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二百零四章 进攻与防御的成本

第二百零四章 进攻与防御的成本

  朱祁钰放下了襄王府的奏疏,连连摇头,这襄王也太怂了。
  这就走了一个回合,就蛰伏了吗?
  十二团营,日夜不辍的训练,通州熬硝营,已经扩建到了七营,火药管够的喂着。
  这一直不打仗,如何检验训练成果?
  在战略部署中,明年要收复集宁和河套两地,这十二团营此时出兵,如果打的快,明年开春就回京了,在修整三个月,继续出塞作战。
  朱祁钰本来以为要打个加赛,结果加赛还没打,襄王就走了一个回合,就立刻跪了。
  陈循和于谦都在讲武堂,今天并不是是盐铁会议的日子,他们已经召开了三次盐铁会议,收获颇丰。
  暂时要休会一点时间,等待子弹飞一会儿之后,再继续讨论。
  他们今天要来讲武堂听结业的课业本。
  陈循俯首,叹息的说道:“陛下啊,襄王也是宗亲,这天下打的七零八落,对他襄王也没什么好处不是?这太平日子,过得安稳,有美人相伴,有丝竹盈耳,有道是,亲亲之…”
  于谦打断了陈循的念经,他听了一次,就再也懒得听了,得把人念睡着了。
  劝仁恕之道,不是陈循这个劝法。
  现在京师臣工、勋臣、外戚,都养成了一个习惯。
  曰:帝不动,我不动,帝一动,我惶恐。
  陛下这钓鱼老是钓不到鱼,是有道理的,下饵的手段和方法,倒是不错,可是鱼早就惊了,能钓到什么?
  于谦俯首说道:“各地清查缙绅鱼鳞册之事,也交代下去了,不过陛下,臣以为逆贼各狐凭鼠伏,潜避窝旋之中,不敢出入。”
  “十二团营厉兵秣马已有数月有余,京畿、山外九州,农庄万座,是时候,清理一下流匪盗寇了,陛下已经给了他们十个月的时间了,他们依旧不肯下山,出山。”
  “既锻炼了十二团营之战力,又将流寇盗匪清理一空,乃安民之上上之策也。”
  于谦喜欢万事都坐在前面,流匪是什么人?
  是诸王、勋臣、外戚、缙绅、巨贾豪右的羽翼。
  每到夏秋两税之时,这些流匪就开始了大肆活动,但凡是又不想接摊派的村落,都会被流匪们践踏劫掠,杀鸡儆猴。
  若不把这些流匪全都清理干净,陛下京营一旦出塞,有些躁动不安的家伙,势必要跳出来,到时候,这些流匪就会助纣为孽。
  剪除羽翼,不仅仅可以用到瓦剌人身上,也可以对内之上,况且,这些流匪无恶不作。
  “等到各掌令官将京畿和山外九州的流匪分布呈上来,再看如何分兵剿匪。”朱祁钰重重的点了点头。
  练兵,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
  既然襄王府不咬陛下的饵料,那又有练兵需求,这些盘亘在大明王朝数十年的流匪们,充当了势要之家的打手们,都变成了磨刀石。
  大明十二团营这把刀,越磨越是锋利了。
  朱祁钰和于谦都清楚的明白,他们此时都在刀尖上跳舞,丝毫不能松懈,现在的确是形势一片大好,即便是最有可能造反的襄王,似乎也关起门来,醉心于歌舞之上。
  但是,一旦京营出动,那些被钢刀吓得说不出话来的家伙,会不会立刻跳出来?
  于谦继续说道:“陛下,臣常常听闻,百姓们会啸聚山林,闻风而动,似乎从未听说过,势要之家,互相呼应,声气相通。”
  “但若是说势要之家并不联合,臣以为这个人不是不明真相,就是不通世故人情,亦或者是在谗言蒙蔽陛下。”
  “恰恰相反,他们随时随地的都保持着一种默契的联合,是一种十分平常的、自然而然的状态。”
  朱祁钰愣了愣,于谦的意思非常明确,大明朝的这些食利者,他们虽然没有奔走相告,甚至没有彼此串连,但是,他们都保持着绝对的默契。
  就像是勋戚一体、勋戚互援那般,大明的朝的各个阶层,看似松散一片,但其实他们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
  一旦朱祁钰手中的钢刀不再锋利,他们便会如同闻到了腥味的苍蝇一般,振声而起。
  他们虽然表面上选择了归顺,但实际上,不过是蛰伏了起来,等待时机,给予致命一击。
  朱祁钰深以为然。
  不能放松任何警惕,但也应该把应对二字,做到最大化。
  于谦的仁恕之道,从来都是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陛下要不断的宣扬自己的武力,杀掉一些该死之人,让天下畏惧,这样就少许多杀戮了。
  朱祁钰和于谦、陈循,走到了讲武堂之内,讲武堂的武官们,穿着常服,坐在大礼堂内,正襟危坐,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今天是讲武堂军官结业的日子,他们已经在讲武堂内训练了整整十月有余。
  “陛下威武!”讲武堂的军将们,待陛下走到礼台中央站定之后,立刻俯首行礼。
  朱祁钰点头说道:“平身,坐。”
  “朕简单讲两句。”
  今天是讲武堂的武将们毕业的地方,朱祁钰要说的真不多。
  “大明新败,六师尽丧,瓦剌狷狂,围困京师,这是朕的耻辱,也是诸位大明的耻辱,更是大明军队的耻辱!”
  “朕设武备学堂一座,精选生徒,遴武备者为师,习解器械之用法、战阵之指挥、敌人之伎俩,严加督课,时至今日,已有十月,大明庶弁将得力,则军政可望起色。”
  “朕只说一件事,诸位皆为天子门生!但是凭此身份目无法度,违反军令,十七禁五十四斩,朕绝不轻饶!”
  朱祁钰其实对讲武堂的这些庶弁将是有一点担心的,他们要是仗着自己的天子门生四个字,到了军队,肆意作为,反而会让十二团营非常难做。
  但是今天朱祁钰告诉他们,若是违反军令,也只有死一字可说。
  朱祁钰走下了礼台,对着等候已久的军将们说道:“开始吧。”
  一个年轻的军将走上了台,乃是宁阳侯陈懋庶次孙陈瑛,他是宁阳侯府庶子,庶子在侯府里的地位很低,陈瑛要自谋生路,所以在讲武堂内,以勤勉著称。
  不是所有的勋臣都想张辅那俩臭弟弟一样,不思进取。
  张懋虽然年仅九岁,但是依旧非常的勤勉,陈瑛乃是庶出,但是抓住了这次的机会,想要一飞冲天。
  这都是勋臣的牌面。
  当然张辅那俩臭弟弟张輗和张軏的子嗣,这次都没能够结业,军校管得严,就开始摆烂,课题本都不交。
  没关系,明年再摆烂,后年就送开平卫戍边去了。
  陈瑛深吸了口气说道:“陛下躬安,我的选题是,进攻和防御的成本问题。”
  “永乐七年二月,太宗文皇帝遣使鞑靼,曰:相与和好,朕主中原,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岂不美哉?”
  “鞑靼王本雅失里,杀明使郭骥,全歼靖难第一功淇国公丘福,所率明军一千余人,太宗文皇帝盛怒,下令亲征。”
  “永乐八年二月,太宗文皇帝飞云山大战,破鞑靼铁骑五万,五月八日,饮马河再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留石刻御制铭:翰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
  “永乐十二年,太宗文皇帝再次出兵讨伐本雅失里,饮马河击败本雅失里,斡难河破瓦剌三万骑兵,大胜凯旋。”
  陈瑛洋洋洒洒的说着这些战绩,都在漠北。
  比如饮马河接近和林,而斡难河更是元太祖铁木真的发家之地,那是蒙古本部乞颜部的牧马地,被永乐大帝给犁了一遍。
  永乐年间除第五次北伐,朱棣病逝之外,皆有斩获,但是越来越小,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草原人太能跑了。
  大军出塞,千里无马鸣,两次被打的丢盔弃甲,瓦剌人、鞑靼人便慢慢的不再跟大明接战,兀良哈部臣服大明。
  陈瑛借着说道:“总有人说,太祖文皇帝穷兵黩武,导致了大明民不聊生,国困民乏。”
  “但臣以为,却并非如此。”
  “五次北伐,太仓通州两仓一千库,每次调运不过两百余万石,总共不过一千二百万石米粱,民夫调运总计一百余万次,所耗犒赏银两,不过四百余万两,木料、石方、火药等军备,折银不过两百万两。”
  “全部折为金花银,不过一千二百万两白银,其中有四百万两白银,犒赏三军,出自内帑。”
  “国朝总计不过消耗国帑八百万两。五战定北,北境安泰四十年。”
  “北虏散处漠北,人不耕织,地无他产。虏中锅釜针线之日用,须藉中国铸造。铀缎绢布之色衣,惟恃抢掠而不得。”
  “鞑靼人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再无犯边之能。”
  “自正统四年起,边方多筑城修营堡以防御瓦剌人、鞑靼人扰边,仅大同府这十年来,仅仅在筑城修营堡之事上,消耗盐引粮草折银约一百四十万两,调动民夫二十余万次。”
  “大同、宣府、宁夏、延绥、固安,辽东,六镇四地,消耗盐引、粮草折银逾越千万白银,调动民夫超过一百七十万次。”
  “进攻与防御,到底何贵何贱,到底是北上伐虏不得扰边,还是六镇四地筑城,致使民不聊生,国困民乏?”
  “陛下,臣讲完了。”
  陈瑛走下了台,留下了思索的军将们,朱祁钰今天特意带了于谦和陈循,自然是让他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都说明太祖高皇帝八次北伐,太宗文皇帝五次北伐,若是真的打的国困民乏,还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出塞作战吗?
  这可是长达六十余年的国策!
  大明自建国一直北伐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在北伐亲征的路上!
  真的要是北伐的大方向出错了,那这六十年,穷兵黩武,天下早就生灵涂炭,遍地饿殍了,但是恰恰相反,越打越兴旺。
  自宣德年间之后,兴文匽武、马放南山,倒是百姓们日子过得越来越苦,连福建这等一年三熟之地,都生了农民起于阡陌,百万之众响应跟从。
  喜宁说老百姓们最奸诈,到底谁逼得他们如此这般的模样?
  大明对外方略,从进攻转为防守之后,天下民生反而变得凋零。
  之前朱祁钰就看到了这本课题本,本来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只是从汉唐宋的角度考虑。
  这次朱祁钰让其再做补充说明,论证北伐到底要花了多少钱,最终得到了什么样的成果,防御又要花多少钱,最终得到了什么成果。
  才有了这样的课题本和疑问。
  北伐到底值不值得?
  答案,自然是值得的。
  朱祁钰将陈瑛的课题本递给了于谦和陈循,让他们好好查补,再廷议定策。
  大明对外方略,必须要转向了,瓦剌人畏威不畏德,不把他们扫庭犁穴,他们是不会长记性的。
  不仅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直到完全胜利为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