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苏厨> 苏厨 第916节

苏厨 第916节

  苏油认为没必要,除非油田打出来,油田附近需要屯垦满足驻守人员生活需要之外,完全没有必要。
  肃州一带如今的绿洲都有待开发,整个河西走廊都是,现在缺的,是人。
  肃州如今有两三千户,一万多人,当不了蜀中一个县城。
  城守见到苏油战战兢兢。
  大宋是温和的,他在西平军司大军被全歼在胭脂山下后,就已经递了降表,比秉常的遗诏到得还快。
  因此倒是不怕蜀国公会无故将他剁了,他害怕的是蜀国公带着一万大军过来,自己支应不上。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
  好在大军只在城外驻扎,压根没有进城,而且自带粮秣,也无需肃州供应。
  这让城守真是觉得大宋和西夏就是两片天。
  最后到底是良心不安,送来了三百头羊,然后蜀国公丢给自己六枚金灿灿的金币,说这个叫舶来钱,以后干外贸要用这个,一枚金币抵用内地十贯宝钞,或者是十匹绢帛。
  城守赶紧谢恩,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这是秋毫无犯?劳军的羊蜀国公都要花钱买?
  苏油叫他不要计较这些,然后欣慰地发现,肃州城守的汉学水平相当高。
  再一打听,原来当年西晋末年大乱的时候,儒学世家大部分渡江去了长江以南建立东晋,却还有好多来到了河西。
  当时曾有歌谣——“秦中川,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
  来到这里的大儒,有张轨、郭荷、郭瑀、宋纤、祁嘉、马岌、段承根、阴仲达、宗钦、赵柔、刘昞……最后竟然建立了儒学的一派——河西学派,五凉文学。
  而自幼立志,长大后辅佐秉常的李清,竟然是李广后裔,曾经割据一方,自称“西凉王”的李暠的后人!
  甘州、肃州、九原,也是西夏国内儒臣的三处主要的培养地。
  现在的肃州城守,就是酒泉祁家的后人祁焕。
  太奇幻了……
  据祁焕讲,当时河西大儒门下,动辄数千学生,河西并非苏油想象当中那样,属于文化荒漠。
  就算当年北魏迁移的时候,带走了大多数,但是河西儒家,都在这里留了宗。
  李元昊的做派引得他们十分反感,因此河西儒家全都没有出仕。
  谅祚兴汉制,依旧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
  幸好没有出头,谅祚一死,一切又变了回去。
  秉常亲政之后,也只有李清一个愿意出仕辅佐,但是哪怕是凉州李家,都不认同他的行为。
  因为夏国王室的倒行逆施,尤其是剪发令,已经将他们本就不多的人品败光了。
  苏油这一刻感觉自己到底没有被上天抛弃,他是真不知道河西还留了这样一宗儒脉。
  忽悠和尚道士,苏油还欠了一些功力,常常得走大相国寺和天师府的路子才能达成目的,但是忽悠儒家同行,哈哈哈哈哈……
  肃州也有学宫,不过非常破败,祁焕和苏油找了一个房间,两人开始坐下细谈。
  河西儒家和中原隔绝了近百年,不知道现在的儒学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没有关系,苏油自创的理儒一脉,高举的就是复古的大旗。
  证古,是理儒学派的巨大课题,如今儒学和、关学、理工三派人马正在不断的挖掘探索。
  两人的探讨,渐渐就成了祁焕请教,苏油解答。
  儒学问题主要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哪怕是先儒一句话,要解释清楚来龙去脉,引申出去都是涉及到方方面面。
  苏油还是挑了祁焕应该相对熟悉的因明逻辑来讲解,对于理儒一派来说,都是繁复的。
  其中一样要涉及到数学、文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科目,有些东西对于祁焕来说,明显超纲严重了。
  于是苏油又得做更详细的解释。
  不知不觉室内已经点上了油灯,祁焕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国公,不是夏国征服者,这尼玛,是位圣人!
  至少祁焕觉得,面前这位,是拨开历史上各种儒家学派造出的迷雾,最接近先儒本义的人!
  天理人情!对于淫浸经典一辈子的祁焕来说,简直就是振聋发聩的玉振金声。
  直到娟儿翻着白眼过来叫少爷用饭,祁焕才发现天都黑了。
  惭愧地说道:“不意中原儒学,已然精微如斯,学生敢请先生停留数日,待学生召集河西同道,共聆教谕。”
  苏油笑道:“惭愧,我也不知道河西尚有儒门遗绪,今日真是太高兴了。”
  “接下来河西会大兴文教,我希望世兄能尽一份力,光倡河西先儒曾经铸就的辉煌。”
  “各家先祖的著述,我希望尽量搜集,携往兴庆,我们共同整理成专著,上呈陛下御览。”
  “理学一门,讲究因地制宜,合情入理,河西的情况与中原有些区别,因此先儒的著述当中,一定有关于河西治理的很多思考,值得我们借鉴。”
  “刚刚与世兄交谈,河西一派宗古之风,与我蜀学、关学颇为相近,就如昨日见到的筚篥一般,孔见不同,一管相吹,诸音并作,相得益彰啊……”
  祁焕连连摆手:“珠玉在前,怎敢滥领虚名,先生羞煞学生了。”
  苏油笑道:“还有一条,现在夏国高层清扫一空,我手里缺少具备学问的治政之才,找陛下要人,陛下让我先等几年,让军将先代理知州。”
  “这样会有问题,军政分离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因此不想走回老路上去,如果诸位贤达有心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一些贡献,我们可以试试。”
  祁焕心中暗喜,河西儒家,这是终于要重新步入政坛了,他们对蛮夷的政权不怎么感冒,但是不代表他们对中原华夏正统不感兴趣。
  起身一个大礼:“如此我这就召集同道,携带祖上的遗稿,共往兴州,聆听教诲。”
  苏油也站了起来:“实在是没有想到,河西沦历腥膻数百年,吾道依旧不孤啊!走吧,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肚子填饱最重要!”
  席间,苏油又给祁焕讲解了大宋如今的几路主要儒学流派,以及各派之间的传承,变化和区别。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祁焕听了一下午,便已经知道自己面前这位年轻人,绝对是大儒级别的人物。
  而且不光是儒学,天文地理音乐美术诗词文学……几乎无所不通。
  就连工商水利农耕畜牧都是行家,你敢信?!
  留下李拴住,让祁焕好好配合测量勘探之后,苏油顶着黑眼圈,前往沙洲。
  过了肃州,风景便是一换,祁连山离大路越来越远,沙漠和戈壁离大路越来越近。
  好在沿着戈壁边缘的小绿洲小河流前进两百里,就遇到了一条较大的河流。
  疏勒河,古称溟水。
  这条河与其主要支流党河,也就是现在甘泉水一起流向敦煌,曾经在敦煌的北面形成过一个巨大的湖泊。
  不过现在那个湖泊已经收缩成了月牙湖,水的消失,直接导致了敦煌这个古城的衰落。
  不过敦煌附近的沙州,因为贸易的关系依旧繁华着,那里离肃州尚有六百里,中间还有一个城市,瓜州。
  瓜州,因物产而名,这里靠近戈壁,又有疏勒河的水源,于中原不同的是,这里盛产各种瓜、梨、桃子、杏、葡萄、大枣,普遍种植黍麦。
  因为盐碱地的存在,这里的牲畜也非常壮实,牛、羊都有地方优良品种,还有骆驼也很多。
  瓜州是甘、肃、凉、兰州之后,丝路上最繁华的城市,现在这里的人主要是汉人和党项人,而且汉人比党项人还多。
  这是因为这里是汉唐主要汉族移民屯军的城市,而且农耕技术一直占据主流,适合汉族生存繁衍的关系。
  其实如今的老百姓,除了汴京、蜀中、两浙这种文化普及程度极高,还有关中这种文明发源之地,对于国家这个概念并不是那么敏感。
  尤其是河西一带,政权更迭实在是过于的频繁,因此老百姓善于适应“被征服”的生活。
  这里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等,没有煤,但是是河西黄金的主要产区。
  瓜州和沙州是汉人政权在河西坚持最久的地方,直到六十年前,归义军张氏政权才被夏人覆灭。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
  夏人覆灭张氏政权之后,对瓜沙管理也比较松散,反而带来了两地的繁荣,苏油抵达瓜州之后,居然有一种穿回了唐代中原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对的,“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繁华不下中原”。
  有了祁焕的书信,加上苏油的大军秋毫无犯,瓜州本地豪强供应军需还发了点小财,不少世家本身就是五凉儒家诸子的后裔……世家宗主们的眼睛湿润了,这尼玛,原来就是重归华夏,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啊……
  因此积极性相当高,几家大家和沙州都有贸易往来,派遣部曲骆驼,为大军带路前往沙州。
  瓜州除了千佛洞,万佛峡,还有薛仁贵征西时留下的白虎关。
  除了白虎关,大军继续前进,童贯看着戈壁上连绵不断的建筑模样的巨大垛子,感到奇怪:“那些是大城的废墟?”
  苏油解释:“那是西北的一种地貌,由风雨侵蚀而成,看似壮美的城池。”
  “里边道路繁复,不少商队躲避风沙误入其中,然后迷失路途。”
  “又因为地处风口,狂风在里边呼啸的时候,会发出鬼哭狼嚎一般的声音,因此本地将它称作魔鬼城。”
  作为乡导的瓜州刘氏从子刘煜之立即拱手:“大学士见闻真是太广博了,连这些都知道。”
  苏油骑在骆驼上一摇一摇的:“不过我也没有见过实景,原来是如此令人震撼!”
  说完拍了拍坐骑:“好牲畜啊!”
  骆驼的载重是马匹的一倍还多,每峰骆驼能够背负四百斤的重物。
  如果拉车,能够拉三千斤,苏油直接将一半战车的牵引换成了骆驼。
  这玩意儿背着这么重的东西,每天还能够走近百里,“沙漠之舟”的名号,真不是白来的。
  如今河北大骡子才放过繁育成功,最厉害的也不过才能驼三百斤,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寿命也长,有三十到四十年,是牧民们的重要财富。
  现在正是骆驼的繁殖期,苏油还有幸见识了一回公骆驼打架。
  同样也是母骆驼生殖期,它们会自行离开骆驼群,前往几十里外的背风沙坑处生下小骆驼,然后将小骆驼带回来。
  好在从天方过来的阉割术在骆驼身上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因此苏油现在才骑得安稳。
  苏油给队伍发放的细布大口罩也终于派上了用场,用来保护呼吸。
  国公心思之细密,让一班西军将领不住摇头,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