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穿越>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_分卷阅读_85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_分卷阅读_85

  等虞世南来了,听到他说起长期发表文章的事情,李总眼珠一转决定自己也办报纸,到时候他可以每期都写些话给百姓们。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主意好,内心感叹也只有他这种千古难得一见的好皇帝了,才能做到越过一切障碍直接同百姓交流。
  李世民自去年就学聪明了,用王珏的东西得先跟人家打声招呼,若要求不过分,没有不答应的。这回被派出去的内侍没抱怨,就算去南山宣旨的活儿再尴尬,也比在这没完没了的通传哪个大臣求见好,这么一下午他嗓子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没有遇到所谓的尴尬,因为内侍到南山时扑了个空,一直在守孝的王县伯居然出门去了。给弟子们放一下午假后,王珏便独自往墨家堡而去。
  黄文来信打听赵德言这个人,李承乾派人去调查后愣没查着。按黄文信上的描述,这样的人可不该是无名之辈。想到墨家那也没有消息传来,王珏急得自己上门去问。
  墨家堡堂屋内,孟襄连着墨云和三位长老,同王珏一起无奈叹息。不出所料,墨家将关于赵德言的描述,和黄文来信背后的画像传至隐在民间同门处,竟无人能查得此人的消息。
  王珏皱眉猜测道:“难道赵德言是假名?”
  墨家三位长老都不吭声,他们与百家派交好的情况下竟帮不上友人,好面子的老人家们都快郁闷死了。王珏正想着实在不行就去宫里问圣上,反正边关县令上报黄文越狱的事情时,她就将对自家弟子的惩处安排跟李世民报备过。
  正在她要起身告辞时,一直拿着人像猛瞧的孟襄突然开口说道:“长老们可还记得,咱们十年前在边关遇到一个神经病的事情?虽容貌体态与那会儿不同,然而你们看看这画像上此人拇指与食指的比例,当初我还因此嘲笑过他呢。”
  墨云懵懂,三位长老则是拍案恍悟,“原来是他!!!”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9章 报纸发行
  百姓们眼尖着呢,从李承乾带师弟们进城时,就有人关注着他们的动向。眼瞧着他们进出好些大臣家中,被拜访者送客后又不约而同地往皇宫赶,大家皆预感又有趣事发生。
  经大嘴巴程咬金广播,长安百姓又听得两个新词-文学社、报纸。果不出吴村长所料,自弄清这两个词汇是何意思,整日有大批人到南山村晃悠。来者皆要在随园待一会儿,又到文学社外转一圈才肯归家。
  发榜次日,晋江文学社陆续收到很多来信,其中大部分是随园书生们的投稿。也有百姓写信来发表建议,信件末尾往往还带着小故事。这可把长安城内靠代笔写信为生的人乐坏了,平日冷清的小摊这几天竟排起长队来。
  李承乾到工部要来一套活字印刷工具,文学社众人用半个月时间筛选来稿和排版印刷,晋江文学报第一版终于顺利与大家见面。
  《晋江文学报》作为报头,位于报纸顶端居中处。报眉在报头下方,用来刊登报纸创刊日期和出版日期。再下方就是通常放置头条的位置,这个板块原准备用以发表李晋江的连载文章,这期则放了长孙无忌等文臣写的文章,头版右下角的倒头条处放着程咬金和秦琼的大作。
  除了这两处固定位置,剩下主要分三大部分,分别是郎君板块、娘子板块和黄口板块,乃用性别和年龄来筛选出目标人群可能喜欢的作品,再分区域刊登在报纸上。值得一提的是,在报纸中间有个竖着的长方形细版块,上书:广而告之,欢迎合作。瞧着下方是对南山村建筑队的推广和介绍,心思灵敏的商户们立刻猜出此版块是作何用途。
  报纸有很多出售点,包括随园、书肆、客栈等地。百家派师徒总是无意间使出饥饿营销的策略,自知道报纸一物后百姓们期盼多日,投信者们都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被选中、自己的建议能被采纳,综上种种使得首次印刷的三千份报纸上市后一个时辰内便被抢购一空。
  继《兰陵王面具》火爆销售后,说书人再次活跃起来。各酒馆、客栈内都有人拿着报纸诵读,王珏和李晋江的话本让这一行业内的很多人身价倍涨,据说有好些说书人给他们立长生牌。往常这时候商家们都会笑眯眯地在店里数钱,今日却很少看到知名店铺老板们的影子,能做到行业顶端的无疑都是人精,他们看到报纸后第一时间就赶往南山洽谈业务去了。
  除了喜欢凑在一起讲八卦,享受热闹气氛的百姓们,西市还混进很多李世民和大臣们派出的探子。李总和部分大臣是为打探报纸这一新鲜事物的受欢迎程度,另有接到邀稿的人则是派仆从探听一下民间对他们作品的评价。
  说到对作品的评价,百姓们的口味还真不一样,好些人都因此吵起来了。
  李晋江脑残粉,“长孙尚书不愧为开国功臣,其眼光与见识绝非常人能比,光看他独具慧眼瞧中李郎君就可知其眼光自有独到之处。”
  “我虽不讨厌李郎君的话本,却觉得你们仅因长孙尚书抬举李晋江就这般夸赞,实在过于偏颇了。瞧瞧孔祭酒和虞大学士写的文章,这才是时下儿郎们该学习的典范。”此乃面红耳赤义愤填膺的书生一枚。
  另有一魁梧汉子凑热闹,“你们说的那些人,写起文章来啰啰嗦嗦,若不说些我等听不懂的词汇便显不出他们学识渊博了吗?瞧瞧人家程将军的文章多好,朗朗上口轻松易读还说得十分有道理。”汉子说完,啪地一下把报纸拍在案上,露出程咬金的大作《老夫教你怎么做人》来。
  本来争执的双方是在讨论似长孙无忌这种心机大叔好,还是孔颖达和虞世南这样的学术帝棒,没想到半路竟杀出个程咬金的忠实拥护者来。这哪行,对读书人来说,有程咬金参与的事情就等于降低档次。
  三方正要再吵之际,还有嫌不够乱的。王家绣娘们今日休假,听热闹的当会儿发现他们居然全都不提秦将军,几个小娘子气得也过来拍报纸了。啪啪啪,三张报纸拍在案上,“要我们说,秦将军实属大唐少有的文武全才,这全才自然比人才要好。瞧瞧文章标题,《杀手锏》怎么看都比《老夫教你怎么做人》、《论新文学》和《猜题》厉害。”
  别说,这几人还真没白在王家混,说起话来也是有理有据。只不过对他人来说,这理却净是歪理。书生们瞧着几个娘子仰着下颌尽显得意,气得他们直喘。
  一个嘴欠的汉子说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夫子诚不欺我。”
  这下撞枪口上了,王珏授课时绣娘们往来也能听上几句,关于汉子说的这句话有人恰巧听王珏给房遗爱解释过。书生们瞧着几个娘子胸有成竹的样子就知道要坏事儿,暗骂那汉子什么都不懂还充文化人。刚想出言解释就被小娘子们抢了话,原本轻声讨论的场景竟发展到客栈内的来客们皆参与争论起来。
  没办法,主要客栈内隐藏着很多出来打探消息的人,听着他们提起家主又讨论谁最有本事这样的问题,便是一开始只偷听最后也忍不住过去参战了。
  除了小部分地方发生这样不和谐的事情,更多人则在讨论报纸上的小说。由于没收到类似寓言的小故事,李晋江将王珏讲过的《狼来了》放上去,以此举例说明此版块需要何种内容。除了为人爹娘的对王珏交口称赞,另有人在读郎君和娘子版块强推的两篇连载故事。
  这两个故事都是李承乾拿给李晋江的,瞧他那神秘兮兮的样子,师兄弟们皆好奇着猜测两个故事到底出自何人之手。并非因熟人提供才给强推,这两个故事写的真心好。
  其中一个书名为《自古游侠多豪情》,这是一篇别出心裁的江湖小说,写着汉末时几个游侠儿为民族到边关抗匈奴的故事。另一本故事叫《宫女上位记》,此为架空宫斗小说。想到之前去长孙尚书家发生的事情,师兄弟们皆猜测前者是长孙冲所写,至于后者没准是宫中某位娘娘的大作。
  再看南山这边,由于前些日子在墨家堡解决掉心头担忧的事情,王珏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怕弟子不懂得经商之道,她在课后特意来到山下的晋江文学社压阵。
  “新鲜事物在初始时最受关注也最容易获利,就像众位做买卖推出新产品一个道理。报纸上的广告栏只有那么大地方,我们虽有心帮众位宣传却奈何局限太大,谁能先到此处做广告实在不好挑选,大家觉得公平竞价如何?”
  王县伯不愧是房小郎的老师,她果真如传闻般不走寻常路。世人都说他们这些商户心黑好钻营,面前这位名士比起他们来明显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想到广告这东西的种种好处,很多人明知面前是个坑也要硬着头皮往里跳,没见竞争对手也来了嘛。
  接下来的时间,王珏怀抱阿绿带着弟子们在旁观看,华夏的第一场拍卖会就在晋江文学社的小院中,由社长李晋江主持,拍卖物为《晋江文学报》广告栏位置。
  听着来人们疯狂竞价,房遗爱的眼珠骨碌碌直转,内心正在思考怎么能利用李师弟的文学社再赚点媳妇本进来。武照跟他想的事情差不多,自己跟姐妹们的嫁妆自然是越多越好,想来李师兄应该不介意帮帮忙吧。
  也不知这两个小的怎么回事,脑子里总想这嫁娶之事,正在兴奋听人竞价的李晋江还不知自己又被俩捣蛋鬼给盯上了。今日不止南山一处热闹,各大臣府上也很热闹,皇宫更热闹。
  “老爷,坊间百姓多拥护你,奈何xx家的仆从出言诋毁。”
  衷心的仆从们,在西市一言不合后开始互殴,各个被打得鼻青脸肿,回府就开始添油加醋找老大告状。人活一张脸,虽然这些人做起事情来常常不要脸,但他们都很在意自己在民间的名声。太过分了,哪有踩着人往上爬的道理,找圣上评理去!
  此时的李世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自我怀疑之中,刚才大小老婆告诉他,她们正在合写话本,故事已经在报纸上连载了。虽已有不好的预感,李世民还是心怀期待地确认道:“《宫女上位记》不会是你们写的吧?”
  杨妃傲娇道:“自然,别的文章哪有我们想的故事精彩。”
  “圣上可看了我们的作品?还请您指点一番~。”
  听着李世民被打趣挤兑,长孙皇后只是看着他淡笑不语。圣上前些日子宠幸的宫女最近过于恃宠而骄了,作为一国之后必然要做到提醒圣上又不能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好吃醋,写小说可不就是个好办法嘛。别以为那身份卑微之人好拿捏,就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你宫女能怎么谋上位。
  李世民从未似现在这般感激那些没事乱搅事的大臣们,听到侍从说有几个大臣嚷嚷着来找他主持公道,他连忙以此为理由离开后宫。宫女什么的,在他心里就是个玩应,最近那位也是因为小曲唱得好才多见了几次,难道她私下里有什么动作,竟惹得后宫众人大怒?
  想到后宫女人编写的那本小说,李世民浑身一抖,瞧着故事里的这个计谋那个陷阱,他后宫的女人们都能组个谋士团队了。李总琢磨着实在不能小瞧女人,以后还是尽量不要随便往后宫收人为好。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0章 科举考试
  唐朝处于科举考试的初期,本是统治者为对抗世家另辟蹊径选取人才的途径。然而,在这一阶段却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开考密度过大、考试科目过多、考卷不糊名、考试名次由知贡举一人决定等问题。
  除了考试本身,此人的名声、家室等外在因素亦为主要参考条件,故此唐朝的科举并不能公平地选取良才,科举也无法成为补充官员的主要手段。即便如此,仍有大量寒门子寄希望于科举,盖因这是他们唯二的入仕路经之一。
  王珏希望能为国做贡献,然而她的身份有很多局限性,若主动干预太多朝廷政务恐遭人猜忌。谋事者最忌用力过猛,她在武德九年末刚运作完百家出世的事情,不好再在科举之事上动手惹来更多人的仇视。
  唐朝大小考试很多,有些考试地方官就能决定成绩,这样的考试对想入仕的寒门子也没什么帮助。今年之所以称之为科举年,因为这是继李世民开恩科后尚书省再一次举办全国性质的省试(省试是由尚书省举办的意思,不是省市级别的考试)。
  王珏前些日子忙着帮李晋江开文学社,又有开社后的报纸排版、广告招商等事情要做,很难抽出时间想别的事情。这不文学社的运营已走上正轨,在给弟子们授课后的闲暇时间她又想起现下科举的种种弊端来,正想着以什么借口折腾事儿的时候借口自动上门来。
  王成来报,孔祭酒和虞大学士相携来访。王珏闻得此消息,连忙让清风和明月准备茶点待客。除了李晋江在山下的文学社,和近日来不知为何成了其跟屁虫的房遗爱和武照,剩下的弟子们也赶紧出来见礼。
  初春的天气还是有些凉,两老头爬山可别给累着了。瞧着他们面色如常,王珏放下心来,“您二位若想见我,直接邀我下山便可,山路危险怎好让您们这番劳累。”
  孔颖达笑呵呵地回道:“无事无事,全当锻炼身体了。咱们关系亲近,我也不说些虚言,此次前来主要为一件事情,老夫下个月寿辰你能不能给送个自行车?”
  虞世南闻言吹着胡子瞪了孔颖达一眼,“哼,怪道你偏要跟着来!还大儒呢,哪有人张口管人要贺礼还指定礼物的。”
  “年前王县伯给长安修了水泥路,我瞧着你开春后没事儿就到街上骑自行车,这不是羡慕你嘛!你想想,每次你都是一个人出行,我跟你做个伴岂不是更有趣儿?”孔颖达用一般正经的脸,说着三岁孩童间的日常对话,让百家派听众很是无语。
  虞世南的脑中出现一个,两老头一路骑自行车到皇宫,在宫内一起被武痞们羡慕,下朝后再相伴而回的画面,居然也觉得很不错。再看看友人那张故作可怜的老脸,虞世南说道:“你瞧我做什么,我可不会造自行车。”
  这就是同意了,孔颖达闻言又期待地看向王珏。两派关系本身就好,再加上造自行车对王珏来说又不是难事,能不应承嘛。
  “小事尔,定然准时给您送到。”王珏做完肯定的答复又看向虞世南,孔祭酒可是尾随他过来的,这位该有正事儿了吧?
  虞世南见王珏将目光移向自己,面色微红着说道:“尚书省要在今年春季举办省试,圣上恼怒科举选才不能满足其要求,遂在去年末下旨让我等重整科举事宜。我们在今日早朝时呈上方案,圣上仍觉得不合心意,老夫想到你主意颇多遂来请教。”
  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这忙帮得完全是求之不得,“请教什么的可不敢当,我懂得的知识都靠学派先辈传承,不若我跟您讲讲我们百家派祖辈对科举的设想可好?”
  “如此,劳烦王县伯细讲。”虞世南对王珏的欣赏又提高几分,自来就知道她不恃才傲物,难得还会细心顾及老人家颜面,甚好甚好。
  “若朝廷真想由科举寻觅良才,便要先杜绝暗箱操作一说。往后的考卷需糊名,亦要检查是否有夹带。州府试由几个朝廷指定的官员到各州阅卷,待分出录取名次时再揭开名字。到省试一步也是如此,省试入选者需到大殿由圣上出题再考,而后朝廷出十位重臣当场阅卷,推选出十名最佳者当场读卷。再由圣上给出名次钦点前三位为状元、榜眼、探花,如此这些人可称为天子门生。”
  自宋朝开始科举制度趋于完善,读书人需先由各县、州、府筛选后到省里再考,然后才是全国级别的考试。这还不算完,到都城还有会试、复试、殿试三轮,最后能留下的人才算脱颖而出。宋朝重文,经唐朝的几百年过渡已有很多读书人,综合初唐现在的情况不宜将过程定的如此繁琐,还需待读书人增加、各地官员适应新制度后再慢慢改进,还是那句话:涉及到改革二字,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循序渐进。
  天子门生?!不说那一系列既合时宜又严谨的考试过程,光这四个字就够圣上嘿嘿几个月的了。两个老头看着王珏眼中放贼光,早知人家顺口说说就有这么好的主意,自己等人又何必争执讨论那么久呢。
  等会儿,好像有什么不对劲儿!这改革方式确实好,然而若将王县伯的话整理成奏折呈给圣上,必然会被部分世家与勋贵仇视,好些人家都有得不到蒙荫的废柴或庶子,他们都等着靠暗箱操作上位呢。
  见虞老头从兴奋变为犹豫,再瞅瞅玩胡子不言语的孔老头,王珏准备故技重施,“勋贵固然掌握权势,然而有多少勋贵之家能做到经久不衰?世家之说法始于汉,皆因当时的时代环境造就出这一独特群体,随着书籍的广泛流传和圣上大力提拔寒门子,这个群体还能活跃多久?
  他们之所以高人一等并非因为头脑比他人聪慧,而是因为几代人留下的礼仪规矩与手握知识这两点罢了。谁能给这天下渴望出头的寒门子们一条好出路,谁就能收到所有寒门子的感激以及这些人出头后带来的政治利益。”
  刚才两个老头总瞅自己,李承乾一直假装看不到。人家厚黑学上下册都看完了,作为储君虽觉得老师说的方法甚好,但储君毕竟不是帝王,没上位前还不好得罪太多人。瞧着老师猛对他使眼色,便是起初有点同情俩老头,他也还是忍着没开口说话。
  李崇义和王思源咽了咽唾沫,方才所发生的事情似曾相识,好像老师在武德九年初次去孔家做客时的场景,同样是艰难的选择题,只是这次多了个人跟孔祭酒分担罢了。
  显然,孔颖达也想到此处。武德九年的事情对他来说实在是记忆犹新,那年从夜不能寐到生出为寻真相赴死的决心,其过程绝对够抹好几把辛酸泪了。原以为这样的经历他人生中只会有一次,哪成想不过两年时间又要面临这种艰难的选择。
  虞世南的情况还不如孔颖达,再咋说人家还有过一次经验呢,他此刻终于体会到友人那时的心情了。想到此处回头与友人对视,两老头苦着脸就差眼中蓄泪了。
  王珏见此也装么着面露为难,而后提出一个建议,“若二位不想在朝中说此事,不若找个机会上份密折给圣上,将你们的难处详细说来,我想圣上会理解二位并且很愿意将这些当成是他想出的主意。”
  对呀,还能这么干!李承乾想着,不若他悄悄跟阿爹说此事,既能解开眼前的困局又能立点功劳。瞧着小太子眼珠灵动,唇边勾起笑意,孔颖达连忙说道:“如此也是一个好办法,还是等我二人商议后再做决定吧,总之绝对不会让王县伯的好建议落空。”
  虞世南也跟着点头,“天色渐晚,我俩还要赶回长安,就不多打扰了。”说完赶紧起身,还不忘拉起孔颖达。
  “是极是极,王县伯还在守孝,待过些日子你孝期满时我再给你下帖子。”孔颖达说完,反拉着虞世南嗷嗷跑。
  瞧着俩人走那么快,王珏怕他们在路上出事儿,连忙给王成使眼色让他跟着下山去。不是她自己不想相送,也并非不愿让大弟子顺路同行,而是怕两人看到他们跟来会更紧张。原因很简单,既然有退路可走,两人想想又觉得放不下触手可得的好处,怕李承乾在他们作出决定前先跑去打报告,老头们连话开口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
  噗哧,目送两位长者离开,百家派师徒终于憋不住笑出声来。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这俩人平日都以有大智慧的长者形象示人,突然见他们这番作态实在令众人惊讶。
  话说俩老头离开后并未各回各家,而是到孔颖达府中继续商议。又有被叫来的孔德伦和心思灵敏的孔氏门徒一起参与,老孔书房的烛光一夜未灭。
  似孔颖达和虞世南这样的学者,抛开或为学派或为妻儿谋利的人之常情,他们心中都有一颗期待盛世的心。年轻人比起他们又多了些赌性,好些孔氏门徒跟着王珏尝过甜头后,对她有种盲目信任。
  孔氏门徒以民族未来为理由劝说,这也勾起孔颖达内心深处的回忆,他看着儿子的脸说道:“德伦长得最像他祖父,当初老爷子去世时正处在隋朝时期,那会儿天灾不断、统治者昏庸、人们完全看不到美好的未来在何处。我爹临终时说,惟遗憾没等来盛世方离世。比起他那样的白身,我这个当官的儿子却功力得多。索性不会伤及性命触动学派根基,趁着我还能走的时候再为大唐做点事儿吧。”
  虞世南比孔颖达光棍得多,他没有学派要兼顾又无不孝子孙需走后门,老头心里早就偏向于上折子这个选择了。便是老孔不参与,他也会自己去做。原因有二,第一条同孔颖达一样,想为百姓做事的同时提高自己名声,科举之事定会让他青史留名。二嘛,皆因老头记仇李世民似鬼一样吓唬人,弄得他差点没死在当场的那件事。咱就是硬挺着招人恨,也不能让圣上拿了好处!
  默契达成,一群人开始斟字酌句地写奏折,因着大家都能想象到这份奏折会被载入史册,故此才十分小心、力求完美、生怕有什么错处。
  来回改稿多次,奏折内容在早朝前终于完成。写到署名处时,孔德伦问道:“此为王县伯提出的建议,如此功劳是否要将她的名字写上?”
  这…挺让人纠结,老头们都不是那抢人功劳的小人,只因内心明白王珏的顾虑才没想过带她一起上奏。然而,经孔德伦一提,虽明白真相到底为何,俩老头心里却突然过意不去了。这就是底线的问题,若搁在李世民身上完全不会有这种烦恼。
  最后经商议,大家决定来个三人联名上奏。虽一夜未睡,俩老头却毫无困意。他们揣着奏折,精神抖擞地上朝去了,面前还有场硬仗等着他们打呢。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1章 揍你揍你
  这一大早的,两个黑眼圈老头成了长安城中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只见孔颖达骑着自行车晃悠悠,自行车后座坐着正在打瞌睡的虞世南。自王县伯去长安县衙大牢守了三日,扑克这东西便在长安流行起来。瞧着他们这样子,很多行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俩老头通宵打扑克了?
  二人挺着身板进殿,好似随时准备英勇牺牲的样子,若不看背景画面,都得以为他们身处战场准备奋勇杀敌呢。这样的作态,明显是准备折腾事儿。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打算冲谁下手,好些人还是条件反射般的将身子缩了缩,就怕围观的时候被伤及无辜。有的人边缩边在内心狂吐槽,俩老头一大把年纪还乱折腾,也不知道啥叫安享晚年。
  嘿,有点儿意思!最近没甚事情,成天被大小媳妇追着品评小说的李总,见朝堂上诸人的动态立马来了看热闹的兴致。没让他等太久,几件常规事务刚处理完,俩老头就一起站出来了。
  “圣上,关于改革科举之事,我们要联名上奏。”虞世南小心翼翼地从袖子里拿出奏折递给内侍,而后两个老头又恢复到视死如归模式。
  哦,原来是冲着科举去的,好些心里有鬼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不是想对自己下手就好。也有心生人疑惑,圣上本就让虞大学士重整科考事宜,他是要干啥还弄得像舍身取义一样。
  李世民也好奇得紧,他冲着内侍说道:“将折子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接下来的朝堂气氛诡异,随着内侍清脆的嗓音响起,大殿内越来越安静。与李世民激动得涨红脸,好几次没忍住拍巴掌叫好相比,有些人的表情则是由无所谓变得阴沉起来。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李世民手握活字印刷陆续开书肆之后,世家大族们也在各地开起学堂来,为的就是将那些有可能成才的寒门子先一步网络在自己麾下。提起这事儿李总就一肚子气,可惜朝廷和他本人都没有余钱,不然他早到各地开官办学堂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