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_分卷阅读_252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_分卷阅读_252

  秦楚小声说道:“有人查到,定北将军唐朔早在三年前受过一次重伤,后来几场战役中又受了伤,如今全身病痛,守着边苦之地,没能好好养身子,体力不支,打仗输了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世人只道常胜将军,却不说打了一次败仗便什么也不是的将军到底是如何辛苦的,于是唐朔好几次被人提及,便是唐家两儿子也主动请缨去往边关帮父亲镇守。”
  “皇上已经准了二人,却同时也为燕北担忧起来,后起之秀中,就无人能顶这四大将军的,四大将军之中就数唐朔的年纪最大,他也不能扛几年了,是时候培养下一批才将才成了。”
  周寅听了秦楚的话,想到父皇在御书房里发脾气的场景,他也有些担心,然而眼下只是打了败仗,并没有失城池,所以朝堂上虽是怕着倒也不惊慌。
  “秦楚,听说大哥在定北将军名下,可是派人去查过了,大哥根本不在。”
  周寅看向秦楚,这事儿还真不好同燕儿说。
  秦楚也是早就派人去燕北打听过,虽然没能像周寅那样直接相问,但显然答案两人是一样的。
  周寅和秦楚都怀疑于英改怕是死了,毕竟当年被征走的壮丁中,有不少壮丁是有去无回的。
  不过周寅也不甘心,还是派关牧仔细在各地打探一番,万一流落到地方军营也说不定,只是于英改要是没有死,那为何几年不曾写信回去呢?
  打仗不是闹玩笑,真刀真枪上战场,真若是死了也就死了,只是周寅和秦楚都担心于书燕受不了。
  秦楚听后却是说道:“二哥,此事先不要告诉燕儿,她才在京城,恐怕受不了打击,还有于家长辈也是,当年也是我一时疏忽,想来若是咱们猜测的那样,那我可就是于家的罪人了。”
  秦楚一想到媳妇儿,心里愧疚,前一世他也曾寻过的,于英改一直没有消息,虽然前一世他投靠的是定南将军门下,这一次变成了定北将军门下,他担心有些事恐怕难以改变,包括他自己的事,他都万心小心谨慎着。
  周寅点头,想到妹妹,又想到了妹妹想出门踏青游护城河的事,再看秦楚,如今基本住在宫中,难得出宫陪在秦家人的身边,看来妹妹的这个愿望,只能他去实现了。
  第606章 御医给杨许宁看病
  第二日,下了早朝,周寅将英国公请来太子府,先是在太子府一起吃了饭,英国公杨忠还不知道太子是何意,周寅却是开了口:“听说国公府上有两位未出阁的姑娘,二姑娘较活泼,会四处走动赴宴,倒是不曾见到大姑娘参加京城的宴席。”
  杨忠忽然听到太子殿下关心起他府上的两位姑娘,感觉有些怪怪的,莫不是太子看中了其中一个女儿不成?
  杨忠如实答道:“大女儿从小体弱多病,不能吹风,所以很少出门。”
  周寅一听,却是一脸关切的说道:“英国公也是为国操劳的功臣,既然大姑娘不舒服,便派位御医前去把脉,并从东宫库房里送去几支养身的好药材过去吧。”
  于是太子不待英国公反悔,便下令叫身边的汤公公去传话,那汤公公也有眼力见的,立即退下传令了。
  于是英国公又在太子府上呆了一会儿,等那御医来了,才离开太子府。
  英国公心中疑惑,却也不好多问,只好将御医和太子府赏下的药材一并带入国公府。
  御医来了后便直奔后院,给杨家大姑娘诊脉去,为此英国公也跟着一同前去的。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杨府主母的耳中,梁氏吓了一跳,太子居然给大女儿派来了御医,还赏下了药材,莫非那日宫宴上,太子看中的实则是大姑娘不成?那日大姑娘就坐在她们的身后。
  梁氏一想到这儿,气得脸都白了,不过就一场太子宫宴,平素都不曾参加过京城宴席的大姑娘,竟然能入太子殿下的眼?瞧着大姑娘也就这模样,到底是用了手段?
  梁氏立即起身,正要去往后院,却是被身边的嬷嬷拦住,那嬷嬷连忙劝慰道:“夫人,您此时不宜前去,一但御医查到大姑娘根本没有病,家主必定怪罪于夫人,夫人还是想想这事后该如何解释。”
  梁氏这几年阻止大姑娘参加京城任何宴席,不想她出门亮相,才导致大女儿十八岁还不曾嫁出去,尤其她故意在外头传大姑娘身子羸弱,小时候被大师算过命,可能活不过二十岁,这事儿原本在私下里传的,家主也是不知道,但正因为这样,大姑娘才没有人敢上门提亲了。
  而且她一直不让大姑娘出入宴席,也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儿,没成想忽然来了一个御医,莫不是家主在哪儿听到了传言不成,要是那样,可就不是好事儿了。
  呆会家主知道大姑娘身子好好的,必定找她来算帐,于是梁氏被劝住了,折身回太师椅中坐下,心思转动,心想着她该如何去圆了这个慌呢?这么些年家主不管不问的,这么突然一问,可就要出大事儿的。
  而这边杨许宁的小院中,杨许宁在刺绣,整个人精神无比,那御医与英国公忽然进来,她还吓了一跳,父亲为何带御医来了?
  御医一看到杨许宁这好气色,便是脚步一顿,问英国公:“国公爷家的大姑娘平素是哪儿不舒服?”
  英国公不疑有他,直接回答道:“就是身弱吹不得风,以前跟着出过门,一回来就得请大夫,还得吃好几日的药才能恢复。”
  御医一听,心中立即起了疑惑,这不对劲,绝对不可能的。
  御医上前要把脉,英国公安排女儿坐好,杨许宁自己觉得自己并没有病,而且她以前也只有嫡母曾请过大夫给她例行问诊,后来她不怎么出门后,嫡母连例行问诊也就免了,她也落得轻松自在。
  御医把了一会儿脉,而后又问了杨许宁的起居饮食,随后就不说话了。
  御医收起药箱,与英国公借一步说话,英国公看到御医凝重的脸色,以为大姑娘得了什么重病,心都提了起来。
  在孩子不到五岁的时候,他便将孩子送去了巴东郡,为了不让人知道,他故意说孩弄丢了,实则是将她藏在巴东郡的永安寺里静休,他知道亏欠女儿太多,只是当时夫人的死对他打击太大,而且他觉得夫人死得有些蹊跷,那会儿他在外头打仗,无暇顾及家里。
  只是这些事岂能告诉女儿呢,一个女儿家的,也帮不了什么事儿,所以她不知道更好,何况也只是他的一个猜测,毕竟当年他为一员大将,不能顾及家人,在妻子难产之时有人下手,他根本无法查到这背后之人,他在京城里得罪的人不少。
  为了护住前妻唯一女儿的性命,他才出此下策,好在女儿活到了今日,也算是对前妻有一个交代,要是女儿能顺利的嫁人,那就完满了。
  御医与英国公来到小道上,这儿很是僻静,御医方说道:“国公爷可曾问过大姑娘,平素是如何染上风寒的?”
  英国公一脸的疑惑,“这女儿家的病痛,我做为父亲也不好细问,自是由我家夫人代为问的,我家夫人也很细心,每次但凡女儿有半点儿不舒服,都会请来大夫的。”
  那御医却是沉思,而后又问道:“我听说大姑娘不是如今的嫡母亲生的?”
  英国公一听到这话,起了疑心,也有些不高兴,一个御医,怎么可以这么嘴碎,如今杨府的嫡夫人的确是大姑娘的继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那御医见国公爷有些不高兴也不好细说了,只好说了杨许宁的情况,“国公爷放宽心,大姑娘能吃能睡,身体很健康,我瞧着太子殿下赏下的好药材可以暂时收入府库中,等哪日能用上再吃,眼下大姑娘不但能出门吹风,便是去护城河上泛舟都不成问题。”
  “大姑娘在姑子当中十八岁虽说是适婚的年纪,可是孩子也只有十八岁,十八岁的孩子本就是该蹦蹦跳跳身体健康的时候,国公爷完全不用担心她的身体情况,若是以后还有什么事儿,国公爷可以直接来找我便是,我敢为大姑娘作保,保证没事。”
  御医说完准备要走,英国公的心头更加的疑惑起来,他不好再留御医,只好亲自送出国公府,随后英国公安排管家给后院的大女儿递个话,只说御医今日为国公府例行问诊,大姑娘无事,以后也可以出府赴宴,只须向主母报备即可。
  英国公安交代好管家,便直接去了主院见梁氏去了。
  第607章 杨府亲事
  英国公杨忠匆匆来到主院,梁氏见状,连忙起身,来到丈夫身边,就要为他解下外衣,又是温柔的问他可辛苦。
  然而英国公不像往日那样的面色温和,今个儿他却是面色严肃的看着妻子,半晌才答非所问的开了口:“为何要说宁儿身体弱经不过风寒?”
  英国公如此严肃,梁氏心头一惊,眼神看向别处,却是嗔了丈夫一眼,有些委屈的说道:“姑娘家的,身体弱也是常事,夫君为何这么问?我怎么就说谎了,莫不是夫君还找大夫过来瞧过了?别看宁儿如今身体好,那可都是我费了心思将她养好的。”
  “对,今日御医来过来了,他给宁儿看病,告诉我宁儿身体很好,能出门行走。”
  英国公推开妻子的手,自己脱下外衣。
  梁氏的手僵在半空,而后放下,有些委屈的说道:“夫君这是在怀疑我么?我知道继母难做,稍有不对都是我的错,宁姐儿小时候身体便弱,夫君也是知道了,回来的这几年,宁姐儿见不得风,我也是好生养着她。”
  “如今御医说她身体好了,合着夫君是怀疑我说了谎不成?早知道一开始就该叫御医来看看的,也免得我落下这么一个罪名来。”
  梁氏作势要哭,英国公皱眉,女儿并不是梁氏口中所说的弱不经风,这中间明显有不对劲,但此时也不追究的时候,英国公只好说道:“以前怎么样我且不说你,但是以后,但凡有宴席,你必须带上宁姐儿,还有你是继母,不想别人怀疑你偏心,就为宁姐儿找门亲事去,宁姐儿不嫁,二姑娘也不能嫁。”
  “夫君。”
  梁氏一听自家女儿不能嫁,那还了得,先前丈夫可不曾这么说,这是明显的偏着大女儿去了,再说大女儿托到了这么大,眼下可不是想嫁就能嫁的。
  很快梁氏想到了先前入过府的许公子,于是说道:“夫君不是上次带一位许公子入府,我瞧着那位举人不错,将来也必定是前程无量,而且大姑娘这是低嫁,将来也不会受委屈,夫君何不定下这门亲事。”
  英国公一听,有些犹豫,女儿越来越大了,再不出家就是个笑话了,英国公正为着此事愁着,听到妻子的提议,他又想起许晋,倒也是个人才,于是说道:“许晋此人人瞧着还不错,只是既然是要将女儿许配给他,那自然得调查清楚的,我已经派了人去巴东郡,想必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到那时若是成,就定下这一桩婚事。”
  梁氏一听丈夫居然派人去查许家人,那可等不了,一但查到那些事,这婚事就黄了,大姑娘不嫁出去,二姑娘就不能嫁出去。
  梁氏想到这些,连忙开口说道:“夫君,我瞧着许公子是个人才,也是个正人君子,查一查的也不过就是走过过场,夫君行军打仗多年,不会看错人的,不如早些定下来,也免得夜长梦多。”
  英国公犹豫不定,又在梁氏再三劝说之下,英国公决定找许晋说说此事,同时也找人定个大喜日子。
  大女儿他亏欠的太多,这一次他要风风光光的将女儿嫁出去不可。
  梁氏见大姑娘的婚事成了,高兴坏了,想到许晋那样的人,只要她夫君与他去说婚事,那是必定会答应的。
  第二日英国公便将许晋叫了来,许晋很有礼貌,得知婚事,他很高兴,当场就跪下叫岳父了,倒是令英国公有些意外,而后便是找媒人提亲,定婚期,一套流程走下来,最短也得六七个月去。
  如今已经定下了人选,英国公是不怕了,女儿再在家中多呆几个月更好,他也有些舍不得。
  府中杨许宁得知父亲想将她嫁给许晋,她心情很是低落,她这一生从来不曾违抗过父亲,可是这一次她竟生出违抗的心思来,她不愿意嫁给许晋,于是她破天荒的来到主院找父亲,没成想父亲不在,却遇上了继母梁氏。
  梁氏一脸不怀好意的笑看着杨许宁,听到杨许宁不愿意嫁给许晋的话,她反而哈哈大笑,“你嫁给谁不是你能定的,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况你已经十八岁,若是不嫁,家里人虽不至于坐牢,却是要受御史弹劾,会成京城里的笑话,如此对你又有什么好处。”
  “倒不是你顺了你父亲的意,将来你父亲念在你是嫡长女的身份,必会给你不少嫁妆,有了这些嫁妆,你也算是能平稳的度过一生了。”
  梁氏收回目光,心里却巴不得这个长女赶紧嫁出去,至于嫁妆,到时还不是捏在她的手中,如果她不反抗,她或许还能给她多一点儿。
  然而两人的对话正好被要入门的杨平琳听到,她三步并做两步的进来,问道:“大姐要嫁人?嫁给谁?”
  梁氏看向女儿,朝女儿使了一个眼色,然而杨平琳根本不听,心里却是郁闷,她已经猜到是谁了,她不是明明阻止了的,为何又成了?
  梁氏只好说道:“你一个姑娘家的,知道这些做什么,还不快回院里去。”
  杨平琳心头不舒服,她却是看向杨许宁,问道:“你是不是嫁给许公子?”
  杨许宁有些错愕,看来是继母说的,不然妹妹怎么知道的。
  杨许宁点头。
  杨平琳却是气愤转身出了门,许晋竟然骗她,说是要上门提亲的是她才是,怎么会答应她姐姐的婚事?
  杨许宁却是经继母一说,无法反驳,不能见到父亲,与继母说自是没有用,杨许宁心头始终只有一个面孔,那就曾经在那青山院的深林里救过她一命的太子,她知道是自己奢想,如若不能嫁给太子,那她嫁给谁又有何区别呢?
  她一脸失落的回到自己的小院,露珠见主子不开心,于是建议道:“老爷说了,以后姑娘可以出门,要不咱们出门去找于姑娘,于姑娘懂得多,她一定能帮咱们想想办法的。”
  一听到于氏,心头郁闷的杨许宁终于动容,立即带着露珠准备出门去。
  第608章 史氏在京城准备做生意
  杨许宁与露珠从府中出来,倒是无人敢拦她,随后坐上马车便往于家小院去了,一路上杨许宁心神不宁,她要如何说得出口呢?
  两人到了于家院外,下马车的时候,正好街道对面的秦家院里三媳妇史氏开门出来,一看到于家院外停着的马车,瞧着还挺华丽的,她有些疑惑,不由得驻足看了看,看到那马车上的府徽,上面写着杨府,也不知是什么人家。
  史氏就看到马车上下来的杨许宁主仆,两人那模样瞧着像是哪府的千金,史氏呆了呆,于家人才来京城没多久,他们一家怎么认识这样的人家?倒是有能耐。
  史氏见主仆两人入了于家院,看到于书燕一脸笑容的将人迎进去,史氏也不好再看,于是上了马车往街头去了。
  史氏来了京城几个月,一家人坐吃山空,可不是好主意,她在庾县能赚到银子,难道在京城就不行么?她这几日天天上街,就是为了寻找商机,她看着街头的铺面小吃,还有走商小贩,随便一点儿生意都赚的不少。
  只是她也知道婆母是绝不会让她出来做生意的,所以她得寻一门生意,能瞒得住的就好。
  史氏手头是有银子,只是再这样下去手头的银子用得也不宽裕了,她也不想派人回庾县娘家拿钱吧,何况史氏从小到大就不曾吃过银子的苦,手头总有银子花销,要是叫她省吃俭用,她做不到。
  史氏在街头转了一圈,看着一家一户的生意做得如此行销,眼都看红了,要是自己也能做生意,必能在京城里过得好好的,京城遍地是金子,比庾县不知繁华多少倍,而且生意门路也广,只可惜了。
  史氏带着银叶来到一间面馆前吃面,顺便歇歇脚。
  面馆里客人极多,正逢午饭时分了,史氏正东张西望,就看到面馆外有乞丐,那些乞丐听着口音有些像巴东郡的人,于是史氏叫银叶过去施了几碗面给乞丐,那些人朝史氏看来,而后抱着面碗走了。
  史氏吃着面,面还没有吃完,忽然一群乞丐跑了过来,他们来到面馆前,那面馆的东家瞧着忽然涌来这么多的乞丐吓了一跳,心想着都是这位客倌给惹的祸,做什么好人,这下好了,他们都来要吃的了。
  史氏也没有想到京城如此繁华之地还有这么多的乞丐呢,不过这些人当中有人是带巴东郡的口音,也有别的地方的人,而先前吃过面的乞丐却是朝史氏指了一指,所有的乞丐都可怜巴巴的看着史氏。
  史氏心头虽是不舒服,可是人是她惹来的,也不能害得人家面馆无法做生意,于是从银袋里拿出一锭银子,叫东家只管让他们吃,不够的银子全部算她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