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宋朝大官人> 第六百九十六章 知行合一

第六百九十六章 知行合一

  “手足?口舌?”
  “不错,正是手足与口舌,也叫知行。”陈初六扫视了在坐之人道:“手足口舌唯有并用,一个人方能做事。只说不做,罔矣。只做不说,殆矣。前者乃是清谈误国者,后者则近碌碌无为者。事功之学,乃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听到陈初六说这个,在场之人仿佛是察觉到了什么。花厅会揖,大家面前都是摆着纸墨的,当即都是从桌上拿起笔来,将陈初六的话记下。
  陈初六在花厅中负手而立:“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清谈、碌碌之人,将知行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唯有事功,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行合一,为吾门行事之法也,诸位谨记。”
  “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穆修露出笑颜:“本来老夫还打算反对你这个鲁班奖的,觉得你这鲁班奖,是助长世人求巧之心。但现在一听这个,老夫反而想为你摇旗呐喊了。知行合一,好啊,这是参透了学问,悟透了世事!”
  “多谢伯长。”陈初六看了一眼其他人:“知行合一,我就不多说了,交由诸位去发散吧。故而今日的文章,前面可以写募捐之事,后面可以写知行合一,诸位自由发挥。陈府除了后宅,大家可以四处逛一逛,后院中的雪,特意为让人打扫,尚可一观。诗兴大发,我管笔墨,酒兴大发,我管温酒。”
  众人一并大笑,各自搜肠刮肚去了。陈初六的知行合一,只说了一点,剩下的交给他们,都知道,这绝对是一个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机会。谁要是将知行合一说透了,谁就还有可能看成“陈门新秀”,那说出去多有面子?
  看着众人笔端不停,陈初六带着陈思怀出来了,单独给他讲解怎么写纪要,一边听他刚才在会上有什么收获。跟随名师学习,这种耳濡目染恐怕是最难得的了。
  聚在陈家的这些人,差不多是四为诗社中的精锐了。陈初六今天还想看一看,自己身边这群人,是否成为了一个个“小将”。在门外看着大雪纷飞,陈思怀忽然抬起头问道:“先生,刚才听你说的鲁班奖,可是放在书柜上的主张?”
  “不错,为师写那一篇文章,正是为了让鲁班奖推行得更顺利。但现在看来,还是旁敲侧击的好。在别人眼里,为师不过又是给事功之学巧立名目。”陈初六淡淡地一笑:“行了,你回去温习功课吧,见识够了,还得补充学识,为师也要去写几篇文章才行。”
  当日,陈初六将大家所写的文章看一遍,改一遍,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文章。募捐、鲁班奖两件事情,刚好可以放在两张报纸上。募捐的事情更加急,当天就送到了书坊,让他们赶紧加印。
  募捐特刊上,写了许多煽情的话,最后留下地址,让有意者前来捐赠物资,支援边关。书坊很快就刻印出来了,四为诗社的人守在书坊门口,印出一张等晾干了,就马上送出去一张。次日又忙了一天,数千份募捐特刊发往了平日常买报纸的人家里。
  汴京城中,再一次被汴京时报引起了轰动。这种轰动,大家也习以为常了,只是习惯性的奔走相告罢了。若是一段时间汴京时报寂静无声,大家都感觉不过瘾,全身痒痒。报纸送出去之后,四为诗社的人在四处帮忙解读,打听消息。只不过,传回来的消息有些令人失望,情况不佳,说要来捐献的人,寥寥无几。
  大内之中,赵祯、太后和几位相爷手中,也各自有一份特刊。拿着这特刊,太后心中五味杂陈,看到赵祯脸上喜不自禁,太后心中冷笑,这陈初六倒是打得好主意,说拍马屁,朝廷上他至少排得上前五。
  太后想了想道::“陈初六这法子,一点也不稳妥。有人来捐献,自然是民风淳朴,治下安宁,可这也不说明了朝廷调度无能?若是没人来捐献,也不能说治下百姓无情无义,反倒是说明朝廷有力,治国无须百姓帮忙。”
  听了这话,赵祯颇为错愕了一番。陈初六跟他说的,是如果捐献的人多,那是他天子治理有方,百姓爱戴。要是没人来,就是他这个做天子的失职。刚才他还在期待,一定要多来几个人。可听了太后的话,他都有些怀疑人生了。
  怎么就完全相反呢?知应错了,还是皇娘错了?赵祯看了看王曾等人,却见他们都低着头,最后只好撇撇嘴,却是坚持己见道:“皇娘,朕与知应想的,恰恰与皇娘的相反。”
  太后白了他一眼:“什么你与知应想的,这分明是陈初六他蛊惑了你。受益,陈初六是想用天子的名声,给他四为诗社博一个善名。”
  “啊?这怎么会?”
  “怎么不会……”太后眼睛眯了眯,便在赵祯说起了陈初六的“阴谋”,听得赵祯一愣一愣的。太后说得没错,这件事情中,陈初六还真是想借赵祯的名声给四为诗社多捞一点“皇气”报名。这一点瞒不过太后的眼睛,太后拿出来一说,赵祯差点就信了。只可惜,说到最后,赵祯却是摇摇头。
  “皇娘,朕觉得知应不是这种人。知应想要照顾边关将士,是真心的,他想要照顾四为诗社,也未必是假的。但就算有这二者在,他也不会骗朕。当然了,皇娘说的也对,有许多人人捐献,可以说成朝廷治理有方,自也可说成朝廷调度无能。但朕有朕的看法,朕相信有人捐献,乃是民风淳朴所致。”
  太后闻言并未有半点愠怒,而是笑道:“受益真有长进了,为君者,最忌偏听偏信,也最忌谋而无断。底下的人有所陈谏,都不要轻信,为君者要独断乾坤。至于最后的是非功过,只能交与世人评说了。”
  赵祯听了夸奖,当然是高兴了,想了一想道:“皇娘,朕想出宫看看,亲自去四为诗社,看有多少人来。”
  “受益可曾想过,要是没有人来,当如何处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