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汴京春深(庶能生巧)> 汴京春深(庶能生巧)_分卷阅读_501

汴京春深(庶能生巧)_分卷阅读_501

  梁老夫人原先是借此把吕氏放在翠微堂里,免得她急糊涂了出去找娘家人替孟存脱罪,也怕她一时想不开,有六娘看顾着也放心,没想到她这么快便明白了利害关系,便安慰她道:“既然张相公说了不累及家眷,你且安心。”
  吕氏却道:“只是阿婵吃了这么多苦,媳妇实在心疼。当年我哥哥家的英瑞属意阿婵,我爹娘和兄嫂也愿意亲上加亲,只是郎君拦着不肯。如今英瑞一直还未娶亲,若是娘也觉得妥当,媳妇明日就请官媒——”如今回头思忖,只怕当时孟存心里就有太子妃的念想了,她心中悲凉莫名,更拿定了主意。
  “娘!”六娘羞窘之极,难堪地强忍着眼中的泪,打断了吕氏的话。
  梁老夫人却长叹了口气垂眸不语。眼下阿婵若能嫁去吕家,自然是最妥当的,只是当年的吕英瑞一介白衣,阿婵配他实在是委屈。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吕家却又未必情愿。若开了口吕家不应,只怕连亲戚都难做了,对四郎他们更为不利。
  杜氏明白当中的利害关系,柔声抚慰六娘道:“阿婵,你也莫要羞臊,你娘顾虑得甚是。若换作大伯娘,我会这么为女儿打算。大赵律法,罪不及出嫁女。你外翁家书香门第,又是自家至亲,你嫁过去你娘和老夫人也才放心。”
  六娘掩面低泣起来。
  程氏看着梁老夫人的神情,笑道:“娘可是担心吕家未必情愿结亲?这有何难?阿婵虽是再醮,可宗正寺不是都抹去了么,自家亲戚摊开来说,难不成还不懂这个理?何况阿婵和阿妧倒比阿姗和阿妧还亲一些。吕英瑞以后便和官家做了连襟呢。日后阿婵得个诰命,在吕家有谁敢看低她一分?对了,阿妧,张相公待我们孟家最是亲厚,若是由他保媒才好。”
  吕氏站了起来,几十年头一遭朝着程氏深深拜了下去:“还请弟妹和阿妧帮着阿婵——”
  六娘七娘和九娘赶紧上前扶住吕氏。
  六娘转身走到罗汉榻前,在脚踏上跪了下去:“婆婆,娘亲还有伯娘三婶真心爱护阿婵,阿婵无以为报,但阿婵实在无意谈婚论嫁。”她眼睛肿着,眼神却清明坚定:“自从洛阳死里逃生后,阿婵只有一个心愿,盼着爹爹能幡然醒悟,盼着娘亲能平安归来。阿婵愿皈依佛门,替爹爹之错赎罪。”
  吕氏大惊:“阿婵!”死死抓住九娘的手才没再倒下去。
  六娘握住梁老夫人的手,柔声道:“婆婆,阿婵不孝。但此念由来已久,并非异想天开,待哥哥们回来照顾母亲,待爹爹的事平息,阿婵再无牵挂,日后在佛祖跟前,天天为婆婆为娘亲祈福祝祷。也只有这样阿婵才能安心度日。求婆婆成全。”
  看着最亲的孙女在自己膝下恳求要出家,梁老夫人闭上双眼,泪湿衣襟,再睁开眼,伸出手轻轻抚了抚六娘的脸颊:“你娘也是担心你,我们都先不提这事了,日后再议罢。眼下先等你哥哥们回来,跟着阿妧及笄,你不是要做赞者的么?然后就要过年了,你可是答应了要给婆婆做个抹额的——”
  六娘抱住老夫人,侧过脸靠着那双温暖的手,低声道:“记得呢婆婆,阿婵已经画好花样了。”
  吕氏无力地靠在杜氏身上抽泣起来。老夫人这是同意阿婵出家的口气啊。她怎么舍得!
  梁老夫人看向翠微堂大门口掩得密密实实的夹棉锦帘,喃喃地道:“过完年,三月里阿妧大婚,你也得陪着她吧?跟着浴佛节,也该陪着婆婆和你娘去大相国寺礼佛是不是。还有端午,婆婆最喜欢你自己做的红豆沙粽子,你得多做几个——”
  她苍老的声音温柔絮叨,却再也说不下去了,泪水滴在六娘的手上,慢慢下滑。
  ***
  翠微堂的灯火到了亥时暗了下去。吕氏和六娘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实在疲惫不堪,才躺下歇息。
  安息香熏得暖如春-日的室内静谧又安宁。吕氏紧紧攥着六娘的手,又无声哭了一刻钟,才昏昏沉沉睡了过去。六娘慢慢将手抽出来,起身看了看吕氏眉头紧皱的睡颜,屋里的地暖热又燥,她额头上密密一层细汗。
  六娘轻轻下了床,将盖在两人被子上头的大锦被卷了挪到床尾,坐在床沿默默看了母亲片刻。她在洛阳宫中的时候,只见过母亲两回,可是真的毫无怨言吗?也不是。她被下了药,被挟持着嫁给赵棣时,她也是怨过的。娘为什么不能救救她,不能帮她,不能反抗爹爹和阮玉郎,她不明白。她被送出门的时候,一直看着娘亲,可娘亲却只是让她入了宫好好侍奉太皇太后。
  披了件薄袄,屏风外的罗汉榻上铺着金盏的被褥,搁在一旁的矮几上,针线框里的东西还没收拾,给程氏肚子里孩子做的小帽子还没绣上花,婆婆的抹额花样子是万字团花纹,理好的金线整整齐齐搁在上头。
  她刚拿起那缕金线,槅扇门被推了开来。金盏提着暖瓶走了进来,福了一福小声道:“娘子怎么起身了?这件小袄薄得很,奴给娘子换一件。”
  六娘由得她给自己换了件长袄,问道“阿妧回去了么?”
  “奴亲自将九娘子送出翠微堂的。九娘子说明早再来绿绮阁。这是玉簪送来的燕窝,娘子趁热吃了罢。”
  六娘微笑道:“这个婆婆每日也逼着我吃,你没说么?还让听香阁这么忙活,怎么好意思。”
  “这是九娘子的一片心意,娘子需领着才是。”金盏给琉璃灯里添了灯油:“何况玉簪说了,这是官家送给九娘子的,都是宫里头最好的。”
  金盏服侍她用完燕窝,忽地开口道:“若是娘子执意要出家,奴和银瓯也是要跟着去的。”
  六娘一怔,叹了口气:“你们——这是何苦?我自会好生安置你们的——”
  金盏笑着把碗盅收了:“这也是奴婢们的一片心,娘子只需领着才好。”
  槅扇门轻轻开了又关。六娘出了会神,起身走到西窗长案边站定了,一只玉兔灯笼,乖巧地趴在书架上看着她,似乎在问她为何要出家,又似乎什么也没说。
  从秋到冬,北地苦寒,风雪交加,军中条件极苦,不知道他还好不好。六娘伸手轻轻摸了摸玉兔的长耳朵,将旁边竹篮上的丝帕揭开来,里头的豆沙月饼早分着吃完了,此时她却后悔了,如果留上一个半个到现在,吃起来应该很甜很甜。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那灯,那人,从此心头珍藏,已经足够。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出自欧阳修《诉衷情》。
  小剧场:
  赵栩:呵呵,你老婆要出家了,中国最英勇选手。
  九娘:六郎?
  赵栩:哦,章叔夜,吾已下旨,度牒紫衣今年停发了。
  章叔夜:多谢圣人。
  赵栩:喂?
  九娘:来,六郎,我们谈谈。
  赵栩看着章叔夜匆匆而去的身影,低声央求:谈话就不要了,弹琴好不好?
  九娘脸红着唾了他一口:不要脸
  哎,阿妧别走啊,不弹我的琴,谈谈情也好的——
  第364章
  第三百六十四章
  这场雪一过, 没几天便进了腊月里, 俗语说三九四九冻破石头,汴京城虽然没冷成黄河一带那般, 汴河却也结了冰。漕运的船只自十二月起便泊了岸, 待过了年入了七九才会再度南下或北上。虹桥码头上没了熙熙攘攘的苦力和役差,连卖吃食水饭的摊子也都撤了。
  腊月初八,街巷中三五成群的僧尼往来念佛,带着银盆或铜盆, 里头坐着金铜或木雕的佛像,浸在香水中, 杨枝洒浴,逐门逐户地教化。各大寺庙均开了浴佛会, 信徒们排起长长的队等着领粥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