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17章 定国公徐希求上门

第317章 定国公徐希求上门

  至于为什么让卢象升、文震孟二人加入参谋处,原因也很简单,卢象升的能力摆在那里,不把他送到参谋处才是浪费;
  至于文震孟,朱由校想用他来做一个表率,告诉天下的文官和学子:参谋处也是你们的地方,并不是给勋贵和勋戚的。如此一来,可以降低这些人的防御心理,也能够分裂他们。
  毕竟这明显是在削弱内阁的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易把事情闹得太僵,要学会拉一批打一批,所以朱由校选择了文震孟。
  至于剩下的宋应升、张余二人,自然就是去翰林苑走传统文官的路子比较合适。
  当然了,参谋处还会再选一些人,但是那些人就不值得朱由校见他们了。
  根据参谋处的官职,最低一级的是参谋处文书;随后是参谋处的行走;再往上就是参谋处的参谋大臣了,这些参谋大臣才是实权派。
  朱由校还在考虑要不要设一个领参谋大臣,或者叫参谋长。这两个名字朱由校还没想好要叫哪一个,甚至设不设立,他都没想好。
  至于参谋处是做什么的,卢象升和文震孟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要知道这一段时间京城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他们即便是没见过,当时也听说过,只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进这个衙门罢了。
  听了朱由校的安排,卢象升连忙向前走了一步说道:“臣领旨谢恩。”
  对于卢象升来说,参谋处还真就是一个比较适合他的衙门,因为这是一个新成立的衙门,同时也是他们这些皇家书院学生比较向往的地方。
  毕竟参谋处管着文官和武将,像卢象升这种文武双全的人,自然想要加入。
  除了卢象升之外,还有曹文诏和吴襄,这一次也全都会加入参谋处,可以说是参谋处的新生力量。
  听到卢象升这么说,文震孟也连忙说道:“臣领旨谢恩。”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将目光落到了宋应升和张余身上,笑着说道:“至于你们两个人,入翰林院吧。”
  “你们四个人,是这一年科举选出来的前四名,也是朕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朕对你们非常看重,所以你们好好干,不要让朕失望。”
  卢象升四人听了这话之后,连忙躬身说道:“臣等领旨,必当鞠躬尽瘁!”
  朱由校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说道:“行了,那你们就回去准备吧,朕随时都关注着你们。”
  “臣等告退。”四个人听了这话之后,躬身行礼,然后乖乖的退了出去。
  等到四个人走了之后,朱由校站起身子,脸上带着笑容。
  看到这些人之后,朱由校的心里面终于松了一口气。
  大明朝也是后继有人的,这些人都是人才,只要自己能够用好,大明还有希望。
  接下来的几天,朱由校全面主持了参谋处的成立工作。
  参谋处一共设立四位参谋大臣,除了英国公张维贤之外,还有成国公朱纯臣。
  大明朝在京的三位国公之中,只有定国公被排除在外,这就让人不得不深思了。
  英国公能够拿到参谋大臣这个位置,所有人都不奇怪,因为英国公的地位比较高,同时也为朝廷立过功。
  何况在筹建参谋处的时候,英国公都参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公自然是要加入参谋处的。
  至于成国公朱纯臣,那原因就简单的多了,这位前些日子搞出来的庄田纳税可以说是深得陛下的心思,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是人家马屁拍的好,这一次得到重用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定国公也会入选,毕竟以定国公的威望和资历得到一个这样的位子还是不成问题的。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里面就没有定国公。
  这就等于打了定国公的脸,同时也在告诉所有勋贵和勋戚,不立功、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英国公和成国公这两个人之外,勋贵和勋戚这边再无一人入选参谋处。
  至于文官这边,入了参谋处的人有袁可立。他在西南平叛立了功,现在回来正好入了参谋处。
  除了袁可立之外,还有一个人能选上倒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人就是户部侍郎李之藻,他也成了参谋处的参谋大臣。
  除了这些人之外,孙传庭也入了参谋处,一样任参谋大臣。
  这五个参谋大臣,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或者说搞不清楚选人标准是什么。其中袁可立和孙传庭或许还能理解,这两个人都是刚打完胜仗回来的。
  尤其是孙传庭,那是陛下夹袋里的人物,这一次在西南,不但没有丢了陛下的脸,反而打出了赫赫生威,可以说是个了不起的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该有的还是有。
  除此之外,英国公和成国公多多少少也能够让人理解。毕竟两个人都是勋贵,而且都是有功于朝廷,所以他们也不让人奇怪。
  可是这李之藻算怎么回事?
  一时之间让人有些想不明白。
  除此之外,陛下还选了新科进士二十人,又从翰林院招了二十人,全部充入了参谋处。整个参谋处的架子也就被搭了起来。
  同时,参谋处还成立了一个单独的衙门,名字叫做军法处。
  这个军法处虽然名义上位列参谋处,但是只有军法处的陈四海能管,其他人连过问都不能够过问,而陈四海也因此为这个军法处的参谋。
  当然了,也有让人没想到的,比如戚金。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戚金这一次肯定能够入参谋处,至少也是一个参谋大臣的人选,甚至排名能够比较靠前。
  但是结果却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参谋处的名单之中没有戚金。不过这种疑惑却并没有持续太久,大家都是在官场上混的,只要稍稍的琢磨一下,就明白了这里面的原因。
  看看参谋处现在这些人,虽然一个个看起来位高权重,但是这些人手里面可都没有实际的兵权,说白了就是看起来权力很大,但实际上却手里面没有兵。
  而戚金不一样,戚金的手里面可是实实在在有人马的。陛下没有让戚金入参谋处,自然也就是因为这个。
  领兵为将者不能入参谋处,入了参谋处就要放弃手中的兵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戚金加入参谋处自然就不合适了。这里面牵扯到了一个领兵权和调兵权的问题。
  不过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对于这一点也是再熟悉不过,所以他们稍稍想一想也就明白了。
  参谋处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了下来,谋划了这么长时间,最后也终于尘埃落定了。
  在参谋处成立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查五军都督府,把整个五军都督府从上到下梳理一遍,把他们的权力拿上来一部分,从而达到授权的目的。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沟通六部,要知道参谋处可是和内阁同等的地位,是可以直接行文六部的。
  这一点就是朱由校留下的制衡手段,也是用来削内阁权力的,不过这个作用要慢慢的来,暂时还体现不出来。
  不过朱由校暂时也没有心思在这上面,参谋处慢慢发展就可以了。
  要知道对于一个新成立的衙门来说,你只要把它给放开,它们就像是饥饿的狼一样,会到处去寻找食物,会将所有的东西一口吞下。
  参谋处就是这样一个衙门,自从成立之后,就会带着权力的欲望。
  何况参谋处之中的这些人,并没有哪一个是好相与的。除了成国公朱纯臣之外,没有一个好对付的。所以朱由校也不担心。
  朱由校要谋划的事情,那就是去山东。
  英国公府。
  英国公张维贤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脸上的表情却不是很好看。
  沉默了片刻,张维贤放下手中的茶杯,抬起头看着面前的年轻人问道:“人还没走吗?”
  年轻人坐在椅子上,手里面拿着一个手帕,轻轻的擦了擦嘴说道:“进来了,哪有那么容易走?还在那等着呢。”
  说着,年轻人抬起头看了一眼张维贤,说道:“父亲,不如还是见一见吧?人家好歹也是国公,跟咱们家一样,让人这么等着也不好。”
  听了儿子张之极的话,张维贤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说道:“见了又能如何?”
  “这么长时间了,当今陛下什么做派,你不是不知道。我见了他之后又能怎么样?我又能给他出什么主意?这路都是自己走的。”
  张之极想了想之后说道:“或许是有些想法想问父亲呢。即便是父亲不想搭理他,可终归要顾全一下勋贵的脸面,这事情要是传出去的话,怕是有损咱们家的名声。”
  张维贤看着张之极,脸上突然露出了玩味的笑容,随后笑着说道:“你的年纪虽然不大,但是才智一直都很好。这些年来你身体一直不好,就有人给你看过,说是心智过于高深,累及了身体。我不相信你看不明白,说吧,到底什么想法。”
  “其实父亲所担心的,无非是被陛下猜疑。”张之极想了想之后说道:“现在陛下不用定国公,而父亲如果帮了定国公,有施恩之嫌。”
  张维贤看了一眼儿子,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也知道,何苦还让我见他?”
  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有一件事情张维贤很清楚,那就是该出头的时候一定要出头,不该出头的时候一定不要出头。
  他现在的情况就是不该出头,安安稳稳的过接下来的日子才是关键。
  毕竟他前一段时间筹备参谋处,现在又做了参谋大臣,这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在这个时候自然应该戒骄戒躁,不能够过于张扬跋扈。而施恩这种事情,尤其不能够做。
  收买人心,你想做什么?
  尤其是陛下想要敲打的人,你去施恩,是不是不想过了?
  在张维贤看来,当今陛下可不是一个心眼大的人。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得罪了当今陛下,那才真的叫得不偿失。
  定国公也是一个蠢货,这个时候跑到自己家里赖着也不走,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张之极笑了笑说道:“这人都已经到了,想要赶走是不可能了。即便是父亲不见,外面的人也不会说父亲真的没见,反而会说父亲故弄玄虚,更会说父亲暗度陈仓,图谋不轨。”
  “所以儿子觉得,既然人都已经来了,那就索性见一见,不但要见,还要大张旗鼓的见,要问心无愧的见,要让所有人都看到的见。”
  “至于要不要给他出主意,那就是父亲自己的事情了。何况尽忠朝廷、为陛下做事,想来定国公心里面也是有想法的。”
  转头看了一眼儿子,张维贤看着他苍白的脸,脸上闪过一抹心疼,随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少年多智,累心累身。你身子不好,多半都是因为这个。我早就和你说了,不要总想这些。”
  张之极也不以为意,父亲这话都已经说了很多年了。
  他抬起头看着父亲说道:“那这个定国公您见还是不见?”
  “你都这么说了,能不见吗?”张维贤没好气地说道:“你让人去招呼一声,把他给带过来吧!”
  “好。”张之极点了点头,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张之极就从外面带进来了一个中年人。
  这个人并不是别人,正是这一代的定国公徐希。
  见到张维贤之后,徐希连忙拱手道:“见过英国公。”他脸上的笑容异常的灿烂。
  张维贤却不为所动,直接摆了摆手说道:“行了,咱们就不用这个了。坐下吧,喝茶。我这可是新来的茶叶,江南的贡品,好东西,尝尝。”
  “好好好。”徐希连忙答应着,也笑着坐了下来。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之后,徐希笑着说道:“果然是好茶叶,国公好品位!”
  “我和你说呀,这个茶叶,从茶叶的选择到冲泡的时间,甚至是水的选择、烧水用的火,那都是有大讲究的。”
  张维贤一副非常有兴趣的模样侃侃而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