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苏厨> 苏厨 第1171节

苏厨 第1171节

  窃以承平日久,风俗恬嬉,以华丽相高,而法禁纵弛,至於闾阎下贱,莫不僭踰,以逞私欲。
  商贾贩易,获利日厚,则彼方采取,其数日增,最为残物害人、浮侈踰僭之甚者。
  独无其法,何以示民?
  愿降明诏,禁广南东、西路人户采珠,官私不得收买,海南诸蕃贩真珠至诸路市舶司者,抽解一二分入官外,其余卖与民间。
  欲乞如国初之制,复行禁榷珠,其抽解之外,尽数中卖入官,以备乘舆宫掖之用。
  申行法禁,命妇、品官、大姓、良家许依旧制装饰者,令欲官买,杂户不得服用。
  以广好生之德,而使民知贵贱之别,莫敢踰僭。
  及民间服用诸般金饰之物,浮侈尤甚,而条贯止禁销金。
  其镂金、贴金之类,皆是糜坏至宝,僭拟宫掖,往年条禁甚多,亦乞修立如销金之法。”
  赵煦对此不以为然,下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敬人之意,在内不在表。立法之根,在情不在禁。
  如德行不称,而称金配玉,此饰丑而夸,非所可羡,实堪笑也。
  今人不笑之,其实教化不及之故。
  可着令:州县捐施中学者,许佩珠玉;捐施小学者,许佩金银。庶几使富有可尚,贱有可高,相以崇德兴学为美,其后方可饰也。
  仁有所施,财有所匹,朕奖之华丽,不亦宜哉?”
  此诏一出,再次让群臣亮瞎了眼睛。
  赵煦的着眼点比李之纯远远高出好几个档次,而且富有可操作性。
  诏书里并没有禁绝富人炫耀财富,但是对他们指明了炫富的方法,提出了道德要求。
  炫耀财富之前,你先要表现出自己的品行道德,必须能够匹配得上你拥有的财富,否则就是“炫丑”,而不是“夸耀”。
  没有收获名声之前,你好意思穿金戴银?
  如果你有德行名声,那么穿金戴银,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才是真正的引导风俗民情。
  教化比禁奢侈重要,而且禁是不靠谱的。
  还不如同意大家奢侈,但是必须以建设教化之所为交换,然后朝廷再以“许奢侈”作为奖励。
  现在大宋的有钱人越来越多,皇家对他们的消费需求做出了让步,只是要求他们“仁有所施,财匹其德”,可谓一片良苦用心。
  佩珠玉穿金银不是不可以,请捐建个学校先。
  王晦看到奏章,不禁对苏油摇头感慨:“这才是因势利导,英睿之君啊……”
  苏油也表示赞同:“陛下自幼聪明,如今渐渐展露明君之相,都是太皇太后多年垂育之功。”
  王晦对此倒是不怎么觉得,他觉得小皇帝的脾性都是苏油带出来的:“朝中不少劝陛下亲政的,都是贪图首建之功,实在是小瞧了陛下的宏量。”
  苏油笑道:“陛下亲政,乃天经地义,本来就是我大宋最大的正确。时候到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哪里有什么‘首建之功’?”
  “既然没有首建之功,那就没有奖励,且陛下是重情念旧之人,那些劝进的,怕不是已经被陛下贴上了‘凉薄’的标签。”
  王晦拱手道:“明公料见万里,老夫忝领幕府钱粮,其实一点帮不上忙,实在是惭愧。”
  苏油摆手:“王老你客气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的长处我自己知道,在于署理民政,调协多方。至于提防奸小中伤,却是不足。”
  “以往人以为我谦退,其实不过是藏拙罢了。”
  苏油指的是这次朝中刚刚过去不久的“弹苏”风潮,如果处置不当,搞不好就会渐渐攀扯到苏油身上。
  王晦抓住了关键,制止了朝臣与苏油的交通,看似毫不抵抗,其实是彻底杜绝了有心人借此将脏水泼到苏油身上的机会。
  只要苏油这面大旗不倒,任何伎俩任何目的,最终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除此之外,这次事件,极易在赵煦心底里埋下一根刺,估计有心人也是有此算计。
  就算事情不成,至少也能达到了挑拨君臣关系的目的,给赵煦埋下忌惮苏油的根苗。
  之后安心等待这株小苗长成毒藤就可以了。
  当时王晦就建议苏油出巡,避开此事,同样没有给对手一点机会。
  这事情让苏油自己来做,都做不到如此干净妥当,这尼玛就是对传说中的“屠龙术”进行反制,王晦似乎深谙此道。
  两个人其实相互佩服,在王晦眼里,自己这些伎俩,最多就到三国贾诩的层次,司徒如今逐渐对辽国展开的种种手段,才堪称真正的“屠龙术”。
  五月,诏广南东路判官苏轭赴阙奏对。
  赵顼准备安排漏勺在身边,具体职务还没想好,但是入京就对了,以漏勺的能为,好像干啥都没问题。
  苏油也觉得,以漏勺之奸滑,除了御史干不了,别的好像也没啥好担心的。
  就连翰林都不是不能干,小苏探花年初两首小诗,却也是登上了《时报》的。
  《咏春·其一》
  绕树新莺逐柳绵,追风儿女送轻鸢。
  渔舟懒系新桥侧,乱卖鲈鲥落酒钱。
  《咏春·其二》
  波分鸥影随云散,风送桃花逐水还。
  萍叶成钱蛙半醒,时中绝爱此江南。
  两首小诗清新有趣,自然可喜,颇具宋风。
  不过苏油不喜欢,认为是“郑卫之音”,不符合“诗以言志”的大气唐风,不符合“忧怀天下”的苏家风骨。
  然并卵,可恨如今大宋士林和老百姓们就好这一口,两首小诗,传扬得比苏油自己的诗歌还广泛。
  王晦的一句话,更是堵得苏油没脾气:“东翁,时代不同了……”
  可不是嘛,时代不同了。
  广州又修了几座新桥,方便交通。渔夫为了早点去喝酒,连鲈鱼鲥鱼这样的好货色,都胡乱叫个价就卖了。
  日子好了,人才有真正的“生活”,才有闲暇,去欣赏和体悟周遭的美……
  漏勺的升职之路已经眼看就要赶上自己,自己十九岁时,不过才一个枢密副承旨加知渭州,漏勺只用了四年,十八岁年纪就差不多走完了自己六年的路。
  路判入京也好,否则在外路按他这样的搞法可怎么得了,升职太快,估计干到两浙、川峡这种重要地区的转运使都要不了几年。
  到时候再入朝,不是一部侍郎就是翰林学士,年纪轻轻剩下那么多年怎么办?
  要怪就怪广南东路,尼玛也太好发展了……
  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遗香
  广州学宫外头,刘挚带着广州士绅们来到一所库房前,命人将大门打开。
  整整三间屋子里,堆放的全是香料。
  陶安民看着里边琳琅满目的品种,不由得有些诧异:“明公,这是……”
  刘挚叹息一声:“小苏路判走了。”
  “走了?去哪儿了?”
  “任满了,回京了。”
  “什么?”陶安民大惊:“什么时候的事情?”
  刘挚说道:“昨晚,南风已起,现在走正好。”
  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他留给你们的。”
  陶安民伸手接过,打开来上面却是一首小诗。
  恨煞朝章惊玉诏,
  来时单马去萧萧。
  遗香故老休轻负,
  启育慈风在汝曹。
  就听刘挚说道:“小苏路判说广州还有一件大事儿他没有来得及做,那就是慈善。本来他准备在九月秋税之后,将居养院、举子仓、慈幼局、同济院都办起来的。”
  “本钱他都已经准备好了,钱财就通过发卖这三仓香料换得,而今后的维护费用,则从方知味的利润里拨划。”
  “如今他走了,此事就只能委托几位宿老来完成。老陶你们看看是不是支个局子,将这事情接下来吧……”
  陶安民眼泪顿时夺眶而出,一把拉住刘挚的袖子:“刘公你……你还我们小苏探花!”
  “老陶!”刘挚责道:“朝廷设流官之制,天底下,本来就没有不散的宴席!”
  “以子衡的政绩,早该迁转了。老陶,总不能因为贪图甘棠之爱,就把孩子绑在广州啊,这不是耽误他吗?!”
  刘未在一边跌足:“那也应该跟我们商量一声嘛!小苏探花这几年给我广州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父老乡亲们,怎么也得相送一场啊!”
  “告诉你们他还走得了吗?”刘挚道:“他就怕见你们现在这个样子!”
  说完又觉得自己语气有些重了,温言劝慰:“几位,子衡乃是王佐之才,天下三十几路,总不能只让广南东路独占这便宜吧?”
  “天子尚年轻,眼看就要亲政,有个同龄的臣子在身边劝谏,效果不比我们这样的老头絮叨好得多?”
  “无论是为君、为国、为民,还是为了子衡他自己今后的仕途,都已经到了离开广南东路的时候了啊。”
  “子衡这孩子,聪明灵秀,设施长远,很多大事知道提前措手,不疾不徐有章有法,这是一州一路之才略?”
  “大家要是喜欢他,就该把他交待的事情做好,就该把广州的民风带好,让他今后为自己曾经的任所骄傲,这才不辜负孩子的一片用心啊!”
  几个老头唏嘘流涕,伤心了好一阵,陶安民才颓然道:“明公说得也在理,总不能因为咱这一州之地就耽误了小苏探花,唉……”
  刘未扶住陶安民,对刘挚问道:“就不知道小苏探花这几样设施,该是什么章程?”
  刘挚又取出一本册子:“这是子衡誊录的汴京慈善之法,他出任之初就带上了的。现在,交给你们了。”
  陶安民颤巍巍地双手接过,忍不住又开始掉泪:“可老夫心里,怎么还是难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