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第95节

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第95节

  铁饭碗,意味着一生都有保障。
  周杨简直是瞠目结舌,哑口无言,说:“还有四十年呢。”
  苗苗精确地说:“是三十七。”
  日子很快的,弹指一挥间,有时候你都没意识到,就悄无声息地在逝去。
  周杨叫她说得怀疑自己,喃喃自语道:“很少吗?”
  他还以为自己有大好人生,被她这么一说都觉得下一秒该躺棺材了。
  多当然是多的,苗苗这一生都还没到三十七,但她就是这样的性子。
  周杨再次意识到自己对她的认知还是不够全面,说:“放心,退休也不会愁到你的。”
  苗苗觉得自己有一条康庄大道,说:“我们系主任现在的生活就特别好。”
  国内哲学第一人,名头放到国际上也和海外学者们不相上下。
  周杨陡然觉得她将来的成就肯定低不了,试探性问道:“那你在乎另一半的学历吗?”
  苗苗无所谓道:“人跟人不是按学历分的。”
  周杨倒是给自己划出道来,觉得进修的事情还得抓点紧,不管怎么样,总努力个本科出来吧。
  他铺垫性地说:“不过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我正准备再上点课。”
  苗苗赞同道:“那非常好啊。”
  又兴致勃勃规划着自己有哪些可以帮上忙。
  周杨终于明白,老师当年在课上说他们不好好听讲,将来要吃苦。
  别人怎么苦他不知道,但他的“苦”在这。
  就是苦也带甜。
  第90章 无cp  第二更
  周杨小的时候, 其实没怎么好好学习,这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
  加上父母一直想着将来把家里的男孩子都送去当兵,觉得有个初中文化也很够用, 就没怎么强求。
  成绩一般, 好赖也上个中专, 那就是有分配的高学历了。
  大多数人家里, 都算是很不错, 毕竟高考录取率就在那摆着, 为此, 叫他爸一度放弃让他去部队, 觉得在公交公司干着也挺好的。
  年轻人气盛,他觉得这每个月一百块钱很难有大出息,思前想后还是愿意到外面闯一闯。
  在大人眼里,也就比不务正业好一点, 甚至还不如呢,毕竟铁饭碗在长辈眼里是最好的事。
  但周杨还是跑到沪市来, 带着想尽快出人头地的欲望和不知从何开始的迷茫。
  他也很幸运, 那种不知所措的迷雾, 很快由重逢苗苗, 并顺手帮了她一下而驱散。
  方叔叔和赵阿姨是极好的长辈,为他新生活的第一步奠定基础。
  考出租车公司这件事, 也是为他出大力的,连同苗苗也很长一段时间陪他练口语。
  为此,周杨自己心里也很感激。
  他当时也没什么能回报, 举目四望就接送苗苗画画课上下学能帮上忙,主动给揽下来。
  或许是一开始就抱着照顾的态度,成了习惯自然。
  周杨都没察觉, 他下意识会记得苗苗的每件事,几乎到无微不至的地步。
  其实一切都有端倪,只是他不好意思承认,毕竟才多大的人,感觉有点老牛吃嫩草。
  但人也得遵循自己的内心。
  他想着这些不知怎么就脖子一寒,觉得跟前有个方叔叔,正在磨刀霍霍。
  连高明,现在都未必有多少好脸色,更何况是他。
  但横向对比,任谁都看得出他的综合条件不如高明。
  起码人家已经买得起洋房,是正经首都大学毕业。
  周杨把所有杂念抛在脑后,专心致志地复习。
  同大去年开设了汽车专业,他打算去进修,顺利的话三年到五年就能拿到本科学历。
  这种一般是单位内有升职需求的人才去念,属于非全日制。
  他也不单是为面子上好看才去的,毕竟念这个专业的都是同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多认识些老师,将来能相互帮上忙的地方很多。
  二来他觉得汽车会是将来的主流,别看现在买得起的没几个,可从前也没人料到买自行车都不用工业券,前后都才不到十年。
  周杨一门心思没别的,他就擅长这点东西,不像别人什么都能做好,只能往深里钻。
  他会的东西其实都不是专业性的,早年的老师傅哪里上过学,技术上是手拿把掐,但很多人甚至自创了许多名词,管轮胎都叫得五花八门,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要是想把事业做大,可不能走这种野路子。
  周杨是想做技术、管理两手抓的老板,毕竟现在更新换代快,他也得多学习。
  不过再忙,他也得抽出时间回家过年。
  毕竟今年他爸率先发出求和信号,要是再不回也说不过去。
  只是很多事情都放不下,前前后后拖到年二十八。
  沪市往南京有班火车,虽然久一点,但是正好夜里睡一觉就能到。
  周杨下车的时候觉得挺恍惚的,好像这里不是他生活十年的地方。
  有句话怎么说,他现在也算荣归故里。
  可惜才进门,就得到亲爹一个白眼。
  周杨也硬气,不冷不淡说:“爸,我妈呢?”
  妈妈妈,是没瞅见他活生生一个人搁这坐着。
  周仁抖抖报纸,也硬梆梆说:“不知道。”
  陈兰兰从屋里出来,说:“咋,你这就健忘了?”
  周仁也就快五十的人,不服气说:“你才健忘。”
  又气鼓鼓说:“早上吃什么?”
  他们家历来饭点早,陈兰兰给父子俩打圆场说:“早做好,不是你说等杨子回来的。”
  又喊道:“周柏,周枫!下来吃饭!”
  亲兄弟三个,长得不大像。
  周杨长得偏俊秀,两个弟弟是一脉相承的粗狂,不过性子倒都差不多。
  周柏悄声说:“六点起来等,说去车站接又不去。”
  闹得全家不安生,搁以前就是皇帝做派。
  周杨知道他爸什么德性,就是这样父子俩才有羁绊又合不来。
  他瞪一眼说:“吃你的。”
  周柏撇撇嘴,反正这个家就是谁大听谁的。
  周杨知道他爸对他们是不赖的,可惜就那句话,不知道怎么做爸爸。
  没错,是做爸爸。
  听上去好像是有孩子就能自动升级的事情,却不是人人都会。
  一样是早年家庭分成两半,周杨幼年的记忆里,对“爸爸”只有个模糊的影子。
  随军的时候,他已经九岁,是个大孩子,却也没感受到多少父亲的关怀。
  这个大家庭里,惯常只有女人。
  大家似乎都该理解父亲的忙碌,毕竟他们的工资为所有人贡献良多。
  可还是那句话,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
  方叔叔当时级别更高,且看今日他们父女之间就知道,付出才是差别。
  不过话又说回来,随军的家属们都是这样过日子的,妇女们是男人在身边和从前一样,孩子们是爸爸在身边和从以前一样。
  像方叔叔这样的毕竟是少数。
  周杨叹口气说:“爸,吃早饭了。”
  周仁这才满意,东西放下说:“等下记得跟你舅和姨夫打个招呼。”
  他们家的房子是独栋,左边那栋是他大舅兼姑父陈大光家,右边那栋是他二叔兼姨父的周义家。
  三家人向来紧密,这么多年都一样。
  年关的时候,家家都有人。
  周杨跟同辈的兄弟姐妹们见面,给几个小的发红包,又额外给两个堂妹带衣服,现在很多牌子是沪市才有的。
  周柏偷偷看一眼,心想挨两句说算什么,不是亲哥谁会给一百块的大红包!
  寻思看来死工资是发不了财的,得口袋里有钱才行。
  周桃跟周樱则是捏着裙子,翻来覆去看,断言道:“三哥,你处对象了吧?”
  周杨一口水喷出来,咳嗽半天说:“别瞎说。”
  又说:“方青禾给推荐的,人家跟高明是一对。”
  说起这些人,大家都有印象。
  陈树林居长,一向在部队,今年难得带着媳妇孩子回家探亲,忆当年道:“小时候我就觉得他们该是一对。”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嘛。
  以他开头,居然林林总总数出两伙人结过十几次梁子,路上互吐口水的次数也不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