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1908大军阀> 第446节

第446节

  但是现在可不是他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毕竟自己与美国人有着同样的利益交叉点。如果说,美国真的要加入协约国阵营,以此来搅浑这滩浑水,这场战争有八成的希望确实可以继续下去。并且,考虑到美国人的这一举动,中国选择退出同盟国阵营也确实有必要,省的在中美合作上面会有太多的不方便。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67章,美国参战
  “你们要加入这场战争?这是为什么?”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吴绍霆认真的问道。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有几分多此一举,因为自己已经猜出一些大概。先不说所谓的冠冕堂皇的“消弱同盟国、增强协约国”的理由,只说美国之前购买协约国的大批战争债券,这些债券依然有效,若是有机会兑换出来,那当然是最好不过。
  除此之外,德意志帝国的“全球政策”同样对美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若是说之前,德意志帝国的“全球政策”还没有普及开来,仅仅是在欧洲和非洲等地区推行这种强权扩张主义,这对美国是没有多大的影响。可是从德国在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霸权政策来看,美国外交人士不难意识到,德国是真正要把这个强权扩张主义推行到世界各地。
  与其坐等德国形成巨大的威胁,还不如趁机主动出击,针锋相对的对付德国。
  然而,对于吴绍霆来说,他现在不仅仅要弄清楚美国方面的所有意图,更要知道美国加入协约国之后会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在“华盛顿计划”中不会遭到出卖或者莫名其妙的损失利益。
  “相信这个道理,元首阁下您是很明白的。只有一个新的势力加入协约国,才能给协约国从上而下的信心,让他们保持继续作战的希望。支持协约国不想削弱同盟国那样简单,毕竟协约国上上下下早就已经陷入对战争的绝望气氛中,我们不只要策动协约国的统治者,更要给协约国的士兵、民众都带来鼓动。”赖茵施缓缓的说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想不明白,到时候你们会怎么样来发展战争商机。如果我没猜错,贵国的军火商人们现在看中的就是两头牟利的方式,如果你们加入协约国,那么在军火外贸上面肯定要有所限制才是,否则很容易就会让人发现破绽。”吴绍霆说道。
  “这方面其实很简单,我们早已经在瑞士、芬兰等国家秘密建立了海外公司,到时候军火贸易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海外公司来运营,不仅如此,做为合作伙伴,贵国同样可以在这方面提供不小的帮助。当然,贵国所提供的帮助,我们必然会安排合情合理的回报。”杰克逊接过话来解释道。
  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若是单纯通过海外公司来对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出售军火,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毕竟商业间谍只要稍微进行深入调查,就能查出海外公司的货物来自哪里。就算到时候美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但对于协约国、同盟国双方来说,都算是彻底留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投机印象。
  当然,这一切该怎么操作,他知道美国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告诉自己,而自己也理会不了这么多对方的事情。事实上,如果美国真的要加入协约国的话,已经解决了很多中国后顾之忧的问题,比如美国会有任何变卦,又或者让中国当替死鬼之类的。
  一旦美国加入协约国,那世界大战顺理成章就会继续打下去,也没有人在乎中国在这个时候选择退出同盟国阵营的事情了。
  只是,摆在吴绍霆面前的又有一个新问题,他问道:“大使先生,我必须再问一个问题,我希望你能诚实的回答我。按照华盛顿计划最初的设想,如果这场世界大战成功继续下去,那美国政府最终希望哪一放获胜?”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是赖茵施却从中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
  吴绍霆明知故问的目的,就是要给美国方面一个提醒,同盟国胜利之后中国完全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现在如果变成协约国获胜的话,美国政府该如何保证中国的利益不会受损。
  “元首阁下请您放心,既然中美合作,自然而然是一次双赢的合作。不管是哪一方获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贵国既然置身事外,在政治上的影响当然不会太大,而在实际获利方面却保证能够有令人满意的地方。”赖茵施煞有其事的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们已经达成了初步共识。”吴绍霆缓缓点了点头说道。
  “能听到元首阁下这样的答复,我表示非常欣慰。”赖茵施笑着说道。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时间里,中美双方在会议室里展开了细节上的讨论。
  华盛顿计划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计划,之前吴绍霆与赖茵施所谈的内容,仅仅只是中美双方就合作意愿的前提罢了。当谈话进入具体细节上面是,顾维钧、陆建章等人与美国大使、商务参赞二人都不敢掉以轻心。既然是合作,那就要划分清楚很多条款,就像拟合同一样,双方几乎到了分寸必争的地步。
  第一次会谈,中美双方确定了正式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商讨出开始执行计划的时间。
  中国答应美国,会在一个月之内宣布退出同盟国阵营,但前提是美国必须预先将一批价值三千万美元的军火物资转送到中国,由中国代为保管。这批军火在正式投入欧洲市场之前,就是美国抵押给中国的“人质”,一旦美国有任何反悔或者违反合作条约的情况,中国将毫不犹豫的没收这批物资。
  至于美国方面,则从八月底开始就着手与协约国展开密谈,向协约国放出相关的小道消息,并在中国宣布退出同盟国阵营之后的十五天之内,正式与协约国建立战略外交合作关系。
  这次会谈并不是华盛顿计划的全部,只是由于时间的问题,只能先谈到这里。
  赖茵施与顾维钧在会谈结束之后,约定第二次会谈定在三天之后。虽然说现在双方为华盛顿计划要赶进程,但如果中美双方过度频繁会见,很容易引起国际间谍的注意。
  在接下里的半个月里,与美国人继续接洽的事情吴绍霆全权交给顾维钧、陆建章等人来负责,至于他还有其他重要的公务需要处理。不仅仅是安排如何脱离同盟国阵营,包括前期的舆论铺垫以及宣布退出之后的政治手段,这些都要详详细细的进行考虑。除此之外,他不会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华盛顿计划上面,只能说华盛顿计划的主体依然是美国,中国在这个计划当中扮演的角色无非是一个参与者、协助者而已。
  八月二十二日,蔡锷总算处理完东三省和朝鲜的所有军务,从奉天返回到南京。
  吴绍霆在当天下午接见了蔡锷,并与蔡锷讨论了目前民国政权所受到德国威胁的情况,也隐隐约约提到了一些关于华盛顿计划的事情。
  在此之前,蔡锷虽然人在东三省并来往于朝鲜、琉球两地,但是对德国的情况仍然有一定了解,毕竟战情局与统帅司令部都有相互共享的情报来源。关于德国人的“上海阴谋”,他一直都思考相对于的解决办法。
  这次吴绍霆提到退出同盟国阵营,蔡锷对此一时间没有立刻表态,他知道中美正在进行某些密谈,而这次中国退出同盟国阵营肯定与这件事有关。但是他考虑的角度不在国际外交政治上面,仅仅是这件事在应对德国威胁的方面是否有利。
  吴绍霆对蔡锷说道:“国际外交政治才是真正的风云莫测,几年之前中德关系非常好,转眼之间却又是矛盾重重。终归还是一句话,我们要完整的主权,德国则想要更多的霸权,这就是中德矛盾的根本原因。”
  蔡锷微微的点了点头,他说道:“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只是元首,这次我们跟德国闹僵了,又与美国合作,但美国向来是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家,他们唯利是图,只怕弄不好我们中国反而还会被美国人出卖。”
  吴绍霆说道:“你说的这些我并非没有想过,我一直很担心美国人的投机思想,在他们眼里不会有百分之一百的盟友,永永远远只会考虑利益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既然要跟德国决裂,单凭我们中国一国之力还是很有几分困难。难得现在与美国有一定的利益共同点,自然而然要先跟美国人合作。”
  蔡锷沉思了片刻,随后说道:“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小心翼翼才是。我很怀疑美国人的心思,或许一旦这次合作计划出现什么闪失,美国人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责任推到我们中国身上,到时候可就不好办了。”
  吴绍霆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用一种高瞻远虑的语气说道:“我现在最担心的倒不是计划出现什么闪失,毕竟真要是出了什么闪失,对美国人也是一种重创,我想他们在利益面前是不会轻而易举的让这次计划泡汤的。要知道这次计划的投入也不小,若有闪失,美国的损失也一定会很惨重。”
  蔡锷点头表示认同,他没有说什么,而是知道吴绍霆还有下面的话,于是等了一会儿。
  “我现在最担心的,”顿了顿之后,吴绍霆再次开口说话道,“那就是我们中国退出了同盟国阵营,而且还是以与德国有矛盾的理由来退出,到时候势必会与整个同盟国阵营发生纠纷。更何况我们之前在南亚得罪了英国人,只怕到时候一定是两头不讨好了。”
  “其实,”蔡锷若有所思的说道,“元首有这样的顾虑,终归还是担心我们中国实力不济,无法在外交政治上面与西方列强博弈。说到底,如果我们中国有足够的实力,根本不必顾虑这么多,要摆脱德国就摆脱德国,说不定还能因此而让协约国感到欣慰,从而化解我们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
  “你说对,正是因为我们中国实力不济,同盟国看不起我们,协约国也看不起我们。就连美国无非是因为有共同利益才走到一块。可是,话又说回来,一个国家的国力,可不是嘴巴上随随便便说说就能提高的。我制订的七年发展计划,仅仅是发展国力的第一步,甚至还需要下一代的努力才能完全加强我们中国的国力。”吴绍霆深沉的说道。
  “若是这样的话,或许可以制造一个假象来迷惑西方人。”蔡锷忽然说道。
  “制造一个假象……?松坡兄,你这是什么意思?”吴绍霆有些疑惑不解的问道。
  “如果按照我的意思来办的话,我们可以举行一场大型的阅兵仪式,向全世界列强展现我们中华民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蔡锷解开谜底的说道。
  吴绍霆思索了一下,古往今来的阅兵大多都是为了向外界宣传本国的军事力量,以此来威慑那些潜在的敌人。当然,他相信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并不弱,就算排不上全世界前十强,最起码也能进十五强。更何况中国的军事科技技术可以说已经到达世界先进的地步,航空战列舰、第二代战斗机以及其他许多已经研究成功的技术,这些足以震撼世界。
  当然,如果单纯是考虑技术保密的话,完全是没有这个必要的。
  毕竟中国的很多技术是与外国合作的,尤其是德国,基本上中国研发的军事技术大部分都与德国共享。相信各国的科技间谍也都早有窥探。
  中国实力真正虚弱的地方,是国民经济基础以及教育方面的落后。也就是说,中国在战略、战术上完全可以与列强一拼,但是却没有足够强大的后勤基础保证持续的作战。
  通过一次大阅兵仪式来向外交展示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军事素质,正好可以掩盖后勤虚弱的一面,而尽可能的展现具有优势的一面。
  再加上蔡锷所说的制造一个假象,阅兵的时候完全可以虚张声势,甚至可以将中国目前还没有研制成功或者不实用的一些武器也拿出来充门面,目的就是要让外国人误认为中国有很强大的科技力量,哪怕不能对外发动战争,保卫国土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倒真是一个办法,松坡兄,对此你有什么计划吗?”吴绍霆问道。
  “这也只是我刚刚想起来的一个念头,至于具体计划可能还要从长计议。不过既然是为了制造一个声势,让西方列强不敢小视我们中国,那我们一定要针对一些弱势的地方加以宣传。比如我们中国的海军,再比如后勤供应。”蔡锷提点的说道。
  “海军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太平洋舰队有模有样,完全可以参加阅兵。但是你所说的后勤供应能力,这该怎么体现?”吴绍霆问道。
  “我们可以让一些后勤运输车、运输飞艇和运输快艇参与阅兵,展现我们更先进的运输能力。”蔡锷想了想之后说道。
  “这样的话……太片面了一些,后勤不是单单只有运输这么简单。”吴绍霆喃喃自语似的说道,他知道西方列强不是傻子,后勤运输能力仅仅只是一个侧影,完全不能从中看出后期保障力量的方面。
  “总之,这件事只要元首下达命令,我一定会与国土防卫部那边详细磋商细节问题,尽量最到最好最有效果。”蔡锷说道。
  “好,你先去办,这件事总归是不会有坏处的。”吴绍霆深深的点了点头说道。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68章,军事博览会
  吴绍霆仔细斟酌了一番,最终说道:“就选在台湾吧。”
  蔡锷笑道:“元首真是打算大动作的干一场了?”
  吴绍霆点了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让列强知道我们的决心。在台湾举行阅兵不必遮遮掩掩,该怎么宣传就直接了当的宣传,所有措辞要求通俗易懂,就是要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有能力恢复主权,也就有能保证国家主权不受侵犯,甚至还有能力对外扩张。”
  蔡锷用同样郑重的口吻说道:“有元首这样的决心,这件事就好办多了。元首放心,我会安排好所有细节,务必举办一场震惊环宇的大阅兵。”
  吴绍霆笑道:“有松坡坐镇,我岂会不放心?”
  随后,蔡锷又向吴绍霆介绍了关于军事展览会的情况。对于这一个创意,吴绍霆感到很欣慰,也感到非常有可行之处。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盛会,但是在军事方面的会展则是寥寥无几。中国这次办一场官方的军事展览会,可以说是奠定了军事博览会的基础,也开创了军商合作的新方式。
  “不错,这个想法很好,如果这次展览会办的很成功的话,以后可以固定一个周期,定期举办一次。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军事展览会打造成世界级的军事贸易盛会,不仅是向外界展示我们中国的军工业技术,更是要为我们中国的军火商业拓展销售渠道。”吴绍霆一边点着头一边深以为然的说道。
  “既然能得到元首的首肯,此事必然大有可为。”蔡锷客套的说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次军事博览会又该如何展现我们中国的后勤实力呢?”吴绍霆转念想到这里,随即立刻问道。
  “在这次军事博览会上,我打算安排一些先进的后勤科技技术对外展示,同时还将公布一系列改良的军用成品。通过这些侧面的影响,来彰显我们中国的军事后勤保障能力,让西方人知道我们中国其实是有能力开展持久战的。”蔡锷解释的说道。
  “是吗?前不久中华门那边送来的国防科技汇总文件,似乎没有提到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中国现在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后勤科技技术,又有什么改良的军事成品?”吴绍霆问道。
  “上次那份汇总好像是海军部准备的,自然而然是以海军的汇报为主。再者后勤科技技术和改良军用品严格的不算是常规军事汇报的范畴,所以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总统府这边的重视。我也是前几天刚回到南京时才得知这方面的汇报。”蔡锷简单的说了一下。
  “原来如此,那你说说吧,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成果。”吴绍霆一边点了点头,一边问道。
  “南工那边正在研发一种军用工程车,基本上已经完成模具定型,到时候可以提前展示一下这一辆工程车。据介绍,这辆军用工程车可以用来铺路架桥,大大缩短了工时,同时还能参与排除地雷的战术任务。”蔡锷于是说道。
  “有这种事?南工那边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吴绍霆奇怪的问道,一般来说他对工业机械化的东西都很感兴趣,不过可能是南工不像广东兵工厂那样,张志诚是一个热心的人,巴不得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宣扬出来。
  “可能是工程车还没有完全研制成功吧。不过没关系,就算没有研制成功,反正摆在展览会上也不会有人知道,无非是虚张声势罢了。”蔡锷笑着说道。
  “你说的对。”吴绍霆点头表示赞同。反正没有研制成功不代表没有技术,只要技术在手里,一样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再者通过这次博览会招商引资,还能吸引国外资本投入发展研究,反而能够加快研究效率。
  “另外盛世龙腾公司也开发了军用卡车,上个月已经定型,只不过缺乏资金投入生产,而目前我们国土防卫部也没有这份预算,所以军用卡车一直处于冷冻状态。到时候正好可以通过军事博览会向外界推销一下,看看能不能引进一笔订单。”蔡锷继续说道。
  “这是好事,如果中华门那边有预算,还是要先准备一批军用卡车。之前我们的军用机车严格的说都不算是卡车,哪怕是用来运输士兵都显得马力不足。另外,之前我们给国防军配备的机车是戴姆勒公司的吧?”
  蔡锷略略思索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
  “戴姆勒公司只怕还打算长期跟我们合作,算了吧,现在我们中国有自己的工业技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盛世龙腾公司的卡车一定不能就此埋没下去,在这次博览会上面,让他们好好打点一下门面,把这口气挣出来。”吴绍霆再次说道。
  “这方面我会安排的。除了工程车和卡车之外,其他的一些机械化科技技术还在排列安排,暂时没有确定下来。另外,在军用品方面,我们安排了代替罐头的压缩饼干,新式陆军背囊、装备袋等等,还有一些新的战地医疗技术。”蔡锷接着说道。
  “很好,这些你稍后整理成详细的文书交给我。”吴绍霆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让蔡锷把所有军事博览会的细节都告诉自己,毕竟这个博览会仅仅还只是一个构思,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慢慢琢磨。他也只想了解一些比较突出的地方而已,通过这次军事博览会,把中国的军事优点放大,再把添油加醋的拔高一些弱项,实在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好的。”蔡锷点了点头。
  会谈结束之后,蔡锷没有多留,即刻返回中华门国土防卫部开始布置相关的工作。
  而吴绍霆则召集了国策研究室和外交部的众多幕僚,开始起草关于退出同盟国阵营的相关文书,这是一件不容小视的事情,任何措辞都有可能影响中国在欧洲人的形象。
  不仅如此,在商讨相关文书结束之后,吴绍霆还召集了王云、王长龄等情报单位的主管官员,向他们吩咐今后针对欧洲的情报工作,尤其是要在正式退出同盟国之前,把常驻欧洲的各个情报站进行重新安置和转移。
  进入九月份之后的中国,一直都在为华盛顿计划紧锣密鼓的准备着。这是一场决定全球各国命运的大事,一旦成功就能顺利的改写亚洲未来的发展道路,也会彻底在欧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九月十一日这一天,王长龄匆匆的来到总统府会见了吴绍霆,告诉吴绍霆宋教仁的船只已经抵达日本,有可能七天之后就能到达中国。
  吴绍霆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处理华盛顿计划,那么是空闲多余的时间也得用在发展国内的各种事务上面,几乎已经把宋教仁的事情抛诸脑后了。当初德国人秘密制造“上海阴谋”事件,为了谨防德国方面利用宋教仁来颠覆南京中央政府,他这才紧急命令宋教仁回国。不过经过“上海阴谋”之后,吴绍霆已经下定决心进行一次大手笔的回击,所以宋教仁这个时候回不回国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件事先前倒是忘记了,不过无妨,渔父兄回来终归是一件好事,我会另外再安排一下。”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
  “元首,宋先生回来了,当真不能随随便便安排。您一定要造作打算才是。”王长龄看得出来吴绍霆对这件事缺少准备,忍不住加强语气提点道。
  他是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当然知道宋教仁在中华民国政治界的影响是什么,也知道吴绍霆与宋教仁各自代表的立场。不得不说吴绍霆与宋教仁依然是两类人,甚至可以说,如果真正能威胁到吴绍霆统治地位的人,放眼中国也只有宋教仁一人了。
  之前吴绍霆委派宋教仁出任美国大使,其目的就是要让这个威胁远离自己。可是现在宋教仁回来了,该怎么安排当然不能再随心所欲,一旦有什么处理的不恰当,必然会引起宋教仁的反对。而宋教仁一旦站出来反对吴绍霆,那就是国民共进会的内部问题,也会造成外界其他政治势力蠢蠢欲动。
  要知道,如今宋教仁的号召力可远远要比中华革命党厉害,更何况宋教仁在地方依然有不少实权势力的支持,真要掀起风浪来一点都不难。
  “我知道。”吴绍霆平静的说出了这句话。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处境,到底是中华民国需要吴绍霆,还是吴绍霆需要中华民国?正如同在南北战争之初那样,他曾经雄心壮志的许下诺言,要为中华民国谋福利,要为中华民族谋福利,而不是因为个人权欲所以才要走独裁这条道路。
  他相信,宋教仁是信任自己的,或者说也只有宋教仁才是唯一理解自己的苦心。
  无论是在国会,还是在北洋公党,很多人之所以支持吴绍霆走独裁的道路,完全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只有宋教仁是相信吴绍霆是要采取中央集权来更好的为国家带来发展,这是一种本质上的区别。
  吴绍霆现在考虑的,那就是自己究竟是不是违背了当初的志愿,又或者是不是背叛了宋教仁对自己的信任?而要考虑这个问题,那自然得想清楚“权力”这种东西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对自己来说是否真的恋恋不舍。
  他必须好好的考虑清楚这件事,也要郑重的理清楚头绪,自己绝不能因为成为掌权者而失去了理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