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锦衣> 第193章 名垂青史

第193章 名垂青史

  虽然只是怀疑,毕竟张静一一直觉得天启皇帝没有这么深的心思。
  不过……难免天启皇帝可能也有开窍的时候。
  于是,张静一连忙道:“臣当初不过是市井之人,承蒙陛下看重,才起于阡陌,受此隆恩,只恨不得能够肝脑涂地也要报效陛下的恩德。”
  顿了一下,他又道:“至于这新县军校,若非陛下当初的支持,如何能筹措新建呢?没有陛下的许可以及支持,又如何能有今日的焕然一新?臣每每念及此,无一日不感激涕零。这军校上下的生员,也每每习作学习之时,听闻陛下对他们的关照,更是暗暗下定决心,非要为陛下效死不可!如此……方才对得起陛下的活命之恩,培养之情。”
  这话故意拔高了音量。
  听得天启皇帝豪情万丈。
  是这样是吗?
  细细一想,让这关中流民入京,包括了张静一的请求练兵,也确实都是他所亲口应允的,虽然……当初之所以允许,只是看在张静一的面子而已。
  可若是认真的说,这还真是事实。
  一时之间,天启皇帝感觉自己就像是踩在棉花上一般,在此时,似乎享受着万人仰慕,整个人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那后头的魏忠贤,此时身躯一震,骤然觉得厉害,感觉自己这下真的棋逢对手了。
  竟突然觉得,这张静一竟又长进和高明了许多。
  怕是连他都快要不是对手了。
  天启皇帝此时的心情自是非常的好,连连大笑着道:“都是将士们的功劳,都是他们的功劳啊,朕怎么能贪天之功窃为己有呢?以后这军校,当要好好的办,既要让生员们能够随时承朕之恩,将来,朕平虏荡寇之际,也还需仰赖。”
  张静一便高声道:“谢陛下恩典。”
  张静一在文方面,肯定是不如管邵宁的,而武功方面,也远远不如卢象升。
  可身为领导者,两世为人,上一世还做过项目,他却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好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对上能给下头人要来各种利好的政策和资源。
  这个时候……不趁此机会,加深一下天启皇帝的好印象,还等到什么时候?
  他一面说谢恩,一面眼睛飘忽着给后头的卢象升使眼色。
  卢象升会意了,好歹也是做过知府的人,这一套……他懂。
  于是他立即道:“臣等……谢陛下恩典。”
  那些个生员,本还高兴着呢,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了,现在倒也回过味来了,恩师这般说,卢先生也这般说,而且说的是‘臣等’,你以为我们没读过书,不懂事的啊?
  于是……一干生员,纷纷大吼:“臣等谢陛下恩典。”
  天启皇帝听罢,浑身舒畅,开心。
  他继续扶着张静一的手,高兴地道:“走走走,卿随朕入宫,朕要好好的犒赏,至于其他的将士,先将这些俘虏押至诏狱,再命礼部、兵部犒劳,大家都辛苦啦,自当好好的犒劳一番,朕有言在先,谁若是敢怠慢朕的这些功臣,朕先剐了他。”
  礼部尚书刘鸿训此时正悲痛欲死,觉得自己的清名岌岌可危,现在听了吩咐,想来这已是他最后一次缓解现在困局的机会了,便忙道:“遵旨。”
  那兵部尚书崔呈秀更加会来事,这不明摆着的吗?这可是大功臣啊,兵部这边,当然要好好的犒劳一番,恨不得极尽优待才好,回头再给刘鸿训这狗一样的东西上眼药,便立即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道:“臣遵旨。”
  天启皇帝随即,便上了乘舆,只是内心的激动依旧还没有平静。
  这一次……他可算做了一次圣君了。
  随即,命人起驾。
  人群之中,又有人喊:“吾皇万岁。”
  在万众的恭贺之中,天启皇帝的车驾才艰难地前行,在百姓拥聚下,足足花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回到了宫中。
  而随即,天启皇帝便明日召百官来见。
  今日……他已打定了主意,必要让这百官都来看看,什么才叫文治武功。
  这满朝百官,俱都已知道了情况,一时也是惊讶无比。
  众人纷纷到了太和殿,甚至许多人都不免被外头的震天般的吾皇万岁的声音给吓着了,京城这么多年,还没出现过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呢!
  现在天启皇帝还未到,许多人已齐聚于此,自是少不得彼此打听起消息,或是私下里议论。
  当然……各种议论都有,偶尔……会有一些消息传来。
  “那什么军校……他们居然自称自己是读书人。”
  “什么读书人?他们不是丘八吗?”
  说到丘八的时候,难免有人露出不屑之色。
  这就是鄙视链,再厉害的丘八,也是丘八,再能打的丘八,依旧是丘八,即便是立下天大功劳的丘八,那就更加是丘八无疑了。
  要知道,便连那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功成名就,照样还要受人鄙视呢!还不照样要被文臣节制的死死的,你要是稍有一丁点的忤逆,直接给你一个图谋不轨的帽子,教你全家死绝。
  “是呀,我也不明白,他们分明不就是……怎么就自称自己是读书人了……听闻……还有校训呢,其实,这是顾先生的格言风声雨声读书声……”
  “还有这样的事……那张静一是失心疯了?”
  当然……也有人为之击节叫好的,都觉得立下了大功,保护了京城军民百姓的安危。
  如若不然,真有个什么好歹,大家的一家老小可都在京城,若是给一锅端了,到时真是欲哭无泪了。
  因而……大臣隐隐之间,竟有了一些裂痕。
  以往一面倒的批判和鄙夷,变成了有人依旧不屑于顾,有人实在憋不住了:“立下此等功劳,何须还在此叫骂呢?鞑子来袭时,还不是他们浴血奋战,尔等又做了什么?”
  “我说的是他们是否读书人的问题。”
  “人家肯读书,愿读书,便是读书人,张骞难道不是读书人,不照样也立下赫赫战功。”
  “这话就不对了,若人人都可自称读书人,我等圣人门下,变成了什么?这分明是诡计,是鱼目混珠。”
  “什么鱼目混珠?人家也立下了赫赫功劳,固然不能做到为圣人立言,至少也开了万世太平,何必如此用词,这般的嫉恨。”
  这样的私下争吵,整个太和殿里都是,以往的同气连枝,却演变成了新的争端。
  直到有宦官进来,咳嗽一声道:“陛下驾到,尔等肃静。”
  这时候,百官们才纷纷的闭口不言。
  诺大的殿中总算安静下来。
  紧接着,便见天启皇帝带着一干随驾的大臣进来。
  此时的天启皇帝,一副志得意满,气吞山河的模样。
  他信步走到了御案之后,坐下,抚着御案,兴高采烈地扫视殿中群臣,随即道:“捷报,诸卿们可都得知了吗?”
  众臣先行礼,口呼万岁。
  随后便有人道:“禀陛下,臣等尽知了。”
  天启皇帝便又道:“这是大功,诸卿可能不懂军事,所以不知此战厉害在何处。若是张卿只是龟缩城中,杀伤了建奴人,或是等建奴人退走时,捉了些许建奴人,这都不算什么?我大明现在,却有一群忠勇之士,与这建奴人硬碰硬,于城外与贼一决雌雄,以寡击众,全歼这些贼子,这……是自那贼酋反叛以来的首次战果”
  “诸卿……自此之后,我大明再不必龟缩于坚城之中苟延残喘,而是可以与贼正面相交,从此之后,那些乱臣贼子们,再不可随意往来驰骋了。”
  天启皇帝依旧心情激昂,大声地解释着这一战的重要性。
  这相当于是一次与建奴人作战的转折点,虽然看上去,并没有真正动摇建奴人的实力,却足以载入史册。
  群臣便纷纷道:“臣等恭贺陛下。”
  天启皇帝激动地道:“来,张卿,你上前。”
  张静一在万众瞩目之中,徐徐走到了殿中,道:“臣在。”
  “你来说说,三个多月的时日,你是如何操练出这些虎贲的。让诸卿家都好好的来听一听。”
  张静一道:“其实……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臣建这军校,操练是其次。”
  操练是其次?
  这话说的,倒是让人狐疑起来。
  在众人的目光下,张静一随即道:“为何操练是其次呢?因为这军校的重中之重,首先在于是挑选清白人家入学。什么是清白人家?便是家中有产,父母衣食无忧,入学之后,才可专心致志的操练读书。他们遇到了敌情,往小里说,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土地,往大里说,便是为了陛下,为了国家,而愿意死战。”
  “所以,臣所挑选的生员,他们的家庭,自来了京城之后,都分得了土地,他们的父母还有兄弟,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他们入学,完全是出于对朝廷的感激之心,他们踊跃入学,绝没有其他的心思。”
  …………
  第五章送到,求点月票和订阅,这不过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