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入关新美洲> 第161章 人痘还是牛痘?

第161章 人痘还是牛痘?

  朱训樘立刻召集了太医,准备商讨如何救治。
  东晋著名医学家葛洪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记载天花病情并提出治疗方法的人。
  他在其著作《肘后救卒方》里曾经描述天花的发病过程“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带白浆,随決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而他给出的治疗药方则是“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又方,以水浓煮升麻,棉沾洗之,若酒渍弥好,但痛难忍”
  从葛洪开始,历朝历代的中医治疗天花基本上就是沿用他的方法:内服解毒去火的汤药,外敷消肿祛瘀的药物。不过,治疗效果从天花的死亡率上来看,就基本可以确定了,效果不怎么样。
  大明吃过这些苦头,建国初,大明就爆发了天花,不过规模小,很快就扑灭了。
  朱训樘并不是先帝的唯一继承人,上面还有一个皇兄,可惜英年早逝,得天花而亡,朱训樘自从小时候犯病后,可能是两个灵魂的原因,或者有其他的异变,从未得过什么疾病。
  身材高大,俊逸富有威严,简直可怕,这也是先帝把位置交给朱训樘比较放心的原因。
  活的长,就能保证大明国运长,当然,需要朱训樘不犯什么重大错误。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曾记载:“治小儿身上有赤黑疵方:针父脚中,取血贴疵上即消;治小儿疣目方: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
  一位太医中气十足道。
  “凡是得过天花又痊愈的人,终生不会再得天花。”
  朱训樘立马清楚,这是人痘法。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赞扬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嗯~没错,这是当年的“公知”曾经说过的话。
  伏尔泰口中所说的这样的习惯指的是起源于中国的人痘接种法,它在全人类与天花的抗争中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臣多年前曾发现,若是让正常儿童穿天花患者的衣服,那儿童得天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朱训樘皱着眉头,在他的记忆里,好像预防天花的是牛痘法,至于牛痘法为什么比人痘法好,他不是专业人士,自然不知道原理。
  他猜可能和天花病毒的活性有关,牛痘的伤害力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小,然后足以让人产生抗体,可能人痘法过于粗暴,导致抗体产生不了,反而会使人得上天花。
  “民间还有一种方法,就利用天花患者的疮痂,干燥后加工成粉,吹往人体鼻腔,也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朱训樘轻声道:“这人痘法可起多大的作用?”
  太医一愣,顿了片刻才道:“臣不知道效果如何,但这是臣觉得最有效的方法。”
  朱训樘也对这个一知半解,专业的病交给专业的人干。
  不过既然有更好的方法,为何不用呢,牛痘法也存在,估计和人痘法差不到那里去,无外乎对象换成牛,把牛痘涂抹在鼻间?
  朱训樘的想法可是错了。
  接种牛痘的方法一般用小刀片蘸取少量牛痘浆,然后在臂膀上划出一个一至两公分长的伤口,接种成功。
  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也曾在一文中写道:“我们看着自己的臂膀,大抵总有几个疤,这就是种过牛痘的痕迹,是使我们脱离了天花危症的。自从有这种牛痘法以来,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
  讨论了半天,朱训樘拍板决定,先让少部分人成为“先驱”,为大明试验这种方法。
  对象当然是关内的人,若是有效,那就境内接种。
  不过会后,朱训樘留下了温太医。
  “朕有一种方法,不知有效否,所以想要温太医也试验一番。”
  温太医白眉毛一挑,略显惊讶道:“陛下请说。”
  “朕好像曾经在某篇古文中见到,若是采用牛痘则更为有效。”
  “牛痘?”
  温太医紧缩眉头,脑海里细想古医药方,从未有过类似记载,他拱手严肃道:“不知陛下从哪篇古文所看,能否告知一二,好让微臣回去查看一番。”
  朱训樘只是找个借口,哪里会有这样的古文,他回道:“早忘了是从哪篇古文看到的,不过朕记忆深刻,当年为了皇兄,朕翻阅了许多书籍,曾在一个地方见过类似记载。”
  温太医变得更加认真严肃,他当然了解当年的事情,他还是那次治疗的主太医,束手无策,还被责罚了。
  而且他也不认为陛下会在这方面说谎去。
  “臣回去翻翻古籍,若真有类似记载,那真是大明之幸,臣会寻一个牛,试试效果。”
  “有没有无所谓,人痘法试验,这个牛痘法也不能放弃。”
  朱训樘摆摆手道。
  “是。”
  温太医走后,朱训樘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牛痘法可以,然而,又从哪里找那么多的牛。
  大明境内的牛不多,珍稀程度可以和马匹相提并论,若要覆盖所有的人,恐怕是难事。
  这么想来,还是人痘法最为可靠。
  希望人痘法有效,哪怕死的人比牛痘法多一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朱训樘就盼望着,天花肆虐的范围小一点,千万不要传播到暴蒙的境内,全是人啊,他就想获得暴蒙的人口,从而壮大实力。
  若是死伤惨重那就坏了。
  看来于泰真的重视了,两日后,他的奏折就到达了朱训樘的案子上。
  浏览后,朱训樘对大致的情况也有了清晰认识。
  太华,雨林中的部落是死伤惨重,而且是一个部落连一个部落,头长脓泡,痛苦难耐。
  至于大明掌握的一些城池,还好很多,这是于泰的说辞,真假性还需要判断。
  而抚远的情况,则让朱训樘的心绷了起来,按照迹象,事情正从坏的方向发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