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大宋小吏_分卷阅读_184
这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节奏,这一波实在叫他们完全招架不住。
张山人和他的弟子们在下面听着,更是两眼放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可是看出来了,这同俗讲,其实全然不同的!
便是了然下去了,所有人还意犹未尽,迟迟不肯散去,彼此热议着方才了然的种种话。
……
云雁回在台下迎着了然,递了茶水给他,扶着老和尚去店里辟出来的临时后台休息。
了然一进来,所有人艺人都围了上来。
张山人尤其激动,握住了了然的手。
了然赶紧指了指云雁回,“你找他。”
云雁回来不及闪躲,就被拽住了,“我就知道是你这家伙!”张山人拉着云雁回,“我就知道啊,你一直留了一手!”
若是云雁回早把这一招拿出来,应用在俗讲僧身上,他们这些说话艺人,估计都要饿死了,张山人有些心有余悸。
现在只叫了然来使这些活儿,却也不会影响市场的,毕竟影响力再大,他也只有一个人。
云雁回心知张山人的意思,两人心下自然懂,一切尽在不言中。
了然自己都有些始料未及,云雁回和他说过,他若是上去讲效果一定非常好,但是却没有想到会好到这个地步!
张山人都忍不住对了然说:“方丈,看来接下来这段时间,你会很忙了……”
忙着拒绝各种演出邀请啊!
就今天这个场面,绝对有很多人要请了然去表演的。
然而了然还真不是专业的,而且他一个方丈,天天跑商演像什么话。老美的总统偶尔上综艺节目,那也没见天地上呢。
了然点了点云雁回,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看来,他还真是低估了自己,也低估了雁哥儿。
了然不知是哭是笑。
这效果实在太好了,这一日之后,满汴京讨论这一天的节目,起码讨论了大半个月,而且有三分之一都聚焦在了然身上。
人人热议!
大相国寺俗讲再迎高峰期,上座率爆满!
连带着香火、捐赠进项也涨了!
汴京其他寺庙、道观羡慕得眼睛都要红了,最近几年大相国寺发展得实在好,现在这一出让他们更是不禁感叹:还是相蓝会玩儿!
第151章 养殖场
玉笋红的人气因为这一次成功的“开业典礼”而上窜成为汴京名店, 御赐牌匾加了然俗讲,使其风头一时无两。
郑苹因此也十分忙碌,虽然店里不用她亲自上手,但是难免要进行人情往来,与王妃之间的关系, 倒是越来越要好了。
至于云雁回, 现下还是主要忙拆迁办的工作, 经过数月的工作,基本上所有居民都签订了拆迁协议。目前已经进行到入户测量,清点之类的登记工作了。
这一项主要是人力上的,云雁回倒是不用太操心了。
家里的乌龟们养得也很好, 云雁回在第一批乌龟上试验成功后,又陆续买回来几十只按批次进行培养。然而逐渐的,也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云雁回便想到了,反正这个注定是要做大的, 不如早点规模化算了。
云雁回又想找个合作伙伴, 因为他自己的工作太多了, 忙不过来,找马仔又不放心。他想了半天,是找郑凌还是赵允初合作,最后还是选择了郑凌。
没错,是郑凌一个人。
郑凌尚未成家,俸禄也不是特别高,家里现在管得比较严,能够自己用的钱不多。不像赵允初,他们家比较自由,而且从小就是高薪厚禄。
而且,作为一个画家,郑凌也比赵允初更欣赏花鸟鱼虫之类的宠物。
所以,云雁回就想带郑凌一起发财算了。
郑凌被叫到云雁回家里的时候,还有一点迷糊呢,不知道为什么喊他过来。
云雁回说:“我带你发财哈。”
郑凌尚未反应过来,云雁回就把一只缸掀开了,露出里面五只巴掌大的乌龟,背上已经生出了大约指甲盖那么长的绿毛。
郑凌:“!!!”
绿毛龟?而且是五只?!
郑凌扑上去,扒在缸边,吃惊地说:“你哪来这么多绿毛龟?”
他知道云雁回有只从官家那里得的绿毛龟——实际上全汴京喜欢养龟或是比较八卦的人都知道了,不少人都想和云雁回买呢,这只龟非但是皇家出品,品质很高,而且又有纪念意义。
然而这里的五只,就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了。
云雁回把其他缸也掀给他看,“这才叫多呢。”
郑凌要晕了。
几十只绿毛龟……
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没有睡醒。
“你是不是把全汴京的绿毛龟都打劫了?”
这一屋子的乌龟,比这块地皮还要贵了——考虑一下这里的地理位置哦。
云雁回挑了挑眉,“这些都是我自己养出来的,听懂了吗?”
郑凌听懂了,可是他难以置信,“怎,怎么养的?”
“这龟背上的绿毛,其实是一种藻类,”云雁回捉出一只绿毛龟,展示给他看,“其实根本就是水青苔,我买了些水龟,在它们背上培养水青苔,保持一个比较温暖的环境,成功率大概有八成,技术上还可以完善,我觉得应该达到十成才对。”
郑凌:“……”
他都晕了,有点听不懂,但是特别厉害的样子……
郑凌知道雁哥儿脑子灵活,但是,自己制造绿毛龟?这也太神奇了吧!
“雁哥儿,所以,你是要带我一起养龟吗?”郑凌咽了口口水,仿佛看到了很多钱在朝自己招手。
“对啊。”云雁回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提供技术和部分本金,你提供人工和部分本金,我们各占一半股份,小凌,你就是日后的汴京城王八大王了!”
郑凌:“……”
郑凌为难地道:“发财是好,但是王八大王……不太好听吧。”
云雁回:“唔,绿毛龟王……”
郑凌:“……”
郑凌:“还是你来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