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苏厨> 苏厨 第207节

苏厨 第207节

  一年五十贯公使钱,前任自己都过得苦逼,一枚嘉佑通宝都没有给他留下。
  仓库里边干净得老鼠都含着眼泪搬家了,仓场上竹木和苎麻倒是堆积如山,估计百姓都拿这个来抵税。
  全是原生态,上任知州总算还是做了点事情,好歹麻杆和麻皮是分开的。
  到此苏油才算有了点底气,老子到底还没有穷到掉渣啊……
  这里名义上是州,但是治政难度,其实还不如眉州一个县,甚至连陵井都不如。
  夔州路转运使司和安抚使司都将治所上移到了渝州,毕竟那里靠近蜀中,如今繁华得多。
  两路收到了苏油的报道文书,都给了正式回复。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夔州出入实在太麻烦,小苏探花的能力我们是完全信任的,只需要把那个笼子治理好,不出事,就不劳你跋山涉水地出来拜见我们了。
  不用来哭穷,哭穷也没用。我们合计了一下,为了鼓励小苏探花发展民生,转运司让夔州免税!三年免税!
  还有乡弓手,去年新政,各州可以有六百名上限,小苏探花你要是愿意,安抚使司将中州,开州,达州的编制都送给你,这下你有两千四百人撑腰了,所以震慑蛮夷什么的,对你应该不存在的哈?
  苏油好气喔:“你们当我野生的是吧?!”
  夔州能收到税?免跟不免,有区别吗?!
  没有税收,没有钱粮,还两千四百人,少爷耗子都养不起一只!
  因为人口少,产业少,老百姓都在忙着糊嘴,大家得抱团从老天那里要吃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没那么些勾心斗角的屁事儿。
  只需要搞好生产,就解决了夔州的绝大部分问题。
  夔州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和生产力低下之间的矛盾。
  苏油回到府衙,开始写信,必须找眉山求助。
  很快,眉山派来了一艘一型帆船,除了苏油要求的各种东西,还有一个小组。
  眉山土地庙小学,如今成了蜀中理工人才的培育大基地,第一批五十来人,都已经长成,分散于眉山各处产业,担任骨干。
  张散刘嗣也是二十多当爹的人了,张散是最早的渔业组组长,现在是四通商号运输司总工。
  快银船,就是这娃的独立设计。
  刘嗣是基建组组长,现在已经是路建司总工,制图专家。
  两人见到苏油,都是激动万分,迎上前来纳头便拜:“张散刘嗣,问小少爷安!”
  张散说道:“小少爷高中探花,当时眉山城里大庆了三日!我们都聚在一起,又哭又笑,只可惜小少爷不在跟前,当真比过年都还热闹!”
  苏油赶紧将两人扶起来:“三哥四哥这是干啥,家里都好吧?”
  刘嗣抹了一把眼泪:“都好,八公身体好着呢!就是闲不住,土地庙小学的孩子们都喜欢上他那里去玩。”
  “这次拴住哥本来也想来的,被程老太爷骂了一顿才老实回陵井上去了!这趟差事,就落到了我们两身上。”
  “石老太爷如今在大理安宁河那边的矿上。那边的精铁,现在是一船船往外出。阿囤姐姐说过两天要带一队兵过来给你撑腰!”
  苏油说道:“胡闹!她担着益州路的军职,岂能轻离辖地?还有着身子,怕是想来跟我索要贺礼的吧?”
  阿囤弥结婚了,是范先生给牵的线。
  听说是范先生的得力助手,二林部高姓白家的一个年轻人,随范先生整理图籍,管理学校,顺便跟着他读书的门生。
  宜宾对岸,唐淹吸纳了很多为了讨生活而投奔于此的流民隐户,形成了一个城镇,取名为江阳城。
  又用了三年的时间,修通了从安宁河谷到江阳城的道路,形成了二林部——大理会昌府——江阳城三角区。
  这条环线极富特色,实际上是将会昌府一分为二,以会昌府城为界,南部是大理在控制,北部是二林部和江阳城在控制。
  所出的精铁,由大理高家,二林部,四通商号共同分配。
  这些精铁,绝大多数还是流入宋境,被川峡四路吸收。
  川东的另一个经济大区——利州,从眉山走水路绕到嘉陵江的湾子再上去实在不划算,如今四通商号路建司正在改善路基,准备放一颗卫星——在眉州到利州之间安设铁轨!
  第三百零四章 翻译官
  说是铁轨有些夸张,其实是在枕木上方铺设外包n字型的铁衣的水泥轨道,宽度也只有二指,很细。
  不过这样就可以用十六匹马拉动连接在一起的四轮马车车厢,一次运送上千吨货物,一趟下来,已经比眉山二型大船的运载量都要更加厉害了。
  这东西在安宁河矿区早已投入使用,如今技术已经成熟,四通商号董事会便想将它弄到蜀中来。
  这个思路是苏油提供的,具体的可行性分析,实地勘察,方案规划,具体技术难题,便是眼前的刘嗣搞定。
  有了这条线路,川峡四路就会被横向串联起来,川中几个大城市间,会形成一个初步完善的水陆交通网络。
  这个计划非常庞大,已经进行了两年,预计完成时间还得三五年以后。
  苏油也有野心,有他坐镇夔州,本来计划四年以后才兴建的大环线最后一部分——出川通道之一的夔州段,可以提前开始了。
  打通峡州到渝州的陆上通道!恢复汉代诸葛亮修建的夷陵故道!改善三峡航运条件!
  一切,从零开始。
  两人带来的理工小组,都是后来陵井民工子弟里培养出来的年龄较小的一批,苏油已经不是太熟悉,现在也都围拢了过来。
  苏油笑道:“来了我就不客气了,先期测量永安宫大码头,是一次很好的实践课。这里要最早恢复出来。需要的东西那么多,如今却连眉山二型都靠不了。”
  大家一起往府衙走,路上苏油又问道:“元贞呢?他现在如何?”
  龙昌期回到眉山,继续著书立说,两年前,得到苏油中探花之后,哈哈大笑,饮了几杯酒为贺。
  第二天,人们发现,老人微笑着走了,终年九十一岁。
  老人去世后的第七天,眉山,二林,大理,川峡四路学宫,举行了大型的祭奠仪式。
  消息传到汴京,苏油大哭了一场,关起门来,在苏洵的主持下,与三苏进行了一场私祭。
  连续三天,每一位到方知味就餐的客人,都会附送一小份雪花鸡淖,苏油通过这种方式,纪念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老人的学说不被宋廷认可,但是苏油认为,其实龙昌期是将佛学六明中的因明学,正式引入儒学的第一人。
  再过几十年,儒学会大量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苏油相信等到那时,人们会给予这位老人应有的待遇和评价。
  刘嗣说道:“元贞回二林部了,龙老走了,他如今在范先生和唐先生手下继续学习。”
  苏油点头:“我这里有一套新科进士题录,还有三年来做过的所有文卷,一会儿写封信给他,愿意的话,就来跟着我。”
  十五日,夔州集市。
  夔州城里,总算有了一些人气。
  一半是夷人,穿着蓝色的麻衣麻库,上身窄紧,下身裤腿宽大,领口袖边是彩带,脚下是麻鞋或者草鞋。
  倒是女子身上,有些铜器和银器,裙子也是艳丽,估计是把一身的家当都穿身上了。
  苏油让糟娃带着几个娃子支了一个摊子,摆上大锅烧起了水,一边一口小炒锅,找梁员外从乡间收来一两百个鸡蛋。
  没错,这娃要卖煎蛋面。
  看着一条街的衣衫褴褛,苏油实在是忍不下心来收他们的税。
  除了判官和推官,夔州城里还有一支十几人的管理队伍,朝廷任命的知县,一般都在汴京混日子托门路,等着换地方,来都不会来。
  十几年不动窝的推官就代理了县尉税司,组织几个年轻人,负责政府职能。
  老吴还是尽责,仓场上的竹木和苎麻,就是他收起来的,不过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收起来干嘛用。
  苏油在面馆边上一张小桌子上泡了一杯茶,观察着这个集市。
  这里的水的确好,泡茶很香。
  面馆的生意也很不错,煎蛋面的香味吸引了不少乡亲,夷人那就更多了。
  一个穿着夷人服装的汉人大摇大摆地来到面棚:“哟,这是啥新奇吃食?”
  糟娃笑道:“客官,这是煎蛋挂面,来一碗?”
  那人斜着眼睛:“闻着倒是真香,多少钱?”
  糟娃说道:“不贵,三十文。有一个鸡蛋,拿白油煎的,吃了扛饿,划算!”
  那人坐下:“便来一碗!”
  糟娃叫娃子下面,自己舀了些猪油下锅化了,打了个鸡蛋,加盐调散,倒入锅中。
  滋啦的一声,锅里的鸡蛋开始膨胀,香味立马传遍了整个面棚。
  加水烧开,下了些菜叶,面条煮好捞入碗里后,将煎蛋汤倒进去,加了一撮鸡肉粉,几粒葱花,滴上几滴香油,撒上盐,端到那汉子面前。
  汉子吃了一口,觉得实在是不错,吸吸呼呼地猛吃起来。
  糟娃又端了一碟小泡菜放桌上:“客官慢用,这里随赠一碟小菜。”
  小泡菜还用辣油拌过,汉子吃得连呼过瘾。
  待到吃完,那汉子将碗一搁,抹嘴打了个饱嗝,起身便要走。
  糟娃连忙上前拦住:“客官,还没有给钱呐!”
  那汉子笑了:“钱?夔州城里,还有人敢管我要钱?”
  糟娃赔笑道:“小本生意,你刚刚也叫了几声过瘾,说明小店服侍得也算周全,说好的三十文,怎么能不给呢?”
  那汉子对着街上用夷语高喊了几声,十几个蹲街边卖山货的夷人便都站了起来,个个腰间都有尺半尖刀,来到了汉子的身前。
  那汉子呵呵冷笑:“兄弟,眼睛放亮一点,现在,还要钱吗?”
  糟娃笑着说道:“是我没想到,实在对不住。”
  说完后退了几步,将娃子们招呼到自己身后,大喊一声:“乞第!生意上门了!”
  乞第龙山不知道正蹲哪里和夷人聊天呢,听到叫他,大步走了过来:“啥事儿?!”
  这娃粮草未足的时候都不是一般的威猛,这几年来跟着小巫师混吃混喝,红烧肉一顿都要干掉一斤半,然后天天在汴京使馆区和蛮人们骑马斗剑比武,一身腱子肉油光铮亮,腰里的叶锤也换过了两次分量,现在一站出来,众人感觉天都阴了一下。
  乞第喊道:“怎么着?想打架?!”
  糟娃笑道:“没有,这位爷吃饭想不给钱。”
  乞第龙山大声用夷语跟周围十几个夷人问答了几句,夷人们脸露鄙夷之色,转眼都散了。
  糟娃对那汉子赔笑道:“承惠,三十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