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苏厨> 苏厨 第82节

苏厨 第82节

  阿囤弥莞尔一笑,挥手表示没什么。
  接下来,是程舍人书坊龙脑彩墨五铤,并撒花笺十封。
  彩墨由五种颜色的飞水矿料,加墨胶龙脑反复锤炼,之后倒模贴金所得,分蓝,黄,绿,红,白五色。
  以前的彩墨,除了朱砂墨,其余都是矿粉状态,现在是第一次以墨锭的形式出现。
  撒花笺三层压制,底层是单层石纸,二层是砑花水印桃花春水图,洒粉色大小纸屑构成的花瓣,三层是普通单层书写用竹纸压制而成,可做到吃墨而不透墨。
  每张花笺就这么看,是淡淡的绿纸下有大大小小的粉色花瓣,透光看,便会出现一幅桃花春水,落英缤纷的图案,端是神奇。
  商人们蜂拥上前,争先恐后地投下自己的暗标,如此精雅的文房用品,远比铜盆受欢迎,足见大宋对文华的看重,这是奇货可居。
  程文应命程三打开匣子,计点一番后,接过程三递来的纸条,微笑道:“老朋友了,眷墨斋老华。”
  掌柜的一副文士打扮,起身拱手:“程公,下来还有事相商。”
  程文应点头,表示答应。
  第三件物品,是苏家十匹蜡染木棉布。
  面料后世常见,如今却与绸缎等价,苏家布料别有不同,有了蓝色花纹图样不说,经纬更加细密,还隐隐有一层光泽。
  这当然又是水玻璃在印染上的运用,同样是第一次面世。
  苏洵感觉由自己宣布中标商人是降了身份,招手将苏油叫过去开箱:“益州薛记。”
  一个中年汉子站起来供手:“苏小少爷,还记得我吗?”
  苏油一愣:“你是?”
  中年汉子激动道:“前日眉山戒严,小少爷义薄云天,用折刀换了小人和同伴运来的竹料,松木,骡车,还赠了盘缠返乡,这才保住了我们几家的家业,小人……小人们实在是感激不尽……”
  说完声音都已经开始哽咽了。
  苏油听得有些懵,我不是花钱折价买了东西,看你们亏得厉害,顺便送了把折刀吗?怎么说法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不好细问,只好点头:“举手之劳,下来再细谈。”
  不过他还下不去,第四件商品,玉瓷瓶永春露特曲十二瓶。
  阿囤弥立刻举手:“我能参与不?”
  呃,你要参与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这次二林部带来大大小小上千件铜器,五六千贯打底,加上你一向大手大脚,谁还搞得过你?
  我要的是广告效应!
  苏油只好拱手:“姐姐,你就别参与了,下来小弟另有礼物相送。”
  阿囤弥“哦”了一声,把手放下了:“可不许赖账!”
  楼内众人都不觉暗笑,这夷人女子,当真不通礼数。
  等到苏油将纸盒打开,选定出价最高的一张,竟然高达两百贯。
  这是要疯啊,我就是凑数玩玩的!难怪前边几位笑容掩都掩不住!
  定了一下神:“呃……恭喜源骊坊。”
  第五件,通犀象牙首尾羽纹花钢文案折刀。
  这刀和普通羽纹花钢相比,石通的手艺又有精进,钢质也更好,关键在装饰。
  刀柄首尾为白色的象牙雕饰,中段是犀牛角,犀牛角中间,有一道浅色半透明的细纹,非常明显,将犀角一分为二,与弹出的花钢上的羽脉相对。
  有了这道细纹,犀角就不叫犀角了,叫“通天犀”。
  有一年京城大疫,仁宗让内库出犀角药材与太医局配药赈济百姓,就开出来一条通犀,内官以为至宝,禀告仁宗,希望他留下,仁宗生气了,说玩物与百姓孰轻孰重你不知道吗?赶紧给我拿去配药去!
  仁宗之仁,的确是皇帝之中少见的。
  因为天师法剑的事情,羽纹花钢早已经蜚声四路,人人都好奇,人人都没有见过。
  之前倒是有一柄紫檀座象牙装的清荷短剑,据说已经被辗转收入宫内。这柄折刀,还是第一次让与会之人见识到到底什么叫羽纹花钢,什么叫跳刀。
  物以稀为贵,这次的投标人数,堪与程家那次相比,最后被一位退休官员一样的老头拿到。
  为什么苏油猜是退休官员,因为知州亲自将折刀送到老者案头,还温言闲聊了几句,这做派与他人不同。
  压轴的终于来了,玉瓷变色玫瑰釉大梅瓶。
  铜盐釉料对炉内环境极为敏感,颜色因还原氧化环境不同,入炉一色,出窑千变,这是钧窑的拿手好戏。
  不过这秘密在苏油面前不是秘密,没试验几次,便被他鼓捣了出来。
  钧窑窑口,有走泥纹,底部是蟹壳青,这是后世判断钧窑瓷器的标志,其实是当时工艺的一种缺陷美,这件大梅瓶却是玉白晶莹的胎体加釉,一点毛病没有。
  关键是器型巨大。其实整个梅瓶是分四段烧造的,从做胎,烧胎,拼接到整烧,费了史大和苏油不少的功夫。
  即使有精准量具的帮助,但是烧制过程中的变形也导致绝大多数胎体无法拼接得天衣无缝,几百斤瓷胎被砸碎沦为磨料,心痛得史洞修一宿一宿的睡不着。
  等到大瓶胎烧造出来,施釉反而简单了。
  烧造流釉过程中不时开合一下进气孔,改变窑内环境,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
  这瓷瓶,是所有东西中费时最久,费工最多的,最后五个瓷胎只留下一件,现在一拿出来,顿时惊艳全场。
  瓶子与苏油等高,瓶口是一圈深蓝,然后往下是玫瑰紫,再过渡成大片玫瑰红,大红,然后浅紫,浅蓝,最后纯白,流光溢彩,通体无暇。
  非唯人力,亦有天成。所有人都面面相觑,这玩意儿,谁特么还敢上前丢纸条?
  太守呵呵笑道:“这件梅瓶,是我皇宋烧造出来的最大一件瓷器,虹光霓晕,帔霭流霞,非人臣所能宝之。今日只与诸位同赏,之后眉州府将出价千贯购入,作为吾皇五月生辰寿礼!”
  接下来的洽谈中,眉州府坐税将收到手软,今年的眉州知府,不差钱!
  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
  瓷公鸡站起身来:“太守,我眉山虽僻远,然同沐王化,共仰皇恩。当今之仁德,寸草亦得滋育,既然是献给官家,我史家瓷坊便没有收钱的道理,还望太守成全。”
  咦?瓷公鸡不瓷了?突然搞了个政治正确,让苏油怪难适应的。
  知州拈须笑道:“史公此言,固然是爱君之心。然则官家仁慈。敢行此举,那就该本官遭申斥了。”
  说完又道:“不过玫红大瓶献上去,当别有内命到来,你我静等就好。”
  拍卖会到此结束,接下来就是赏宴,太守通判略饮了几杯,便即离去。
  众人躬身相送,转过身来,曙远楼哄然一声喧闹起来。
  “史公,史公这般瓷器,贵坊还有多少?我嘉州瓷行与史公一水上下!且与小弟两套充装门面啊……”
  “且慢!你嘉州瓷行是一水上下,我益州瓷行就不是了?史公,这都是同江之水,你可得端平啊……”
  这是走地域乡情的。
  “程公,呵呵,贤侄在青神对我家一直照拂,蒙他抬爱,永春露,《杜工部集》家中均有收藏。这是他托我带给您老的家信,这《杜工部集》,《史记三家注》,您看……”
  这是以照顾程浚前程做交换的,能提前得到永春露,《杜工部集》的,不是程俊的上司就是好友。
  “哈哈哈,苏老弟,久违久违!万里桥一别,这便有些时日了吧?还是那么清健!听闻苏兄去了剑门?这过成都而不入,为兄便有些生气哟……今日就是来问罪的!来来来,看为兄给你带来的后蜀宫中绘本……”
  这交情才卖得巧妙,果然是读书人对读书人。
  种种情形不一而足,苏油看得暗暗好笑,自己带着石薇来到阿囤弥那边,跟便宜姐姐聊天。
  阿囤弥见石薇可爱异常,再看她腰上挂着一条腰带,腰带上坠有几根细链子,上边挂着的不是大宋女生寻常女红针黹所用的东西,而是火镰,短剑,印囊,英气勃勃,和自己的颇为类似,不由得大喜:“这就是你家小媳妇?快过来让姐姐瞧瞧。”
  说完有将臂上金丝钏子取下来绕到石薇手腕上,横着眼看苏油:“还以为你们大宋的读书人,找的一定是娇滴滴的官宦小姐,小油眼光不错!”
  跟你相近就不错!不过这话不敢说,笑道:“姐姐,这是石薇,她家本就是将门世家,论辈分是大石头的小姑奶奶。”
  “啊?哈哈哈哈……你们汉人的辈分还真好玩!”
  “薇儿,这是二林部的阿囤姐姐,她可是我大宋册封的将军哟。”
  石薇的大眼睛顿时亮了:“将军姐姐?你也会武功?”
  阿囤弥点了点自己的脑袋:“将军靠的不是武功,而是统御之智。智信仁勇严,可没有武功之说。”
  “不过普通人要当将军,得先从司戈,校尉,郎官,一步步上来,因此要是没有武功,第一关都过不了。你手上的茧子说明你武艺应该不错,等你一步步做到将军了,就封小油条做你的军师!他那脑袋瓜子,比我们够用!”
  石薇点头:“嗯,小油哥哥很聪明!”
  阿囤弥笑道:“那等你什么时候到二林部,姐姐带你去打猎!你会射弩吗?”
  “大宋不让用弩,不过我会开弓!”
  石薇自打进楼,在官员文人间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现在遇到阿囤弥,一个没想到内地还有习武的汉女,一个没想到羁縻州还有女性的将军,一大一小俩女生顿时谈得异常开心。
  二林部的客商都在范师爷那边打交道,苏油看了一圈,见之前益州的客商往这边看了好几次,便过去与他打招呼。
  见苏油过来,益州商人与旁人说了几句,便过来打了个长揖:“上次太过匆忙,未通姓名,小人薛忠,蒙小少爷搭救,此恩永不敢忘。”
  苏油摆手:“此话从何说起?上次贱买你们的货物,实是过意不去,因此以折刀相抵。怎么说法变了?”
  薛忠说道:“小少爷有所不知,上一次小人是屋漏偏早连夜雨,狼狈返乡之后,才发现母亲重病,同伴几人商议,先用小少爷给的两百贯救急,这才将母亲从阎王爷那里抢了回来。您给的折刀,大慈寺方丈看过,说不是凡品,便用五百贯收了,因此上一趟眉州之行,几家并没亏蚀,这都是小少爷的恩德,小人只敢宣扬,绝不敢隐瞒少爷。”
  苏油微笑道:“原来如此,你母亲可大好了?”
  薛忠心有余悸:“已经大好了,母亲听闻少爷的事,便要我来眉州道谢。今番前来,其实不为货贸,适逢其会而已。”
  苏油笑道:“难怪你上次贩运的竹木,这次却拍了布匹。”
  薛忠赧笑道:“叫少爷见笑,商人逐利,小人往来于几路,其实是什么有利贩什么。”
  苏油说道:“嗯,那你这水路应该是精熟的了?”
  薛忠说道:“别的不敢多说,夔门到剑门,这条路小人是跑熟了的,其余几路,就算不熟,也有相熟的朋友在跑。”
  苏油点头:“那丽水一带熟吗?”
  薛忠呃了一下:“这个真不熟,那边蛮荒之地,商路历来不畅,过雅州入吐蕃倒是可以走那条路,但是沿途艰险。听闻还有生蛮,抓到过往客商,往往杀之祭天,小人还要侍奉母亲,不敢去那些地方冒险。”
  苏油说道:“行,那你就与我讲讲夔门至剑门沿途风物。”
  薛忠笑道:“说起这个我就一清二楚了,夔门是出川重地,关键是盐。那里辐射荆湖,吴人多以粮食,丝麻,用圆底大船运来,换取川中的食盐。”
  “一旦三峡断航,夔盐十日不至,那边的粮食和丝麻简直堆积如山。可见大江商路之盛。”
  “接着往上到泸州,一路上基本都是靠食盐丝绸为大宗,直到过了嘉州,才进入物产丰饶之地。嘉州到成都商途,那是珍奇满路。近日客商蜂拥至眉州来,便是为了五色布,龙脑书,玉瓷美酒这等好物产。”
  “过了成都府,上剑门入汉中,便可接中原了。不过如今西夏骚扰,那边走的大宗是粮草,我蜀地自产盐,而且不贵,因此对解盐是不稀奇的,所以多是朝廷疏课,商人不太愿意走。路途艰难不说,也没多少利润可图。唯一值得跑一趟的,那就是铜币本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