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苏厨> 苏厨 第646节

苏厨 第646节

  赵顼问道:“看完了吗?你是专案御史,怎么,不知道此事?”
  李定赶紧稳住慌乱的心神:“启禀陛下,这个臣知道,的确是舒亶今日审理苏轼的笔录。”
  “哦?”赵顼抖了抖手里的另外一份案卷:“那大理寺的笔录,为何与御史台内容不一?你们商量一下看看,如何给我个解释?”
  李定顿时感觉身上寒毛倒竖,躬身道:“臣等万万不敢沟通,唯纠核事实,问当事之人索取证词。这个……大理寺的笔录,臣也请一观。”
  赵顼冷笑着将笔录也递了过去。
  李定一看就傻了,大理寺的笔录中,苏颂自诬悔罪,从内容来看,已然成了可以判刑之罪,与在御史台的笔录大相径庭!
  心念电转之间,李定立刻想到了何正臣上午对苏轼用过的那招数:“御史台敢保证所录一字不差,大理寺,必有诱导删改之嫌!”
  “你!你血口喷人!”贾种民猛然回头:“这里边每句话都是出自苏颂之口,如有一字差缪,天打五雷轰!”
  李定现在只想把御史台的干系赶紧摘清:“陛下,就臣所知,审案别有一法,就是将疑犯的笔录巧设铺排,将文字笔录构造巧妙。”
  “等到笔录结束之后,抽走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看起来,依旧语意连贯,字句通达。”
  “虽然还是问答对话,但是本意已然大改!”
  “贾寺丞,你敢说没有?!你敢发这个誓吗?!”
  贾种民顿时脸色大变,嘴里却还在倔强:“我没有……我是清白的,御史台想要包庇苏颂,陷害微臣……”
  赵顼得到李定提醒,将大理寺的笔录再次取过来,这次刻意细读,立刻就发现里边有些地方,在翻页的时候语义生硬,回转不够自然。
  面无表情将卷宗放下:“这个事情简单,蔡卞。”
  今日知制诰乃是蔡京的弟弟蔡卞,闻言从屏风后转了出来:“臣在。”
  赵顼说道:“传朕旨意,宣见吕公著,并命御史大夫审查大理寺和御史台关于苏颂供词不一的细节!”
  “呵呵呵,总有一方说了谎,朕一查便知。”
  贾种民顿时慌了,跪倒在地:“陛下,陛下臣有罪,是臣见久案不结,为国朝计,用了些小手段……”
  “陛下,此案他处俱以结实,唯苏学士一事上有些瑕疵,望陛下降罪……臣,臣依罪……臣伏法……”
  赵顼大怒,将奏章扔到地上:“这就是朕的监法之臣!你知法而犯,须知罪加一等!”
  贾种民连连叩首:“臣……臣领罪……”
  赵顼说道:“朕设监察之道,不是要你们以扳倒重臣为荣,甚至不惜用上攀诬牵连,造作供词的手段!须知天理昭昭,要恪守人心公道!”
  见贾种民抖抖索索成一团,赵顼没好气地说道:“欺君之罪太大,你一个小臣也担不起,回大理寺自劾渎职吧,朕给你留一份体面。”
  贾种民鼻涕眼泪糊了一脸:“臣,叩谢皇恩!”
  起身之后,极其怨毒地看了李定一眼,这才失魂落魄地去了。
  赵顼这才对尚有些惊魂未定的李定问道:“李卿请见,又是为何?”
  刚刚的突发事件,让李定脑子里边嗡嗡响成一片。
  天子之威,当真可怖!
  大理寺御史台合审苏颂,主官转眼便下去了一个,还是因为自己被搞下去的!
  最要命的,自己对此丝毫不知情,毫无准备,这锅就咣的一声扣到了自己的头上!
  一万匹草泥马从胸中奔腾而过,这是有人要坑我!
  这份笔录出自舒亶之手,怎么就到了这里?和舒亶有没有关系?!
  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
  “李卿?李定!”
  赵顼语气变得严厉,李定这才猛然缓过神来:“臣……臣在。”
  “你今日请见,却是为何?”
  李定躬身道:“臣有关于二苏案情的最新进展,特来报之陛下。”
  “哦……”赵顼点头:“那就说吧……等下,你手里边的是什么东西?”
  李定好尴尬:“这个,是原四路转运使苏油的密匣,里边装的据说是谢表。”
  赵顼伸手,交给身边侍候的童贯,童贯自去取密匣钥匙:“苏油回京了?怎么这么快?他的谢表,为何要由你代奏?”
  李定满脸通红:“苏油说是蒙御史台召,入京之后不守规矩,直接进了御史台,然后……然后写了谢表,微臣……微臣只好转交……”
  说完焦急奏道:“苏油来势汹汹,这是要和御史台打擂,他肯定因陛下下令调查二苏,因此心生不满,谢表里边,还不知道如何诋毁御史台。”
  “陛下,御史台之设只为纠核百官,其身正,则安若泰山,其身不正,定然劾去,庶几朝堂清睦,正气充盈,不可以因佞幸左右……”
  “李定你放肆!”一声暴喝从旁响起,却是多日不发言的首相吴充。
  吴充出列:“苏油的秉性如何,朝野尽知,虽夔州,两浙,五岁小儿也有童谣传唱。”
  “陛下,定是御史台下文措辞不当,让外路重臣心怀惶遽,中书今日刚刚接到两浙路转运司急奏,说市易船队才抵达杭州。”
  “苏油的行程速度,与急报相当,说明心中惶急已然到了顶峰,才不顾数千里劳顿,又数日星夜兼程,转涉数千里。”
  “这也就是苏油年轻,设若吕公著,臣这样的年纪,只怕就已经死在了半路!”
  说完对李定怒目而视,发上冲冠:“李中丞,敢不敢把你们给小苏学士的台牒,给陛下,给中书,给天下人看看?!”
  “这个……”李定一脸惶愧之色:“御史台忠勤君事,嫉恶如仇,一时行文迫急,也……也是有的……”
  吴充被王珪蔡确煎迫,去位已成定数,近日御史台搞风搞雨,早就积蓄了太多的不满。
  蔡确升执政之后,吴充的日子更加难过,今日好不容易逮着御史台的短,立刻爆发了。
  吴充本来不是什么演技派,但是此刻兔死狐悲,不由得老泪纵横:“陛下,当年范文正公出京,为群小调弄,一路转任奔波,临死上书,说老臣想歇歇了,实在是走不动了。”
  “臣已屡乞骸骨,一直是陛下优容,陛下,臣驽钝无能,固当避位待贤,然范文正公的下场,让老臣,让老臣亦忧心忡忡啊……”
  赵顼心中不悦,好言安慰了吴充几句,这才冷着脸对李定说道:“你们以何理由传召苏油?他是朝廷重臣,我托付与南海之事,本就是极大的信任,怎么?是他贪赃枉法,还是横暴残民?需要乌台急召?慢慢走都不行?晚一天都不行?!”
  李定知道这时候退不得,如果硬争,还能落一个骨鲠之臣,铁面御史的声名,否则,那就真是什么都没有了。
  心思反而镇定了下来:“苏轼与之为侄叔,书信往来频繁,难说没有从逆和陪之作,苏颂与之交往极密,凡天文星仪,皆要送苏油确定,然后造行。”
  “陛下,苏油叔侄三人,外饰忠诚之表,内藏叵测之心,以诋毁新政为手段,收誉于无知小民。”
  “苏轼怨声发与文章,腐儒而已,易与之耳;苏颂老懦,力则次之;苏油矫饰枉伪,欺世盗名,资望深隆而年岁尚轻,如御史台尚不可制,今后何人可治?!”
  “李定你如此攀咬重臣,是疯了吗?!”吴充怒了:“陛下,御史每以扳倒重臣为荣,而不问过错,深究细失,此风断不可再涨!”
  童贯已经将奏表送来了,赵顼抬手制止了争论,拿起谢表阅读起来。
  读完之后,不由得呵呵笑了起来,将谢表交给李定:“御史中丞也读一读,看看其中可有对乌台诋毁不满之处?”
  李定接到谢表的那第一眼就后悔了。
  苏油的谢表里边,对赵顼歌功颂德,感谢他对自己的信任和锻炼,又说国事至重,乌台急召当然要大力配合,甚至抵京之后都不敢有丝毫耽误,生怕落下联络交通的口实,直入御史台接受调查。
  又因为苏轼以干碍文字接受调查,自己曾经的诗文里也有类似之处,因此非常自责,将之一一列举,算是自首。
  最后说大苏如果有罪,一定不会袒护,而是要承担相应的罪过;只有老族兄年纪大了,请求以过往的功劳与之赎罪一二。
  剩下的就是祝陛下身体健康,多年不见想念得紧,只希望早日洗清嫌疑,得见天颜,不胜感激惭愧之类。
  看完谢表,李定恨不得当场就给自己一耳光。
  一通表演,枉作小人!
  赵顼对宰执们也点头:“你们也看看吧。”
  吴充看完当即拱手:“陛下,知道台谏的横巧了吧?急召别人入京,人家风餐露宿抵达之后,却又说别人蛮横失礼,一封谢表还没见着,就先断定别人必定造言生事,要依我说,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天子耳目,寄与台谏。掌拾遗补阙、司谏正言之责。下纠百官,上讽君王。”
  “若持心不正,那就是蒙蔽天子聪明,擅作威福于下,欺凌宰执,啮噬群僚。”
  “设若宰执无过,亦要牵连攀索,叠兴大案,或者启发阴私,穷究细过,未可以理喻之!”
  “这样的台谏,除了嘈杂乌合,交构群攻,除了败坏国政之外,岂可正人主,绳百僚?!”
  这几乎就是指着蔡确和李定的鼻子在骂了。
  蔡确老神在在,一副老子现在是参政了的样子。
  而这一刻李定可把吴充感激坏了,感激对手送上来梯子,立刻就坡下驴,拱手道:“吴相公欲废祖宗之制,汉唐之德,须知陛下清明,不是唐僖宗!”
  这是比干给御史们留下的“好事”,以致后世普遍认为,帝王杀谏臣,必为亡国之兆。
  唐僖宗杀左拾遗侯昌业,同年,黄巢起义军攻克都城长安。
  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后,又因宦官田令孜之故,置左补阙孟昭图于死地。时人感叹,以阉官杀谏臣,自古未有。
  再之后,唐僖宗又因事赐死左补阙常濬。后人评价,僖宗一朝杀谏官三人,足以预示唐朝的灭亡。
  “够了!”赵顼喝止了众臣。
  待到几人安静下来,赵顼才说道:“御史风闻奏事,乃是朝廷为了清正廉明,而给予的特权,吴相公不要为此烦恼。”
  “不过台谏也要谨慎,当年仁宗皇帝废郭后,右司谏范仲淹与权御史中丞孔道辅,率知谏院孙祖德,侍御史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殿中侍御史段少连,左正言宋郊,右正言刘涣,诣垂拱殿门伏奏。”
  “后遣使押道辅及仲淹亟出城时,仍诏谏官、御史自今须密具章疏,毋得相率请对,骇动中外。”
  “苏油蒙朝廷相召,万里来归,尚未陛见,即下乌台。让朝臣们怎么看?让蕃夷怎么看?让刚刚归顺的南海四郡怎么看?”
  “天理,不外人情,苏油都好几年都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了,朕每思及此,常自愧疚。”
  “御史台,这次做得有点过了。”
  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诗
  蔡确看了王珪一眼,说道:“陛下,此事终究尚未结案,御史台虽然有操切之嫌,但本心却是是好的。过了的确是过了,错了那也未必。”
  “说到底,苏轼的诗文,的确非毁了时政,而苏颂在陈世儒一案里边,也的确有嫌疑。”
  “而苏油与二苏乃叔侄兄弟,感情也极好,让他来补充一些细节,询问才刚刚开始,怎么就是吴相公嘴里的陷害忠良呢?”
  “臣离开御史台前,曾一再交代,苏颂和苏轼的材料,一定要拿稳,拿实,不可贸然行事。因为两人名声素著,说实话,臣也不信他们会有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