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其他>旧金山往事> 第59章 分别

第59章 分别

  电影院里发生的事,就留在电影院。
  迷迷糊糊看完电影,出来时候安娜塔西亚小姐嘴疼,浑身酥酥麻麻,对她而言是种新奇又异样的体验。
  终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家里又信仰天主教,而非普通新教徒,相对而言天主教姑娘们,可能是美国大陆上最为保守的一群姑娘,既反对婚前那啥,也反对堕胎。
  安娜塔西亚小姐有过许多追求者,出格的事倒是真没做过,跟许多爱玩的朋友们相比,她比较在意这些方面,并不只是图个自己开心,将更多时间花在了学习和公益事业上,比较有上进心。
  以她的独生女地位,从小便拥有大笔信托资产,实在没必要辛辛苦苦跑去沃尔玛总部工作,尽管她喊美国首富山姆·沃尔顿为姨夫。
  有些人生来便拥有躺赢的资本。
  陈林芝仍旧不知情,把安娜塔西亚小姐当成了出去见过世面的小镇姑娘,跟她相处起来轻松愉悦,总会有聊不完的话题,无论是否真的感兴趣,彼此都挺开心。
  出了电影院,街道上看不见几个人。
  本顿维尔镇的夜生活仅限于歌舞厅、电影院、酒馆等地方,夜猫子数量远不如热闹繁华的大都会。
  所以脸皮较薄的安娜塔西亚,再一次容忍了陈林芝的放纵,在街边被他搂着肩膀,一起走向停车的地方。
  有说有笑,岔开话题回避尴尬。
  上了车,发现陈林芝目光如狼,带有坏笑。
  她实在是怕了,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避开视线接触,主动小声说:“陈,今天已经很晚了,我必须回家才行。”
  陈林芝见她语气认真,脑袋中的小期待逐渐落空,倒也没觉得必须一鼓作气,非得做些什么,坦然笑道:“我明白,不过我坚持送你回家,已经这个时间点了不太安全,明早我出发前可以去接你,就把你的车留在你们公司外面的停车场上吧。”
  之前撒了谎,安娜塔西亚小姐颇为为难。
  要问她为什么为难,主要是自家面积......有点大,怕把她当成农场主女儿的陈林芝,见了之后会觉得被欺骗。
  善解人意的好姑娘,有过电影院里发生的小故事,已经开始更加照顾他的情绪。
  要说是难事,到也不见得,安娜塔西亚从小名下就有两栋比较不错的高端公寓。
  栋,不是套。
  近年来一直对外出租,总共七十多套房子,占地面积不小,这是她十岁生日当天得到的礼物。
  除此之外,她家在本顿维尔镇也有多套房产,平日里所住的地方和沃尔顿家族庄园紧挨着,位于小镇郊外,她偶尔会去参加沃尔顿家族两周一次的家庭集会。
  这会儿没犹豫多久,安娜塔西亚欣喜于陈林芝的贴心,随口说了另外一个住处,帮忙指路......
  有些事怎么做比怎么说更重要,关系如同旅游中意外相识的年轻男女,没必要大谈未来、梳理彼此关系。
  至少暂时还不需要。
  送她回家中途聊着天,来到一栋前面带草坪的别墅门口,已经足以让陈林芝惊叹。
  在车里又是一番热吻。
  直到安娜塔西亚小姐脑袋缺氧,又被吃了不少豆腐,这才放她回家。
  -------------------------------------
  对本顿维尔镇有了更多留念。
  陈林芝不知道安娜塔西亚第二天,起了个大早专门从家里赶来位于镇中心的小别墅前,只为不在他面前露馅。
  被她蒙在鼓里,两人一起买了热狗当早餐,分别喝杯咖啡提提神,一直将她送到超级市场门口。
  下次见面不知是什么时候,反正他们俩昨晚都没睡好,睡前浮想联翩,和陷入热恋的小情侣差不多,辗转反侧。
  等安娜塔西亚小姐依依不舍地回去工作,陈林芝做个打电话保持联系的手势,也回到酒店抓紧时间收拾退房,驱车赶往小石城搭乘提前定好的航班。
  订单到手,货物还没影子。
  需要陈林芝处理的事情有点多,总不能指望比他更没经验的殷蛰,确实是时候雇佣些经验老到的外贸业务人才,过来帮忙了。
  返程途中心情愉悦。
  下了飞机直奔唐人街所在地,把行李放回宋月纹家。
  别说生意还没做成,即使做成以后,陈林芝也没在旧金山买套好房子的实力,如今还不奢望搬走,把钱用在刀刃上更重要。
  今天在机场,他从电视里看见消息说,几国正联手和曰本谈判,商谈在跨国贸易方面的诸多损失。
  旁人不清楚,但陈林芝知道《广场协议》应该快签订了,事后日元会相对美元大幅度升值,这消息在他听来不亚于得知哪里藏着台超级印钞机,眼下多积攒资本最为重要。
  短暂休息,给安娜塔西亚小姐的办公室打电话,告诉说自己已经安全回到旧金山。
  事后带着钥匙,前去找殷蛰,打算赶在今天先把办公室租好,随后再雇佣员工,将公司正式搭建起来。
  准备关门才听见电话响起,是个跨洋电话。
  电话另一头的高博学将付款方式告诉他,询问陈林芝什么时候发货。
  得知有家叫做南洋商业银行的外资银行,可以承接跨国贸易的资金流转业务,总部开设在港城,陈林芝要来具体名称,准备找人问问它在加州有没有分公司,实在不行再另外想办法。
  说到高博学,他近两天在公司里风光坏了。
  不仅圆满解决掉考察问题,还让厂子里人人都得知,少东家并不只会沾老子的光,跑去美国真接到个大单子,数额高达二十多万美元的大单!
  这种规模的贸易,搁在三十年后连义乌小商人都瞧不上眼,可有可无。
  然而在这1985年初春时节,鹏城工人平均月收入仅有一百多块钱的年代,别说二十多万美金,哪怕几万美金的外贸单子,都会让人觉得了不起。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一旦打开新的贸易渠道,往后可就不用在为订单而发愁了,他们不怕忙些,有钱挣就行,最怕工厂停工,拿不到钱。
  瞧瞧有多少人,为了挣那一百多块钱工资,大老远赶火车从全国各地涌来鹏城,甚至在国内玩起往经济特区“偷渡”那一套,就能明白当地有多不缺劳动力资源。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