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39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39节

  更是皇兄欠你的
  朱祁钰在心中又补了一句。
  说完这句莫名其妙的话,朱祁钰深吸一口气,总算是收敛了自己的心绪,回到座位上重新坐下,道。
  “于侍郎,这几日兵部盘点兵员将领,情况如何?”
  于谦还在琢磨朱祁钰刚刚话里的意思,此刻听他提起正事,也连忙收拾好心神,开口道。
  “回王爷,情况不容乐观。”
  “如今距离军报到京,已有四日时间,臣这几日率兵部官员,紧急盘点了京畿之内可用的官军情况,这是详细的奏本。”
  说着,略一沉吟,于谦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本,伸手递了上去。
  朱祁钰抬手接过,大略扫了一眼,心思还是重点放在于谦的叙述上。
  “我京师三大营驻军,登记在册者有七万,可战兵员不足五万,其中多为老弱残兵,近年来军备废弛,官军懈怠,五军都督府上下舞弊,兵员多不足额,战力更是大不如我朝初年。”
  “且这数万兵员当中,头盔,铠甲,火枪,神箭等装备齐全者,十不足一,加之这些日子,朝廷大败的消息虽未传扬开来,但是不断有边境逃难而来的百姓入城,京营官军士气低落,若如此下去,恐守卫京师将无比艰难”
  第38章 于谦的质疑
  很显然,于谦这几天也没闲着。
  这番话说下来,必定是经过了实地的视察和确认的。
  这些情况,朱祁钰前世的时候便已经知晓的七七八八,如今重活一回,大方向上没什么变化,故而他也没有太过意外,继续问道。
  “京师粮草储备如何?”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番虽是固守,但是粮草也是重中之重,若是再被人断了粮草,才是真正的大难临头!
  闻听此言,于谦眼中也是掠过一丝赞许之色。
  在他看来,朝廷此次大败于土木,最大的原因,就是后勤辎重被瓦剌截断。
  否则,二十万官军,怎么都不会打成这个样子。
  这位郕王一开口,便问京师粮草储备,可见并非毫不知兵。
  于谦道:“臣和户部沈侍郎亦曾盘点过国库,因天子亲征,靡费甚重,我京师如今存粮约有一百一十万石,各地夏粮刚收,不日即将转运至京师,约有四十万石,京卫屯豆二万三千余石。”
  “不够!”
  朱祁钰皱了皱眉,断然道。
  这些粮食,维持京城日常的用度是够了,但是若说要打仗的话,是定然不够的。
  何况,凭京营如今剩下的几万残兵,不可能守得住京师。
  从外地调兵过来,是肯定的!
  既然要调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草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次亲征,动用的人数太多,朝廷几乎是倾尽了全力,在支持亲征。
  国库的那点底子,基本上都被祸祸干净了。
  何况朝廷虽然一年有夏粮和秋粮两次征收,但是大头都在秋粮,夏粮的数量,大约只有秋粮的五分之一左右。
  所以哪怕有刚刚转运过来的夏粮,也是不够的。
  想了想,朱祁钰道。
  “通州仓情况如何?”
  到现在为止,大明收取的税赋,还是以粮食,布匹等实物为主。
  但是各地收取的粮食,却并非都转运到京师,而是就近转运到各地的官仓当中。
  按例,只有山东、河南、直隶以内的粮食,会转运到京仓当中。
  正常情况下,如果是秋粮的话,一般会有接近四百万石,京仓无法储存这么多的粮食。
  因此在宣德年间,先皇便下令,凡转运至京师的夏粮秋粮,皆分开储存,其中四成储备京仓,另外六成,储存在通州仓内。
  所以要调粮,最近的就是通州仓。
  于谦答道:“此次天子亲征,优先转运的是京仓粮食,通州仓尚有盈余,加之通州仓夏粮转运早于京师,半月前,已有六十万石入库,如今储备粮草数,应有一百八十万石有余。”
  话至此处,于谦略停了停,脸上浮现一丝为难之色,道。
  “不过通州至京师,转运尚需时日,我调粮官军并未大量储备车马,恐一时之间,难以大量转运。”
  “无妨”
  朱祁钰摆了摆手,道。
  “可命顺天府,通州府下令,征召民间车马运粮,命户部拨银,按转运数量付给百姓酬劳便是。”
  顿了顿,朱祁钰又道。
  “除此之外,自九月起,京师武百官,所需俸禄米粮,俱从通州仓支取,京师粮仓仅供官军百姓取用。”
  这些都是前世的时候,朱祁钰带着兵部的一干官员一块讨论出来的,此刻说出来,倒是让于谦有些意外。
  他的确想过这些措施,但是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形成正式的方案。
  却不曾想,这位郕王爷先提了出来。
  两边想法一致,于是于谦点头称是。
  “王爷所言甚是,臣回去之后,便与户部联名上奏,尽快施行。”
  “嗯”
  朱祁钰点头,继续道。
  “除此之外,军器盔甲之物,京师并无太多储备,但是南直隶设有军器大仓,本王记得,兵器盔甲加起来,约有一百三十余万件,抽取八十万件,令南直隶速速转运进京。”
  “还有便是,此次土木之役当中,我军虽死伤惨重,但应有大量兵器辎重残留于各关隘及战场之上,可命各关隘守将,收拢残军之时,同时收集残留可用的兵器盔甲,一并送入京师。”
  于谦诧异的抬头望了一眼朱祁钰。
  如果说刚刚问粮草的那些话,让他对这位郕王加深了一层认识的话,那么现在朱祁钰的话,更是让他心中倍感意外。
  要知道,南直隶的确有数量巨大的兵器储备,毕竟那里原本是都城。
  事实上,原本京城也是有的,但是二十余万大军出征,基本上都用作大军装备了。
  让于谦感到诧异的是,这位郕王,竟然知道南直隶具体的储备数量。
  要知道,此乃机密之事,就算是在朝堂之上,知道的人也并不多。
  难不成
  于谦想了想,继续开口道。
  “王爷,京师守卫,核心在于可战官军,如今京师可战官军太少,必然难以久持,兵部这几日商议,可调遣驻守运河沿线的运粮官军四万,两京及河南等地备操军六万,同赴京师,充入京营操备。”
  朱祁钰点头,旋即便道。
  “嗯,可,不过备操军毕竟是后备官军,平素操练不够,战力不足,本王记得,山东等地有备倭军五万余,大多都熟稔战事,可抽调三万入京,壮我京营战力。”
  这也是前世的经验之谈。
  备操军,顾名思义,就是大明用作后备军的二线部队。
  这些年来军备废弛,就是京营将士,都不曾日日操练,备操军的质量更是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备倭军虽然习于海战,但是毕竟是打过仗,见过血的,战力要高得多。
  前世的时候,备倭军也是京师保卫战当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所以朱祁钰没怎么考虑,便说了出来,不过话音落下,他便看到,于谦望着他的目光变了变,隐约间,多了几分防备和警惕。
  “王爷何以知道,备倭军共有五万余众?”
  于谦目光灼灼的盯着朱祁钰,口气生硬。
  朱祁钰瞬间便反应过来,自己此刻面对的,不是自己最信重的大臣于谦,而是朝廷的兵部侍郎于谦。
  备倭军的体制特殊,因为沿海倭寇繁多,所以备倭军大多时候,是以小股部队分别行动的,所以备倭军的总数到底有多少,亦是朝廷的一个秘密。
  虽然地位稍高一些的大臣基本上都大约知道一些,但是作为一个闲散亲王,朱祁钰能够随口道出这等敏感的机密,显然超越了他作为一个亲王的本分
  第39章 敢
  面对于谦的质疑,朱祁钰沉吟片刻,反问道。
  “这在朝廷之上不算是机密,当此状况之下,本王便是知道又如何?”
  他抬头,同样望着于谦。
  不过于谦的目光闪烁不定,但是朱祁钰的目光却是平稳沉和。
  他没有回答于谦的问题,因为没法回答。
  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前世的时候,他当了七年的天子,兵部的所有数据,对于他来说,都没有秘密。
  但是这些,他不可能对于谦说的,说了他也不会信。
  同样,朱祁钰也不能告诉于谦,他就是提前有所准备。
  于谦的秉性刚直,心中有所猜测是一回事,但是真正确认又是另一回事。
  说到底,于谦还是臣的一员,礼法大义,对于臣来说,是许多臣来说,是不可触碰的律条。
  朱祁钰不想去赌
  所以他只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提醒于谦。
  当此状况之下,本王便是知道又如何?
  于谦低头,仔细的咀嚼了一番这句话,半晌,才叹了口气,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