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颈自戮

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颈自戮

  唐兴带着银山图,离开了银阁寺,点起了数十人的武士,前往了生野银山。
  看着那群眼巴巴看着他们的倭国普通百姓,陈福寅有点挠头。
  “这些人怎么办?”陈福寅低声说道:“费亦应留下了一些商贾,让他们来?”
  如何朘剥剩余价值?
  这件事,还是商贾们办得好,陈福寅督办生野银山,过几个月这又是一个民乱的窝儿,而且肯定是个大窝,威胁到室町幕府统治的那种级别的民乱。
  陈福寅擅长什么?擅长平倭。
  他在琉球带着一群不知道反抗是何物的琉球人,打的两千余倭寇找不到北,最终配合大明军将倭寇一窝给端了。
  这生野银山,要是让他接手,不用一年的时间,他怕是就成了土一揆的头儿了。
  陈福寅不是开玩笑,他的专业和朘剥就不对口,他可是反朘剥的急先锋,而且不是那种说说而已,是具有成功经验、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反朘剥的椰子大王。
  真的让他放开了手折腾,不出一年,室町幕府就得配合各地的守护大名联手平定他了。
  这些土一揆的民乱,没有任何的组织可言,更没有任何的秩序,以及最重要的目标,他们只是被一些富有野心的守护大名给利用了而已。
  “这倒是个问题。”唐兴看着这个不大的村落,看着那些饿的皮包骨头的倭国百姓,这些人一脸茫然,双眼之中尽是浑浊。
  教化。
  这两个字忽然出现在了唐兴的心中。
  “费亦应留下了个掌柜的,让他过来?”唐兴也略微有些疑问的说道。
  袁彬最近有了个新的外号,叫十人斩。
  他其实在琉球已经斩了百余名的倭寇,但是这不能大肆宣扬,到了倭国一骑讨之后,已经杀掉了十几名挑战者,正在奔着百人斩而去。
  袁彬有些奇怪的说道:“咱们自己来呗,他们虽然听不懂咱们说什么,可是咱们也有通事啊,让他们翻译便是了。”
  三个人站在村落前,站了许久。
  大明的价值观里,蛮夷不是人,是各种妖魔鬼怪。
  除了大秦国有几句好听的话以外,历朝历代的蛮夷,有点人的特征,都是各种士大夫笔下留情了。
  可是真的站在倭国的土地上,看到了被朘剥到如此模样的倭国百姓,这三个人明确的知道,这些的的确确是活生生的人。
  “还是让费亦应的掌柜的来吧。”唐兴定了调儿,他们是来倭国套取情报的,不是来解救倭国百姓的。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人不自救,天也难佑。
  倭国百姓想要求活,得他们自己去争取,大明帮不了他们。
  琉球的抗争也是琉球人自发的行为,陈福寅起到了引导作用。
  唐兴从这些人的眼神中,看到了麻木和顺从,即便是让陈福寅真的去做,甚至发动土一揆,最后的结果,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罢了。
  袁彬、唐兴、陈福寅,都是人,不是神佛,他们哪有那么大的能力去解救这些人呢?
  “我这里有一份银山图,临摹之后送到琉球群岛,转送大明。”唐兴拿出了今参局给的一份图,这份图十分的简陋,大约标注了倭国银山的一些位置。
  袁彬看了片刻,立刻怒火冲天的指着石见的位置说道:“孔府余孽!”
  李宾言在兖州督办孔府大案,办的很彻底,办完了。
  可是孔府的海外余孽这件事,唐兴一直在追查。
  密州市舶司的时候,唐兴的脚步就到了济州岛和对马岛,琉球之战后,唐兴就一直在调查。
  现在终于再次查到了线索。
  孔府余孽就在石见。
  大明最先进的吹灰法就是被孔府这帮人带到了倭国。
  把银矿石放入碓坊之中捣碎,研磨极细,倒水搅拌,璀璨璨星星可现的矿肉,就是银矿,也叫礁砂。
  再将礁砂覆盖一层木炭,礁砂烧结为礁石团,再次放入炉中鼓风加热,得到粗银锭。
  粗银锭并不是金花银,这最后一步才是关键。
  粗银锭里面有大量的铅,这里就要用到一定的馏分技术,铅的熔点低,银的熔点高,不断鼓风加热,将铅熔化、汽化吹散。
  吹灰法,吹的就是铅灰。
  倭国只有生产粗银锭的技术,历代不过如此,即便是听闻吹灰法也不得要领,可是孔府把吹灰法带到了倭国。
  就在石见国这个地方。
  唐兴自然看过这图,平静的说道:“稍安勿躁,我已经追了他们整整四年,不急,他们跑不了。不过是无根之萍罢了。”
  穷途末路的一群蠢货罢了。
  银山图很快就临摹好了,将会作为重要的情报,送到琉球,然后转送大明。
  银山图到了琉球的时候,费亦应刚准备起航回大明,得知自己留下的掌柜负责生野银山之时,也没说什么,权当是自己的掌柜被拉了壮丁便是。
  银山图进京的速度极快,从琉球岛北衙京师的速度有点太快了,是和襄王的奏疏、李贤等人的奏疏一起进的京。
  这个速度有点诡异了。
  襄王请求要国朝祭祀英烈祠,这些护国的英烈们的故事更加真实,他们的八角亭,守护在大明的每一个角落之中。
  朱祁钰朱批了襄王的这道奏疏,并且下发礼部筹办此事。
  “这次就给襄王一个头条吧,这次没人能够走在他前面了。”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
  朱祁钰对英烈的保护超过了自己,可以骂他亡国之君,但是但凡是对英烈出手,朱祁钰从不手软。
  长洲诗社的两个笔正苏平、苏正两兄弟,现在还在解刳院内,享受雅座服务。
  所以襄王的这个提议,极好。
  “臣遵旨。”兴安松了口气。
  襄王殿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头版头条。
  奉祀英烈祠是个绝佳的主意,是国朝兴文振武的明确信号。
  兴文和振武本就不矛盾,无论是太祖高皇帝还是太宗文皇帝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这绝对值得一个头条。
  朱祁钰看完了襄王的奏疏说道:“再发一道圣旨至贵州,襄王重病未愈就到遵义府安抚地方,朕十分欣慰,特赐彩表十丈,银币五百以彰亲亲之谊。”
  “对于贵州官道平整和营建之事,让襄王竭力施为,不用顾虑。”
  “有朕在。”
  朱瞻墡打算征调二十万民夫,平整贵州地方道路、疏浚乌江等事,也在奏疏之中,朱祁钰再次朱批。
  其实襄王这事儿办得挺犯忌讳的。
  黄龙民乱,朱瞻墡请旨宽宥了七千余叛军,以南衙叛乱为例,罚五年苦役。
  这五年苦役在滇铜厂和六枝厂做工。
  但是就南衙的俘虏改造经验来看,这五年的苦役,其实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产业工人,有的甚至走向了关键岗位,负责生产和安全等要务。
  黄龙民变的有七千叛军被宽宥,二十万的民夫征调,还有八万余四勇团营在云贵。
  襄王在云贵颇有美誉,徐有贞颇有才干。
  这些加起来,襄王殿下是不是打算学那王骥,养寇自重?
  甚至有人会问:这朱瞻墡在云贵是打算封疆裂土吗?
  既然用朱瞻墡,若是他真的忽悠着四勇团营都督,杨洪庶长子杨俊造了反,朱祁钰会扯自己两巴掌,骂自己识人不明,亲自领兵平叛。
  但是襄王未反之时,朱祁钰不打算考验人心,人心哪里能经得起考验呢?
  而襄王的奏疏提到了在财经事务之中的疑虑,这是他在供给侧改革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到底是供给决定了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了供给?
  朱祁钰对这一本留中不发,他要思考,也给襄王更多的实践的时间,让他去寻找答案。
  南衙来的奏疏中,李贤想要禁止娼妓,禁止戕害大明女子的行径,但是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他做不到。
  李贤在奏疏中是极为痛苦的,这种痛苦是他明知道应该去做,却做不到的痛苦。
  李贤又办了一件大案要案,李高全父子二人,会在查补之后,和博爱乡扬州李氏的七位耆老一道,入住解刳院。
  李宾言在奏疏中提到了松江造船厂的进度,以及雷俊泰的《论桐油》。
  论桐油这本书并不厚,但是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是桐油产业之中的经验之谈。
  朱祁钰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将书递给了兴安说道:“送三经厂加印,然后送贵州几本,让襄王看看能否用得上。”
  “这是怎么想到往桐油里加生姜防冻的?”
  兴安当然也看过了这书,他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不过有用。”
  朱祁钰靠在软篾藤椅上,思考了许久说道:“当得一块奇功牌。”
  按照朱祁钰对奇功牌和头功牌的考量,雷俊泰仅仅论桐油这一本书,就足够一块奇功牌了。
  桐油是民国时候,最大的出口产品,具有垄断地位的中国桐油,占据了世界90%的产量。
  桐油的价值在二战之时,大约就是一株桐树抵得过一支机关枪,一个桐果抵得过一颗手榴弹,一粒桐籽抵得过一发子弹。
  随着科技的进步,桐油的确有了替代品,但是绝大多数的游轮的柚木甲板,依旧刷桐油,桐油依旧是高奢游轮必备之物。
  现在,朱祁钰也有千金买马骨的需求。
  大明的官厂如火如荼,需要工匠的群策群力,既然雷俊泰肯拿出来,朱祁钰自然不会吝啬赏赐。
  奇功牌是有配套的大礼包一份,相信雷俊泰会非常的惊喜。
  对于景泰年间抄家法的升级,朱祁钰也在批复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抄家之后,不再扑买,折合银两,而是直接接管产业,抄没生产资料。
  这个抄家法的升级,无愧李贤和李宾言酷吏的恶名。
  朱祁钰对朱瞻墡、杨俊、徐有贞、郭琰、李贤、徐承宗、李宾言、贝琳、马云、陶瑾、彭遂等人在大明地方的表现,十分满意,在批复的奏疏中,也多有褒奖。
  但是让朱祁钰头疼的事也有。
  比如大明最危险的男人袁彬,大明最自由的男人唐兴,以及椰子大王陈福寅,去了倭国。
  这三个人身份一旦暴露,如果倭国以这三人为要挟,大明应当如何应对?
  袁彬是个牌坊,他只要活着,圣恩不断,就代表着朱祁钰这个皇帝,不会对正统朝对稽戾王忠心的军卒、臣工有忌惮之心。
  袁彬是个风向标。
  连袁彬这个对稽戾王那么忠诚的狗腿子,陛下都如此器重,正统年间的旧臣,只要安心做事,就不会招惹灾祸。
  而唐兴,是外戚,是亲戚,朱祁钰向来不顾亲亲之谊,大明朝人人皆知。
  难道为唐兴破例?
  刚刚有开疆辟土之功的椰子王陈福寅,居然也去了倭国,这可是平倭急先锋!
  所以一旦唐兴、袁彬、陈福寅三人身份暴露,大明怎么办?
  外戚、旧臣、新勋,他这个皇帝,眼看着他们死在倭国?
  朱祁钰打开了那份奏疏,银山图就在其中,他看了许久。
  在奏疏中,他这个皇帝担心的问题,三人给了答案。
  「若力有未逮,必引颈自戮,不负大明,不负皇恩。」
  “这什么?不给朕找麻烦?”朱祁钰敲了敲奏疏,颇为烦躁。
  他当然不愿意这三人出事。
  兴安自然知道唐兴又干了什么,他笑着说道:“陛下啊,就是倭国知道了这三人的身份,他们敢做什么?”
  “大明的战船,就在琉球,离他们本岛不到两百里,这跟在家门口没什么区别了。”
  “陛下怕他们死在琉球,倭国那些倭寇,更怕他们死在倭国啊!”
  “到时候泥巴糊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一旦知道他们的身份,最多也就是礼送出境罢了。还能怎样?”
  “大明的船越多,唐指挥、袁指挥和陈同知,还有那十名弄潮儿就越安全。”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表情终于轻松了起来,兴安说的有道理。
  一旦这三人的身份暴露,应该担惊受怕的不是这三个天高海阔的家伙,而是倭国的那些人。
  换位思考一下,的确如此。
  朱祁钰笑着说道:“当时彭遂上奏沧溟流的时候,就说,琉球列岛,万国津梁之地,万不可弃置,言之有理!”
  “还是得多造船。”
  兴安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