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胡善祥> 胡善祥 第39节

胡善祥 第39节

  朱瞻基越听脸色越白,他本打算等胡善祥再翻旧账的时候,把她那些骚话说出来以毒攻毒的,可是
  他太高估了自己的面皮,听到这些书名之后,他实在难以启齿把里头的骚话复述出来。
  胡善祥报完最后一本书名,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我还得感谢殿下救命之恩,若不是看了这些书,生死罐关头我一时半会编不出这些瞎话。”
  朱瞻基无话可说,拂袖而去。想不到我一世英名,却屡屡败在她手下,这是何道理……
  策反也先土干舅甥二人,把台改名蒋信,被安排到天寿山守皇陵去了。火真的头颅在唐赛儿出神入化的易容术下,变成了把台的模样,悬挂在正阳门城楼上,这就是中元节那晚在什刹海捉到的奸细。
  胡善祥休完旬假再修病假,养脖子上的伤。朱瞻基把朱瞻壑召到文华殿,中元节一波三折,两兄弟配合默契,一致对外,也稍打开了一些心结,朱瞻基思前想后,觉得有件事必须要朱瞻壑知道了。
  朱瞻基问道:“汉王妃最近身体可好?最近可有书信来往?”
  朱瞻壑莫名其妙,平白无故,问候我母亲干嘛,说道:“挺好的,八月十五中秋节送到青州孝顺父王王妃的礼物臣弟已经备好了,不日将命元宝带人送到青州汉王府。”
  朱瞻基说道:“我是晚辈,汉王府的家事本不该我过问,太孙也无权处理藩王府各项事宜,但有件事牵扯到了汉王府,必须弄个明白。我只负责监国北京,汉王在青州府,此事已经超出我的权限,只能交给汉王府自己人去查。”
  朱瞻壑受不了朱瞻基弯弯绕绕的性格,“哎,你有话快说,有……咳咳快放!能不能爽快点,连胡善祥一个姑娘都比你痛快。”
  朱瞻基说道:‘这事也和胡善祥有关,汉王妃是不是有一块铜镜……”
  朱瞻基隐去了唐赛儿等人,直说他的探子发现失踪锦衣卫百户的情妇典当了一块铜镜,就去当铺把铜镜赎出来,胡善祥核对了银作局多年前的记录,找到了铜镜的主人是汉王妃。
  朱瞻基把鸾凤铜镜拿出来,朱瞻壑迫不及待的抢过去,看着铜镜的背面铭文,“洪武七年八日造,美字伍拾玖号”。
  朱瞻壑细细打量,”我觉得有些眼熟,好像见过,但是,你也知道,我这些年几乎一直和你在北京,与父王母妃没见过几次面,王府那些摆件记忆已经模糊了,我并不确定就是此物。”
  朱瞻基说道:“我记得太子妃也有一模一样的鸾凤铜镜,且与汉王妃这块是连号的,太子妃是‘美字伍拾捌号’。都是她们在嫁入皇室时太/祖皇帝御赐之物,这样珍贵的东西,若丢失或者破碎,都会报给宗人府,以□□入民间,失了皇家的体面。我命人去南京宗人府打听过了,汉王府并无报备。”
  朱瞻壑也不傻,计算着时间,“大哥的人往返北京和南京,最快也得一个多月吧,也就说大哥早就发现疑似我母妃御赐铜镜的线索,却一直瞒着我,大哥这是什么意思?信不过我。”
  朱瞻基默认了,“我们两个的矛盾,都心知肚明。汉王曾经监国北京,颇得军心,紫禁城到处都是他的耳目,这也是我为何花大力气训练幼军的原因。”
  “我起初以为消失的锦衣卫百户是你们贼喊捉贼,但越查越不对。你虽没有什么下限,但孝心毋庸置疑,不会为了争夺权势,把自己母妃都拖下水。何况中元节那夜,你我放下隔阂猜忌,一致对外,我并非是个冷情冷性的石头人,所以今日和你坦诚相见。”
  朱瞻壑一直在逼他摘下面具,现在他摘下来了,朱瞻壑又觉得陌生,不敢相信。
  朱瞻壑艰难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说,我母妃可能……有什么隐情?锦衣卫百户的神秘失踪,是有人灭口?”
  “这可不是我说的。”朱瞻基连忙否认,“这桩悬案如果等到迁都都破不了,岂不是你我无能?你是汉王世子,有什么疑问你直接去查便是,这是你的家事,我不便干预。”
  身为人子,朱瞻壑当然心急,他拿起铜镜,揣在怀里,说了声“谢了”,便匆匆回到北京的汉王府。
  手下除了元宝,几乎都是父王配给他的人,如果母妃真的出事了,父王为何一直隐瞒?
  朱瞻壑恨不得长一双翅膀,飞到青州府看望母妃。
  可是他有君命在身,必须在北京协助皇太孙监国,自从皇爷爷回到南京,敌方背地里小动作不断,万一我去青州出了什么事情,就影响皇爷爷的迁都伟业。
  朱瞻壑左右为难,几乎想破脑壳,想出一个试探的主意。他弄了一箱子珍珠,要匠人们没日没夜的赶工,做了一件珍珠衫,并给王妃写了一份信,连同珍珠衫一起交给心腹元宝,叮嘱道:
  “你把这个,连同中秋节节礼一起送到青州汉王府,一定要亲自交给汉王妃,问候王妃的身体,看她气色如何,并拿着王妃的回信给我,不可假手他人。记住,一定要亲眼见到王妃,和王妃说句话。”
  元宝应下。
  接下来的日子,朱瞻壑天天数着日子过,盼着元宝回来,连中秋节都没好好过。
  八月十七,元宝独自一人风尘仆仆赶回北京城,把车队远远抛在身后。
  元宝扑通跪在地上,“殿下,王妃病了,瘫在床上,奴婢呼她,说世子要奴婢来看王妃,王妃口不能言,只是看着奴婢流泪……”
  第58章 仗义  且说元宝去山东青州给在此就藩的……
  且说元宝去山东青州给在此就藩的汉王府送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节礼,朱瞻壑命人连夜赶制珍珠衫,还写了书信,说母妃向来喜欢,这是儿子孝敬您的。
  汉王妃韦氏出身平民,是太/祖皇帝制定“选秀畎亩,联姻民间”的选秀政策下第一批平民王妃。
  以往皇帝和皇子们的嫔妃大多是朝廷高官们的豪门贵女,比如永乐帝当燕王的时候,燕王妃徐氏就是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的嫡长女。
  汉王妃虽飞上枝头,麻雀变凤凰,依然保持着平民简朴的习惯,不喜奢华,以往朱瞻壑要给母亲珍珠衫,皆被母亲拒绝,说你把钱捐给积善堂,给孤儿们加餐饭,行善积德,就是最好的孝道了。
  朱瞻壑这封信是试探之意,如果信真的被母亲收到,肯定会回信说他暴殄天物,做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要他以后不要再送了。
  因为母亲从来都是报喜不报的人,她每一次给他写的信,都是我这里一切都好,你不要挂念云云。
  他稍大些,就跟着皇太孙养在永乐帝跟前,是爷爷带大的孩子,和母亲关系生疏,除了客套问候,并没有什么母子之间亲密的交流,没有共同话题。
  朱瞻壑本来以为母亲是跟随父亲去青州就藩之后将御赐的铜镜丢失了,害怕被父王责备、怕连累儿子,就一直瞒着,郁郁寡欢。
  这次元宝去青州,胸膛还藏着一面鸾凤铜镜,他和汉王妃面对面说话时,就偷偷把铜镜还给汉王妃,完璧归赵。
  但是元宝却说,汉王妃病得连话都不会说了。
  朱瞻壑如坠冰窟,“怎么会……就藩之前明明好好的,我还去送行了。”
  “汉王说王妃是中风,因担心世子在京城挂念,无心办事,就一直瞒着,没告诉殿下,之前的几封信家书都是请了临摹高手,模仿王妃的字迹写的。”
  元宝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好像病重的是他的亲娘,“奴婢去济宁,求见汉王妃,刚开始汉王还找各种理由搪塞,奴婢是世子爷的人,世子交代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啊,无论汉王怎么着奴婢都不听,发脾气也赶不走奴婢,就只好要奴婢见一面了。”
  “不行,中风非同小可,有性命之忧。”朱瞻壑腾地站起来,“我必须要向皇太孙告假了,带几个医术高明的太医去青州看望母亲。”
  朱瞻壑风风火火的去了文华殿找朱瞻基。朱瞻基听闻汉王妃的病情,爽快的准了他去一趟山东青州,“……路上注意安全,你我兄弟看来都与山东有缘。”
  兄弟两个都晓得这话是什么意思,上一次朱瞻基德州之行,就像走一趟鬼门关,各种追杀,围追堵截。
  朱瞻壑出了文华殿,守门的梁君使了个眼色,朱瞻壑会意,两人在一个偏殿见面。
  朱瞻壑不耐烦的说道:“你有事快说,我今日就要启程去青州。”
  梁君说道:“世子殿下,那个失踪的锦衣卫百户是我杀的,尸体就埋在太液池中/南海一个厕所前面的芭蕉丛里。铜镜也是我从汉王妃那里偷的。端午节射柳结束后,幼军回营,我以身上因冲洗厕所太臭,去街边澡堂洗个操为借口,实际去了锦衣卫百户的相好那里。”
  “我偷偷把鸾凤铜镜塞进她的妆奁里,目的就是想要你在查锦衣卫百户下落的时候亲手搜到,发现是汉王妃的物件,由此疑心王妃处境。可惜,世子手段着实不行,此物居然是皇太孙找到了。”
  “你——”朱瞻壑觉得今天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重大的转,母亲中风,他收买的间谍居然向他坦白人就是他杀的!铜镜也是他偷的!
  朱瞻壑一直把自己当棋手,梁君只是一枚任人摆弄的棋子。万万没想到,梁君才是棋手,他是棋子!
  朱瞻壑收起轻视之意,连连发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母妃的病?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非要做这些弯弯绕绕的事情?”
  梁君鄙夷的看着朱瞻壑,“你身为人子,只顾着争权夺利,从来不去想母亲的处境和难处,很多事情,早有端倪,你醉心权术,无心在母亲身上,对此视而不见。王妃才三十来岁,正值壮年,平日养尊处优,怎会无缘无故中风……”
  原来这个梁君是孤儿,跟着一群乞丐偷东西为生,四处流窜作案,偷的东西还被同伙抢走,黑吃黑,痛殴一顿,他倒在路边又病又饿,快要死了,汉王妃平日惜贫扶弱,将他救下,送到积善堂孤儿所调养。
  梁君从此视汉王妃为救命恩人,要报答她。汉王妃要他留在积善堂,照顾更小的孤儿,不要再去偷了。
  梁君年龄和朱瞻壑相仿,汉王妃常年和长子相隔两地,未免有些移情,在一群救治孤儿当中对他好一些,有时候会对他说起自己的长子,满脸都是骄傲。
  有时候什么都不说,神情落寞,一闷坐就是一天。
  梁君猴精似的,看出王妃不开心,做善事是她的心灵寄托,她并不喜欢待在汉王府。
  梁君打听到,汉王府里,汉王不喜欢平民出身的汉王妃,宠幸郭侧妃这个豪门贵女,郭侧妃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女。汉王妃是“选秀畎亩”选出来的平民王妃,当时汉王只是个郡王,洪武帝赐婚,他没得选。
  但是后来汉王的父亲燕王从侄儿建文帝夺得皇位,成了永乐帝,汉王成了手握重权的亲王,就纳了
  豪门贵女为侧妃。
  郭侧妃进门之后,得汉王偏宠,一连生了好几个儿子,汉王妃一直闷闷不乐,汉王当然不愿意面对一张苦脸,越发不待见汉王妃。
  只是在京城的时候,汉王多有顾忌,再不喜欢汉王妃,也是以礼相待,给予尊重。郭侧妃自认身份贵重,被一个平民王妃压一头,心下有怨气,但也不敢有僭越之举。
  去年汉王就藩山东青州,汉王妃也离开京城,远离了政治中心。梁君每个月都把积善堂的花用支出账本抄录一份,托给镖局捎到青州汉王府。
  汉王妃人不在京城,对积善堂的捐助却每个月都不断,每个月节省的份例都捐出去,从不藏私。
  但是从今年正月开始,梁君送去账本,却没有再收到汉王妃的捐助,和对孤儿们嘘寒问暖的信。
  起初,梁君以为冬天冰天雪地,路不好走耽误了,但是等到二月春暖花开,还是没有汉王妃的消息,他心下不安,就千里迢迢去了济宁府找汉王妃。
  他把藩王府一个管家灌醉了,打听到汉王妃并不在藩王府,而是在某个偏僻的庵堂里,为汉王身体祈福,与世隔绝。
  原来,汉王全家就藩青州之后,天高皇帝远,只手遮天,再也不用顾忌他人。郭侧妃持宠而娇,屡屡欺负汉王妃。汉王嫌弃原配出身太低,木讷胆小,除了生了两个嫡子,几乎一无是处,是个无用之人,汉王宠妾灭妻,漠视郭侧妃虐汉王妃。
  郭侧妃娘家强大,郭家有两个侯爵,如果郭氏成为继妃,无疑对汉王将来所图之事大有裨益。
  郭侧妃窥觊正房已久,干脆以汉王身体为理由,要汉王妃搬到清苦的山野庵堂,想要虐死她。
  汉王妃身边几个亲信在就藩之前就被汉王和郭侧妃找借口打发走了,大儿子朱瞻壑远在北京,二儿子朱瞻圻被送去南方游学,无人可依。
  她还被切断了外界的联系,所写书信皆被扣留,模仿她的字迹代笔回信,她成了聋子和哑巴。
  梁君原本是个偷儿,擅长□□护院,庵堂的墙壁拦不住他,他半夜飞檐走壁,终于找到了汉王妃修行之处。
  三月,突如其来一场倒春寒,汉王妃病倒了,躺在床上,薄被冷似铁。
  第59章 反目  没有取暖的木炭,汉王妃自己拾柴……
  没有取暖的木炭,汉王妃自己拾柴火、劈木头升炉子,木头太潮了,熏的屋子里烟熏火燎。
  汉王妃被熏得快要窒息了,全身脱力,连起床开窗的力气都没有,不是冻死也要被熏死。
  梁君恰好赶来,打开窗户透气,将炉子上的热水灌进汤婆子,放进被窝,给汉王妃取暖,又偷偷溜进庵堂厨房,偷了几块冷粥,加热水重新煮沸了,喂给汉王妃。
  梁君自从被汉王妃所救,就发誓不再偷了,否则断手断脚,不得好死。为了救汉王妃,他打破誓言。
  汉王妃脸上总算有了几分血色。
  梁君看得难受,堂堂亲王妃,被如此虐待,说道:“王妃一定要撑下去啊,等您身体好转了,我就去京城找世子,他是您亲儿子,不会不管你的。”
  “你不要去!不要让他知道!”汉王妃不知从那里来力气,一把抓住梁君的胳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纲常,他若为了我违抗父意,必定是玉石俱焚的下场,世子之位不保。还不如瞒着他,我是个没用的女人,无法像郭侧妃那样有强大的娘家给丈夫助力,不给儿子拖后腿,这是我唯一能够做的事情。”
  “你——”梁君气得无语,忘记了尊称呼,“你怎么可以如此糊涂!人心不足蛇吞象,你以为你死了,郭侧妃扶了正,她会只甘心当一个继妃?自古以来,有几个后妈是好东西?她生了好几个儿子,到时候使一些手段,逼你儿子让出世子之位。”
  汉王妃摇头道:“不会的,皇上明理,又是亲手抚养世子长大,祖孙情深,不会容许王爷废长立幼。何况世子是王爷的亲骨肉,在皇上身边长大,世子对王爷有用,他的世子之位是稳当的。”
  梁君急道:“我是个粗人,不懂得天家和朝政,什么君臣父子这些大道理。但是我知道民间有几句俗语,‘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还说‘宁要讨饭娘,不要当官的爹’。”
  “当爹的不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用命换孩子的命,不晓得珍惜子女,反正有的是女人给他生孩子。郭侧妃将来上位,为了自己儿子当世子,天天给汉王吹枕头风,她娘家有权有势还有兵,即使汉王现在忌惮皇上,不会废了世子,将来呢?若没有皇上,谁来庇护世子?将来世子就是任人宰割的肉啊。王妃莫要执迷不悟,把世子的将来全赌在宠妾灭妻的王爷身上。”
  汉王妃沉默片刻,说道:“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谁头逃脱不了礼教的约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已经认命了。世子知道我处境艰难又如何?他不能和王爷撕破脸、斩断父子关系,世人会骂他不孝的。何况,这些年他一直养在皇上那里,我们母子生疏的很,倒是他们父子关系亲密,他未必相信你的话,会以为你故意出言挑拨,离间天家骨肉。”
  梁君说道:“我拿着王妃的亲笔信找她,或者要他来济宁探望王妃。那有当儿子的眼睁睁看着母亲受虐。”
  汉王妃只是摇头,“不要这么做,我会拖累他的。我出身寒微,本就配不上王爷,本该自请下堂,退位让贤,可是我成了下堂妇,两个儿子就身份尴尬了,所以一直赖在王妃之位煎熬,死亡倒是个不错的解脱,我不惧死。”
  汉王对汉王妃常年累月的打压、冷淡、嫌弃,已经牢牢控制住了她,让她自轻自贱,也觉得自己不配,不敢反抗,只能接受现实。
  梁君急的团团转,“谁说您不配?您是太/祖皇帝赐的婚,有金书宝册,明媒正娶的亲王妃!那郭侧妃娘家再厉害,她就是个妾。您不能被一个妾踩在头上拉屎拉尿!您得支棱起来,争一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