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苏厨> 苏厨 第567节

苏厨 第567节

  广源州还是羁縻州的时候,朝廷一年只收他们四两黄金,交趾四个府,十三个州,满打满算在加三个寨,再加上已经改名叫顺州的广源,一共不过才八十四两,那剩下的那些……
  苏油哈哈大笑,账可不是这么算法,有一句老话,叫你在吃饼饼,别人在给你数个个!
  一口金穴一年出金三百两,现在只上交四两,这就是找死,应景了这就是天大的罪名!
  你这是犯了当年江卿世家准备把控盐井的错误。
  可现在你再看呢?蜀中盐井,其实还是江卿在把控,但是因为利润合理,因此就没有原罪,几十年发展下来,不但富裕了自己,还带动了整个地区的腾飞。
  所以这些金矿你就别打主意了,不但不能打主意,还要主动帮助官府扩大产能。
  苏辐就傻了:“四通被你这么玩,这么些年还能挣钱?”
  苏油说道:“听我说完啊,交趾路转运司,可以给你银矿和铜矿的开采权,作为帮助政府扩大黄金产能的奖励。”
  “交趾的银和铜其实不少,但是因为技术落后,常常因煎炼不成而废止。”
  “然而我们不存在这问题啊,所以咯,这是一次完美的利益交换。”
  苏辐还是有些不开心,总觉得有些亏得慌。
  也是,本来弯腰就能捡钱,现在变成了将钱捡起来,还得辛辛苦苦全部交给官府,让官府给你换成另一种钱。
  苏辐毕竟年轻,不知道什么叫洗白,和苏油程文应史洞修这种老奸巨猾的油条没法比。
  苏油继续给他加码:“还有这个,洞喜县的大铅矿,因其是黑色,故而在内地被称为‘交趾黑铅’,其实就是锡。”
  “武礼县的硝,土人将它用作肥料,这也实在是太奢侈了。”
  “勾漏县的丹砂,当年葛洪听闻交趾丹砂精良,特意跟朝廷请求为勾漏县令。”
  “而这些依然不是大生意,这些只是用来笼络峒蛮酋首豪强们的枝节而已。”
  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
  “真正的大生意,是掌握交趾民生百业的生意,远比黄金开采利润大得多。”
  苏辐眼睛亮了:“那是什么?”
  苏油说道:“我已经托人从蜀中利州路运甘蔗种过来了,你说,我们在交趾种甘蔗制糖,种金合欢树生产天方胶,或者加上咖啡,如何?”
  苏辐有些明白了:“听说这些东西在天气越热的地方生长得越快……西贡城!你想在西贡种这些是不是?!”
  苏油笑了:“还有半年,先做好准备吧,再收一季稻米,咱们把仓储搞满再说。”
  五月,海宁港粗具规模,第一批两浙海船,来到了宁海。
  这批海船,带来的是成套的机械加工设备,技术人员,大宋派遣的选官,当然,还有不少犯官。
  让苏油哭笑不得的,朝廷给交趾路配了一个经略使,主管军事,老熟人——王韶!
  本来已经混到了枢密副使,现在却被贬官了!
  王韶的本事是有的,他的问题,在于进拔过速,导致朝中侧目,最后引来反噬。
  王韶虽然曾经得到过苏油很多帮助,但是在那十年里他相当于停薪留职,最后是苏油推荐给王安石,算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
  王安石手底下提拔起来的人都有个大毛病,就是进擢过速,根基不稳,还有,良莠不齐。
  新党在熙宁九年那场闹剧,让他们的名声彻底毁了。
  王韶本来还算好,因为他到了枢密副使的位置上后,与王安石的军事主张其实是不同的。
  于是王韶数以母老乞归,而赵顼让王安石勉留。
  安南之役,王韶从军事力量对比上判断,认为这仗不好打,认为当初朝廷建广源州就是失策,乃“贪虚名而忘实祸”。
  因为交趾之乱,名义上是打着纠正新法乱宋的旗号,王安石对王韶这种论调极为反感。
  当朝廷决定从西方调兵之后,王韶再次上书,认为靡费太过,因小失大,力争极论,要求宽民力而省财用。
  御史台攻击王韶,你开熙河的时候怎么没听说你闹什么靡费太过呢?
  王韶争辩,说我的本意就是不费朝廷而可以至西域伊吾卢甘,所以当初朝廷要求熙河作路,河岷作州的时候,我就明确提出过反对,认为根本不到时候。
  这下不但得罪了王安石,连赵顼,高家一起得罪了。
  于是朝廷认为王韶本靠凿空开边,才骤跻执政之地,如今却用勤兵费财为由,归曲朝廷,这不是好同志该有的觉悟,以观文殿学士、户部侍郎贬知洪州。
  好死不死,官员出京到地新任,都是要上表的,王韶在洪州上谢表,有怨慢之词,群臣交攻,赵顼更加生气,落职。
  你说安南之役会劳民伤财,会师老兵疲,会半死路途,现在呢?
  中书、枢密院具行营兵马数上陈,兵五万九千五百零六人,马八千六百九十匹,除病及事故,见存五万三千四百人,马八千一百七十四匹。
  以这么微小的代价,让交趾灭国,两千万贯金银珠宝已经在路上了,王中正和李宪开船开得胆战心惊,真怕沉了一艘掉了脑袋都赔不起,大宋这把赚大发了!
  所以你之前不全是胡说八道吗?去交趾跟苏明润好好学学吧!
  一道诏书,王韶成了交趾郡经略使。
  从十年潜心西北,到一举拓地千里大展宏图,火速提升为枢密副使,又一路到底发配边疆,王韶的郁闷可想而知,当时就急火攻心,身上长了一个大毒疮。
  王韶的弟弟王夏向朝廷哭诉哥哥有病,不能去交趾那样湿热的地方,结果王韶性子也倔强无比,不待朝廷反应便启程了。
  一路颠簸来到交州,已经昏迷不醒了。
  苏油哭笑不得,这一君一臣完全是在赌气,一边招呼石薇给王韶悉心诊治,一边给赵顼写密折,严厉批评他这种行为。
  王韶从小就是孤儿,难免心性偏激,为国家扩地三千里,招纳人口五十余万,无论如何功劳都在臣之上。
  臣来交趾是自觉自愿,就这样还蒙朝廷恩遇,给了个枢密副使的头衔。
  王韶倒好,撸得一干二净光给一个差遣,这是对待功臣的道理?
  现在王韶病了,肚子上生了个大毒疮,几乎就要烂见肺腑,一路海船颠簸过来,已经陷入昏迷,气若游丝。
  陛下,你在这方面真该学学仁宗皇帝的气量,王韶要真死了,陛下你让史官以后想下曲笔都为难啊!
  将密折发了出去,苏油打开朝廷邸报,好歹看到两条好消息。
  族兄苏颂,再次回到了中枢,原因是赵顼下诏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命吴充提举。
  吴充向赵顼推举龙图阁直学士宋敏求为修史,集贤院学士苏颂同修史,集贤校理王存、黄履、林希并为编修官。
  赵顼同意了。
  族兄离任后,朝廷又提拔知越州、资政殿大学士赵抃知杭州。
  原因是自然是老头知越州时抗旱时的一系列骚操作。
  之前种种准备就不说了,及时提醒苏油也不说了,当两浙路米价踊贵的时候,诸州皆榜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
  而赵抃反其道而行之,独榜衢路,令有米者任意增价,说官府不准备管!
  于是当苏油焦头烂额地搞以工代赈,搞太湖大开发帮诸州度过旱灾的时候,唯独越州米商辐辏,米价比苏油亲抓的杭州还贱,老百姓安安稳稳地度过了灾年。
  现在两浙路转运使空缺,赵顼第一时间便想到老头。
  这两道任命,对苏油来说当然是好事。
  自己,族兄,赵老头,三任两浙路转运使当过,太湖开发和两浙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政策,那就稳稳当当了。
  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好像大宋灭交趾一样,对苏油个人来说,同样是转折点级别的。
  虽然苏油如今远在交趾,但是苏颂和赵抃的连续两次任命,说明他在朝中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重视。
  任命能够保持他施政纲要的官员作为继任,这在苏油以前的履历中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入仕到现在苟了十几年,苟到所有人都不能不对他青眼有加,不能不对他倍加重视,再到不能不任用他那一派的人。
  政治版图,就是这样一点点苟出来的,到今天终于开始有点水到渠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了。
  选官们素质堪忧,反而是那些犯官,一般能力都在水准之上。
  犯官犯错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完全是啼笑皆非。
  比如闹水灾决堤的,辖内出现大悖逆案子的,出现盗匪的,或者胡乱弹劾上司的……
  这些人敢申请到交趾来,本身就已经算是所有路都堵死了,过来最后一搏。
  同样,交趾本地官员的水平和素质也成问题,他们的问题,是作威作福惯了。
  苏油要重新构架领导班子,直接把这些人放下去不放心,和李道成商议了一回,干脆搞一个“干部培训班”。
  培训班为期十五天,分理论和实务两部分,主要是告诉官员们自己的职务职责有哪些,该怎么做,怎么发展经济,发展民生,怎么宣传大宋仁德,怎么转换治下百姓的思路。
  同时也是各地官员来苏油这里述职,苏油之前就发下去过一个调查表,对人口,田地,特产,民情,风俗……方方面面,都有一本详细的问卷调查。
  很多官员本身就是当地豪强,这是交趾特有的政治生态。
  第八百三十八章 会飞的货物
  苏油的行文里写得很清楚,土地和人口,必须统计全面,不要想着隐瞒。
  今后的交趾,在满足粮食需求之后,要向经济作物模式转变,统计搞得好的州,转运司会重点扶持,当地豪强以后的收益不是来自土地和人口,而是来自作坊和商贸。
  反过来说,土地越多隐户越多,今后豪强们的负担反而会越重。
  豪强们开始都不信,等到苏油给几家知趣的豪强予以扶持,教会他们用树枝树叶提取香料,教会他们将黑督缛提纯成白督缛之后,豪强们的态度立马转变了。
  香料植物是大树,那是砍一棵少一棵,现在不一样了,以后那些树可以传给子孙后代,通过枝叶就能得到香料!
  如今交趾人的取香手法还很粗糙,一般都是来自树心和树根,因为这两处香料成分最浓。
  比如沉香,交趾人将树木砍下来,放置让它自然糟朽,然后剩下的那部分,就是精华。
  再将它们丢到水里,浮在水上的称为鸡舌,沉下去的称为沉香。
  这种原始落后的方法当然要被苏油抛弃,早在二十年前,可龙里就能通过设备从树叶树枝里提取龙脑香了。
  第一批大理铜过来之后,苏油便让苏辐打造铜皮蒸锅,建立香料厂,主要业务就是利用日常收集的树叶和树枝提取香精油。
  椰子油是最好的制作香皂的材料,再加上苏油搜集多年的香方,很快就试制出了几款椰子皂。
  香方不是秘方,真正的秘方是油脂还添加了交趾随处可见的蓖麻油,制出的香皂如淡琥珀一般透明,仅仅这一项就能俘获大多数女性的喜爱。
  这是一头吞香料的猛虎,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香露,香油,香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