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在七十年代被娇养> 在七十年代被娇养 第52节

在七十年代被娇养 第52节

  看完了两种房间,贝法跟诺德毫不迟疑地都选择了竹制主题的住处。
  苏净禾给他们介绍了各种用具如何使用,这才跟其他接待的同志一起出了门。
  一听到后面的门关上的声音,刘妮雅就忍不住问道:“这房间里什么都没有,隔壁那间套房可是早早就开始装修了,都是最好的家具,他们为什么不选?”
  苏净禾只好跟她解释国内现在哪怕是最好的家具,在他们看来也简陋得很,倒是其他具有当地特色,或者看着与众不同的东西,会让这些外国人感兴趣。
  刘妮雅叹了口气:“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发展得跟他们一样好。”
  苏净禾郑重地点了点头:“用不了多久的。”
  两个德国公司派过来的专家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苏净禾安排了一个英文流利的男同志住在他们隔壁,要是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解答。
  等到筹备组的领导们从京里回来的时候,整个生产线的设备组装已经有了雏形。
  苏净禾没花多少时间就跟贝法处熟了,又过了小半个月,诺德也跟她成了朋友,刚到来时始终黑着的一张脸,也变得天天都带着笑容出出进进。
  他后来私下跟苏净禾透露,自己是因为在总公司的派系斗争中站错了队,才被发配到了中国。
  “他们都说这里的人又落后又野蛮,吃动物的内脏、爪子,工厂里条件差,工人还都是不能沟通的蠢蛋。”说起自己的偏见,诺德的一张白脸都红了,“我来了才发现,都是胡说八道!这里的条件虽然差了一点,可是人都又热情又善良,还勤奋聪明,做事也非常仔细认真,真希望让他们亲眼来看看,才会知道自己以前究竟犯了多大的错误!”
  “我以前去英国、法国的工厂里也做过技术指导,他们什么都指望我们去教,也不会主动过来学习,一天只上五个钟头的班,光是组装新机器,都用了半个月,可你们从上到下,不单是技术工人,哪怕是普通工人,也对这次引进的新生产线有很深入的了解。”
  苏净禾自然知道这些话里不乏善意的谎言。
  比如诺德他们公司卖给英国、法国的,无疑是最先进的生产线,而卖给他们的,则是已经被淘汰的生产线。
  而工厂里的工人们之所以能完全做到对诺德、贝法他们的指令,把机器以最快的速度组装起来,又对新的生产线相对熟悉,完全是聂正崖在所有设备配件上都标了数字,并且对工人们多次培训的结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英国、法国公司对技术指导不上心,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生产技术也在同样的水平,就算将来专家走了,也能自己解决。
  而国内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诺德是机电双通的专家,贝法虽然弱一点,在机械方面也拿得出手。
  新生产线是通过继电器来操作控制系统,相对简单,复杂的是工艺和配方。
  苏净禾就跟聂正崖两个人打配合,联合所有翻译组的成员,带上厂里的专家、技术人员,一起拉着诺德、贝法两个人给他们上小课。
  合同上专家指导的时间其实只签了八个月,可到了时间之后,在大家的努力下,诺德、贝法两人硬生生拖到了十一个月,才依依不舍地走了。
  临别的时候,诺德已经学会了啃鸡爪,自己做鸭血粉丝汤,也早就不用饭堂给他单独准备什么面包果酱牛奶了,不但如此,早上去抢豆浆油条的时候,他跑得比谁都快,吃起螺蛳粉来,还会要求打饭的阿姨多放一份酸笋。
  同期军区一共新建了四个厂,引进了九条生产线,其他三个厂或多或少都出了问题,甚至有些到了最后,生产线也没有完全搭建好,唯有军需厂筹备组负责的这一个把生产线全部都搭建起来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全线达到了所有的指标要求,而从来意见多多的外国专家,对当地的工作赞不绝口。
  诺德和贝法走后的第二天,苏净禾与聂正崖就被军需厂的领导先后找去谈话,分别升了两级跟三级,还推荐他们去参加小范围的高考。
  “考得上考不上都不要紧,如果考上了,毕业之后照旧分配回我们这里,如果考不上,我就给你单独写转正申请。”
  领导笑呵呵地对苏净禾说。
  第67章
  这几年里, 虽然一直有恢复高考的风声,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地实行,学生入学只能通过争取工农兵推荐名额, 部分高校会要求进行能力测试, 再决定是否同意入学, 有些院校则不会对学生能力做任何要求。
  这些学生毕业之后, 会回到推荐他们入学的单位或者公社继续工作, 不再由学校进行分配。
  筹备组推荐他们进入的是一所军属大学, 苏净禾将进入中文系,聂正崖则是数学系。
  “上回二区的领导看到小苏你的报告稿,觉得这个女同志素质很高,有心要培养你,让你将来去做二区文秘,这才特地给你安排了中文系,这可是最抢手的专业!”
  筹备组的领导给透了个底。
  “小聂这边, 我们的想法是,等他毕业回来直接就进入技术组。”
  苏净禾并不怎么想要去做文秘, 诚然文秘的发展前景很大, 又经常出现在领导身边, 很容易就会得到往上晋升的机会,可对于个人的行为束缚也更严格。
  比起文秘,她更愿意去跟做实际的项目, 类似譬如之前的外访团的翻译,甚至后续做接待,都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做出实际的效果。
  而文秘的个人风格往往都会被藏匿起来。
  她把自己的想法跟聂正崖说了。
  “……现在筹备组的生产线都已经上了轨道,如果毕业之后回来, 除了日常的行政工作,公文撰写肯定会占很大一部分……”
  聂正崖几乎没有怎么想,就说道:“那我们都不要去了,把这次机会让给组里其他同志。”
  他对物理、机电专业更感兴趣,也并不觉得数学专业能助力自己将来做技术研发。
  而这个军属的大学虽然在本地算不错,可放在全国其实排名称不上靠前。
  这样一个机会,在普通人看来也许难得,然而在他眼里,属实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现在既然苏净禾也不喜欢,决定不去念大学,如果自己去了,两人这样长期一个读书,一个工作地分开,他是绝对不愿意的。
  聂正崖笑着说:“反正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恢复高考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了,我们挑个好学校,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到时候同一年入学,肯定比现在要好。”
  两人这几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学习,他们身边有足够的教辅资料,又都是自律上进的性格。
  聂正崖很自信,只要给一个机会,自己要进入理想的大学并不难。至于苏净禾,更是从来只有更聪明的份,以前在小尾村的时候,很多外语类的知识都是由她来教授自己。
  两人商定之后,先后回绝了自己的推荐名额。
  筹备组的领导很意外,像这样的香饽饽,从来听说过去争去抢,没见过有人往外推的。
  苏净禾给的理由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她说自己年纪还小,筹备组里还有很多工作经验更丰富,为军需厂奉献更多的老同志,理应先把机会给他们。
  至于聂正崖,除了同样的理由,还跟领导说了一下个人理由。
  “现在的男同志都积极主动,一个比一个条件好,我要是去学校读书了,小禾一个人在组里,回来的时候难保会怎么样……”
  “况且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了,要是恢复高考,我跟小禾再一起去考就是了。”
  看到难得局促的聂正崖,筹备组的领导忍不住心里感慨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小聂你长得又好,能力又强,小小年纪就做到组室的室长了,居然还会这么胆怯,实在不像平常的你啊!”
  保送名额是人人都盯着的,能给苏净禾跟聂正崖一人一个,完全是因为两人之前立下的功劳实在无法忽视,现在既然两人肯让出来,自然再好不过。
  筹备组上上下下听说之后,不管心里怎么笑他们傻,但是明面上没有不夸苏净禾跟聂正崖人好的。
  那个负责通知的领导私下跟同事讨论起这件事:“以前总听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还当是说笑话,现在看到小聂,你瞧,平常那么稳重的一个人,眼界、能力都有,现在居然为了谈朋友,这么好的机会,说不要就不要了……要是我儿子这样,非打断他的腿不可!”
  同事笑着回:“小聂还是不一样,他就算不去读这个大学,将来遇到什么机会了,难道谁还敢不提拔他?”
  “也怪不得他放不下,你看小苏,多吃香啊,长得又好看,性格又好,还能干,年纪又小,要是我媳妇搁这样,我也不放心放她一个人在外头,不过不去读大学确实有点可惜,有个文凭多吃香啊!背在身上走出去的时候腰杆都挺直得多!还是眼皮子浅了。”
  “小聂跟小苏说等恢复高考他们自己去考也是一样的,这个话就说得有点想当然了,就算恢复高考,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哪有那么容易就考上?”
  “虽然人都是能干聪明的人,可白天要上班,现在事情又多,组里又倚仗他们两个,经常晚上还要加班,根本没工夫看书。俗话说得好,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要是考不上,有得他们哭的!”
  然而没两个月,事实就打了他们的脸。
  十月份的时候,国家发布恢复高考的通知,苏净禾跟聂正崖两个都去报了名,不但如此,还准备了不少教辅资料分享给筹备组里一起报名的同志。
  因为有两人的带头,军需厂里录取的比例远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而苏净禾和聂正崖两个,更是都以极高的分数顺利考上首都的昭明大学。
  这所学校是两人仔细权衡过的最优选择,百年的历史沉淀,让她无愧于国内顶级学府的称号,无论是在机械专业,还是在外语专业,都拥有极为优秀的师资力量。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不但是筹备组,连带着厂里上上下下都为他们高兴,特地还办了一个欢送会。
  不同于工人、同事的依依不舍,筹备组的领导却是愁得不行。
  一年下来,不管是苏净禾还是聂正崖,早已成为军需厂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一句“骨干”都不足以形容,两人这么一走,许多工作虽然不至于会停摆,但是速度跟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厂里原本推荐他们去当地的军属学校里读大学,除了作为奖励之外,也不乏考虑到学校距离工厂近,周末和下课的时候还能回来工作的原因。
  并且作为工农兵推荐入学,毕业之后,肯定就会哪里来就回哪里去,也不至于流失人才。
  当初两人去军属大学推荐名额的时候,军需厂还觉得未尝不是好事,腾出两个名额,正好给其他早就虎视眈眈又背景雄厚的人顶上。
  现在回过味来,却是已经来不及了。
  谁能想到会那么快恢复高考,而且一恢复,这两个人居然一起一次就考上了呢?
  昭明大学这种好学校,想也知道绝对不可能不给他们去读的。
  可毕业之后,大把好单位抢着毕业生,未必还轮得到这个小小取区属军工厂。
  事到如今,领导们只好给苏净禾跟聂正崖两个人打起了感情牌,让他们多多考虑在筹备组里的美好回忆,提醒二人这是他们共同奋斗了一年才得到的成果,将来务必要记得回来云云。
  不但如此,军需厂的几个领导还认真讨论起了要不要给两人带薪上课。
  这个提议甚至已经通过,但是被上级领导打回来了,只问了一句话:“要是这几年里持续发工资,能不能保证这两个同志毕业之后能回来继续工作?”
  这当然是没有人敢保证的。
  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却也成为军需厂初代班子成员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一直到很多年后,这一批老人都退了休,每年聚会的时候还时常讨论起曾经的这两个年轻人来。
  “要是当初答应给小聂跟小苏两个人带薪读大学,他们两个都是重感情的,说不准最后真的就回来了,你看他们两后来做出的成绩,咱们这军需厂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吧?”
  “早知如此,我就出面去担保了!”
  “唉,是金子去哪里都会发光,他们两一走,没有小苏盯着跟德国公司那边联系,军需厂里生产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都越来越慢,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别的省市来我们这里学习,后来都沦落到我们出去学习了。”
  “还有小聂,小聂在的时候,技术部有个质检小组,每个月都总结生产线上遇到的问题,时时改进,又能给工人们提供指导,按但凡从我们厂里出去的产品,基本都没有不合格的,谁用了不夸啊?他一走,没半年那个质检小组就形同虚设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大幅下降,唉……”
  “得了,也别说了,就算人回来了,咱们这尊小庙也留不住大佛!最后还是会走,这种人才,哪里不抢着要?就算外头抢不动,上面要调人走,我们拦得住吗?”
  第68章
  苏净禾入学之后, 很快成为了外语系里老师们最喜欢征用的学生。
  她基础功打得扎实,口语、文书样样来得,为人机变又仔细, 遇到特殊情况, 甚至可以直接代替老师去上课。
  这个时候的外语人才很多都是为外事工作岗位培养人才, 一旦遇到有什么忙不开的外事工作, 组织也会从学校里抽调老师去帮忙, 苏净禾被带去几次之后, 人就在上面挂了号,有时候她没去,还经常被人问起来:“你们那个学生,姓苏的,英语、法语都顶好的那个,这次怎么没见着她?”
  老师们被问得烦了,刚开始还解释那是学生要上课, 后来干脆次次都把人带上,反正以她的水平, 上不上课成绩不会出什么问题。
  除了苏净禾, 聂正崖也没能跟普通的学生一样长时间地待在校园里。
  昭明大学的机械系, 从来都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很多时候老师在学校乃至工厂的实验室里给学生们上课,有几次工厂实地课程当中, 聂正崖提出了生产线上存在的问题,甚至还给出改进方案之后,联合定点的工厂就看上了这个人,隔三差五借走去帮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