日。
  七月十九,据传是太岁星君的诞日,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古人认为太岁乃是凶兆,可选在此日,前去伸冤,无疑是有人借此意喻,张安世这般欺辱他们,是犯太岁的意思,也即是太岁头上动土。
  于是到了七月十九这一日,便有无数的人,竟是不约而同地都往午门而去。
  转瞬之间,竟有两千人之众。
  至宫门口,有宦官面无表情地出来,本是要查看详情,却有许多人,纷纷取了诉状,送至这宦官的面前。
  宦官看得头皮发麻,这一份份诉状,他虽看不甚懂,却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当即入宫禀奏。
  这些人的详情,朱棣是大抵知道的,四省这样的大灾,有人入京陈情,朱棣是打心里鼓励的。
  毕竟,这也是皇帝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
  因此,他特意召了百官,便是要借此机会,当着百官的面,好生议一议。
  只是这宦官将这足有一沓厚的诉状送到了他的面前。
  朱棣乍看之下,先是心头惊愕,却是不露声色,而后平静地道:“分发百官,教他们来看看,且看看……天下百姓的疾苦。”
  宦官躬身说是,而后将这诉状,一份份分发给殿中百官。
  等有一份,分到了张安世手里的时候,张安世低头一看,便见这草民泣血陈告的刺眼字样。
  张安世懒得去看,他见不得这等文字里的悲剧。
  百官们则是各自低头去看,脸色都极怪异,一个个神色诡谲的样子。
  朱棣却是端坐不动,脸上透着几分倦色,他这些日子身体不太好,毕竟并不年轻,从前在战场上的一些旧疾发作,偶尔也痛不欲生。
  朱棣道:“召一些百姓来,朕要听听他们怎么说。”
  亦失哈听罢,行礼而去。
  片刻之后,便有十数人被请了来,为首一个,立即拜倒在地,道:“草民见过陛下……”
  朱棣低头去看这些百姓,神色微微一变。
  这些百姓,行礼如仪,并没有什么拘谨和紧张,甚至连说话,也是正儿八经的官话,并不带有太多的口音。
  瞧他们的样子,显然衣食住行,都算优渥。
  朱棣稍稍的觉得诧异之后,便道:“尔等有何冤屈,都来说一说。”
  众人便抢答道:“陛下,草民人等……实在惨不忍言,这……”
  朱棣怒道:“一个个说,争着说什么?来……”
  他随手指了其中一个,道:“你来说。”
  这人竟是周举人。
  周举人沿途早就打好了腹稿,可谓是准备充分,只见他道:“草民乃开封百姓,河南大灾,赤地千里,草民更是损失惨重,不过……原本官府救济及时,朝廷更是降下雨露甘霖,竭力赈济,可谁料……后头来了一群太平府的人,这些人……一到了开封,便也声言要赈济百姓,这还不算,还强要草民这些人购粮。”
  “购粮?”朱棣虽也听东厂那边奏报了一些东西。
  不过东厂那边的人力,都被锦衣卫抽调走了,余下的这些人,所搜集到的消息,都残缺不全。
  亦失哈觉得不少消息还未证实,也不敢随意奏报。
  毕竟,没有奏报,最多是懒,可若是奏报不实,这就是坏了。
  再者说了,现在陛下身体不好,有些事,亦失哈也不敢随意奏报,生恐陛下气坏了身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