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锦衣> 第131章 臣启奏

第131章 臣启奏

  粮商们像鲨鱼一般,此刻尝到了血腥,情绪已是彻底地调动起来了。
  吴文龙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开始继续想办法借贷,预备收粮。
  毕竟吴文龙这些人,不算什么真正的大粮商,虽然规模不小,却也算是顶尖。
  可眼下这样的粮价……即便是大粮商,想要将货吃进去,也是很费力的。
  手头的现银肯定不够。
  眼看着发财的机会就在眼前,知道今日一两银子可以变成二两,这时候……谁还坐得住?
  士绅们其实还算是保守,可商贾们就不同,他们疯了似的到处拆借,源源不断地弄到现银。
  随即,张家开始每日一万石粮徐徐售出。
  而粮价也是一天一涨。
  涨价的幅度其实并不算大,可胜在每日都有小涨。
  等过了七八日,这粮价已到接近十五两银子了。
  自万历皇帝之后,大明的粮价一直维持在二两至三两之间,荒年的时候,曾一度逼近九两。
  而现在,直接突破了历史性的记录。
  这当然是因为关中的灾害极大。
  另一方面,也是这几日,淮南一带又有奏报,淮南出现了水患,虽然年年淮南都有水患,只是大小之别,今年的规模不小。
  可此时……任何一丁点风吹草动,都会被认为这是对粮价的利好消息。
  大家都捂紧了自己手头的粮袋子,市面上除了张家或者是少量的士绅卖出粮,几乎已经到了没有粮的地步。
  而对于张家而言……源源不断的现银输送进来,这些银子……若不是现在张静一得到了圣眷,又有百户和县令的官职,此外还有一个伯爵,只怕也觉得拿着烫手。
  直到张家最后一石米售罄的时候,粮价依旧还在十五两的高位。
  张家现如今,疯狂地计算着金银,最后得出来的账目让人瞠目结舌。
  四百五十万两纹银。
  这银子,源源不断地往张家在昌平的田庄里送,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京城的宅邸,真的装不下了。
  张天伦懵了,他这辈子也没见过这样多的银子。
  就在这时,他发现他可怜的人生经验,已经没有办法去想象拿了这么多的银子,该干点啥。
  三叔公……啊……三叔公定然是弄不出这样多的银子的。
  那个穷鬼。
  张天伦乐不可支,不过……很快,他就清醒过来,随即,就像所有的地主老财一样,第一件事,便是开始挖地窖。
  这么多的银子,放在家里太不安全了,得用地窖藏起来,地窖挖得越深越好,最好里头再设置许多的机关,除此之外……还得雇人把守,当然,雇佣的人要信得过。
  在这方面,张天伦有很高的天赋,毕竟是锦衣卫出身的,算是半个贼祖宗。
  招募的护卫人选,当然得从清平坊来招募,而且要选锦衣卫子弟,毕竟……这些人祖上干什么的,家里几口人,都心如明镜。
  而且这些人的爹娘妻儿大多都在新县里混饭吃,也是靠得住的,毕竟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嘛。
  当然,得知亲爹要修地窖……
  张静一竟来了兴趣。
  弄个地下工程吧,这年月,财富留在手上不放心,要弄……就弄个大的。
  直接一个地下宝库怎么样?有隧道的那种……说不准以后……用的上。
  张静一来了兴致,这可是一个大工程,于是思来想去,觉得这事……他爹干不成。
  毕竟这种地下工程,一不小心来个塌方或者其他的,那他就没有爹了。
  张静一想了想,终于想到一个人了。
  于是忙是取了笔墨,客客气气的表示,自己想挖掘一个地库,当然,这个地库占地很大,昌平靠近的乃是北方,若是有建奴绕过了边镇,或者是山贼袭击了陈家的田庄,这就很危险了。
  所以……他所希望的规模很大,占地先来个几百亩吧,最重要的是结实和牢固,里头还得有交错的隧道……云云。
  这奏疏,是给天启皇帝的。
  在张静一看来,陛下最擅长的是木工,简直心灵手巧啊。
  这年月,但凡是技艺高超的匠人,可能都对结构力学的知识懂一点,毕竟张静一记得,天启皇帝可是亲自设计过乾清宫的,不只如此,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这三个重大的工程重修的时候,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天启皇帝都曾亲临指导。
  像这种大工程都能玩得转的人,至少比起只指导挖洞的张天伦要专业得多。
  请他设计一张图来,如何加固,怎么设计隧道内的排水,这都是学问,一般人肯定是玩不转的。
  这奏疏很快就送了出去。
  天启皇帝这些日子,自然是寝食难安。
  粮价这样的涨下去,是真的要死人的。
  且要死很多人。
  可这些百姓,甘愿安安作饿殍吗?
  这样的后果,可谓是不寒而栗。
  其实天启皇帝并没有将一切都只寄托在张静一一人的身上。
  魏忠贤这儿,厂卫依旧在想办法,可是很快便发现阻力重重。
  这些粮商,其实都不过是白手套罢了,只打粮商,没有任何的意义,杀了一个粮商,立即会有一个新的粮商取而代之。
  市面上缺粮就是缺粮。
  你敢向士绅要粮。
  士绅就敢打着缴皇粮的名义去将这些粮转嫁到百姓的头上,将人逼得家破人亡。
  内阁这里,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户部那里,原本是打算好好的清查,可越清查越心惊,最后连黄立极和孙承宗都吓着了,连忙来了见天启皇帝,说是不能继续清查下去了,这不查还好,继续查下去,在这个节骨眼上,可能这清查的结果,反而成了粮价暴涨的理由。
  天启皇帝当真是瞠目结舌,竟不知怎么回应,索性当即踢倒了一个宫灯灯架:“待粮价平抑之后,朕让魏伴伴来找他们算账!”
  可粮价何时能平抑了?
  当奏疏送到天启皇帝这儿,天启皇帝见张静一有了音讯,倒是生出几分期待,可一看奏疏,眼睛都直了。
  你张静一不是在平抑粮价吗?怎么又琢磨着去挖地窖了?
  你属耗子的?
  一旁的魏忠贤也偷偷瞄着奏疏,最后咳嗽连连。
  天启皇帝将奏疏盖上,假装没有看到这份奏疏。
  魏忠贤自然清楚陛下的心思,索性也当没有看到。
  此时,天启皇帝道:“距离一个月,还有几日了?”
  显然,魏忠贤亦是很关注这日子的,立马就道:“还有三日。”
  “三日?”天启皇帝皱眉,随即道:“这些日子,张卿都在做什么?”
  “他呀?”魏忠贤道:“他在卖粮呢。”
  “卖粮?”天启皇帝狐疑地道:“通过卖粮来平抑粮价?”
  “也不能这样说,张家的粮越卖,价钱越高了。陛下难道忘了,当初张家收购了大量的粮食,这些日子,张家可发了大财。”
  天启皇帝噢了一声,眼里掩饰不住失望:“你想说什么?”
  “奴婢没什么意思,奴婢只是觉得张百户生财有道,听说现在他家的粮都卖空了,不过……即便是如此,这粮商们还在拼命的购粮,什么价都敢买……”
  天启皇帝叹了口气,显出几分无力,道:“关中若是有什么消息,要及时报朕。”
  “是。”
  “户部自江南调粮,可有消息了吗?”
  “江南的新米还没出,南京粮库的粮也所剩无几了,怕得等秋收,就算秋收收来的粮……不说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朝廷的钱粮,年年都有定数,开销也是有定数的,只怕想要从中挤出赈济的粮来,殊为不易。”
  天启皇帝幽幽叹了口气,才道:“列祖列宗们治理天下,终不至朕这样艰难,怎么江山到了朕这里,便千难万难了呢?你去吧,实在不成……朕……想办法,节衣缩食……”
  只是说完这话,似乎觉得节衣缩食对眼下困境也没多大意义。
  他似乎开始惦记起什么来,随即看着魏忠贤道:“魏伴伴,听说藩王们都有粮?”
  魏忠贤面无表情,似乎在说,拉倒吧,陛下那些亲戚……别人还好说,陛下找他们要粮,他们立即上吊给你看。
  于是只看魏忠贤的表情,不等他的回复,天启皇帝便摇头道:“再等几日,再等几日看看。”
  说着,天启皇帝道:“昌平张家那块地,有舆图吗?”
  魏忠贤一脸诧异:“陛下这是……”
  天启皇帝道:“朕要查一查那里的山川地理。”
  “奴婢……去找一找。”
  ……
  一个时辰之后。
  对照着舆图,苦闷的天启皇帝一言不发,似乎开始琢磨起来。
  随即,他用朱笔在舆图上点了一个位置,寻来一个宦官道:“这个地方,查一查,看这里的地下是岩石还是土,土又是什么土质,距离河川有多近,再试着在此打一口井,看看这井有多深才出水,此外,将那附近的石头都带一些到朕这儿来,把地形要勘察清楚,细致。”
  却是顿了一下,他又道:“喔,你还是带几个匠人一起去吧,和你说这么多,你也不懂。”
  “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