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吧>书库>都市>官道之步步高升> 官道之步步高升_分卷阅读_440

官道之步步高升_分卷阅读_440

  文章一发表,立即在东南省政界和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得到了高层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这其中固然有祝庸之的极力推荐之功,同时,文章本身的立意之高远,观点之新颖,研究之细致,可操作性之强,也独显其内在价值;尤其是杏林乡成立供销合作社的新模式作为东南省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首创并一举货的成功,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省里召开全省抗洪抢险表彰总结会的时候,省长乔明松抽出时间,专门约见了伊海涛。
  对于这么一次重要的会谈,伊海涛来开会之前就有过期望,也和楚天舒一起准备过功课。
  话题并没有从伊海涛的文章谈起。
  乔明松首先询问的并不是他所关注的农业,而是伊海涛所擅长的领域,青原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江北开发区的招商引资。
  乔明松说:“我刚才看到了商务厅的情况通报,青原市江北开发区申报省级开发区的初评已经结束通过了。短短一年的时间,能取得这么大进展,不容易啊。海涛,你作为主抓领导,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伊海涛抱着笔记本,半边屁股坐在了沙发上,回答说:“乔省长,这是省领导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也是青原市一班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一些工作罢了。”
  乔明松说:“呵呵,我听说,你在招商引资方面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尤其是世界500强法国摩丹投资集团的引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单从数字上来看,江北开发区一下子就为青原市的gdp贡献了十几个亿,成绩很显著啊。”
  伊海涛很专注地看着乔明松,听了他的表扬,心里自是高兴,不过,他还是谦虚地说:“乔省长,青原市的工作能够得到您的肯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不过,我个人以为,这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商业利益驱动的必然结果。”
  “哦,你这么认为的?”乔明松来了兴趣,鼓励道:“说说你的理由。”
  伊海涛小心翼翼地说:“商业是什么?是资本的生利行为。资本的嗅觉极其灵敏,如果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区域具有投资价值,不需要你去招商,商自然会蜂涌而来,相反,资本如果不能生利,就算使上再多的手段,提供再多的优惠政策,资本也会弃你而去。”
  “说得好!”乔明松赞赏地点了点头,说:“现在各级政府都有一个倾向,那就是万众一心抓招商。很多的领导眼睛都盯着招商引资,因为,拉到了一个大的投资商,动辄几亿十几亿,gdp会很好看,政绩自然就出来了。但是,这是真正的政绩吗?我看未必,很多地市的招商引资成绩单非常漂亮。可谁都清楚,成绩单上的数目,能够完成百分之五十,就相当不错了。所以说,以招商签约数量和金额来衡量政绩,是最靠不住的政绩。”
  能够在政绩观上引起乔明松的共鸣,伊海涛的心情比得到了他对工作的肯定更加的欣慰。
  能走到地市级领导岗位上的人,谁不能做出一点成绩?谁没有拿得出手的几个亮点?但是,要真正获得领导的欣赏和认可,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法是,在思想认识上与领导保持高度的一致。
  这也说明,伊海涛和楚天舒在家里的功课做得很充分,很细致,很准确,较好地把握住了乔明松的思维脉搏。
  伊海涛不断地点头,快速在笔记本上记住了乔明松的讲话。
  乔明松接着说:“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不抓出政绩来是肯定不行的,关键是看他如何去抓政绩,抓出了什么样的政绩,能给当地带来多大的财富,能让百姓得到多大的实惠,能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乔省长,您说的太对了,我一定遵照您的指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贯彻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伊海涛埋着头,走笔如飞。
  “海涛,今天我们是互相交流和探讨,不是什么重要指示,不用那么认真地做记录。”乔明松摆了摆手,笑着转换了话题,他说:“沿江商贸圈的建设目前进展得怎么样了?”
  伊海涛停下笔,抬起头来说:“乔省长,进展还比较顺利。由于此前考虑不周,新增项目在水利规划上遇到了小小的麻烦,我们正在积极向省水利部门汇报,争取尽快解决。”
  “好,我知道了,一会儿我问问什么情况,如果没有大的原则问题,我会请水利部门协调解决的。”乔明松在他的笔记本上记了一笔。
  伊海涛说:“谢谢乔省长的关心。”
  乔明松突然问:“海涛,对于下一步工作,你有什么打算和设想?”
  伊海涛的心不由得加快了跳动,说:“乔省长,我有过一些思考,可能还不是很成熟。”
  乔明松和蔼地说:“海涛,不要有顾虑,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嘛,今天就是一般的交流,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敞开了说,不成熟也没关系,有思考总比没思考强嘛。”
  伊海涛坐直了身子,眼睛盯着乔明松,认真地说:“乔省长,我向您汇报,我希望能在年底前完成沿江商贸圈的建设,然后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青原农村经济发展上来。”
  乔明松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伊海涛说:“农业是青原的立市之本,青原经济的发展,不能总依靠建设投入来支撑,因为建设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与其贪大求快,不如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如果能有机会的话,我希望培育出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农业经济模式,推动青原农村建设朝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终于切入了正题,伊海涛的准备是充分的,所以,他的侃侃而谈显得信心十足,同时,也很隐晦地表达出了希望能有机会更上一个台阶的愿望。
  “海涛,你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乔明松立即给予了肯定,他说:“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几乎所有的领导都在思考这一问题,又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为什么?说穿了谁都明白,农业发展的速度太慢,就算有十倍百倍的增长,相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总量和增量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但是,我们东南省是农村大省,有大量的农业人口,还有不少的贫困地区,我认为,当前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要看他能不能把农业抓好,把农村经济搞上去,有效地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伊海涛说:“我认为,农村要富起来,比城市相对容易一些。城市的人口密集,就算投入再大,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没几个钱。农村则不同,一是起点低,二是资源还算丰富,只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再有好的扶持政策,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投入相对少的资金,就可以让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些观点和理论,在文章中已经有过专门的论述,所以,伊海涛谈起来就头头是道了。
  乔明松拿出了最新一期的《理论与实践》杂志,就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设想与伊海涛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两人的谈话超过了预定的二十分钟,足足谈了半个多小时,直到秘书来提醒乔省长还有另外的活动安排,两个人还意犹未尽,谈话才不得不结束。
  “海涛,好好干!”告辞的时候,乔明松与伊海涛亲切握手。
  伊海涛明显感觉得到,乔明松的手温暖而有力!
  从省长办公室告辞出来,伊海涛才发现两腋和后背都已渗出了冷汗,一阵轻风拂来,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他不觉暗生感慨。
  乔省长最后的一句嘱托,蕴含着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了他极大的期待和希望。
  召集政府工作以来所走的每一步都堪称步步惊心,能走到现在这一步,耗费了多少的心血,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总算走得还比较踏实。
  想到这里,伊海涛当然要踌躇满志:有测评推荐的民意基础,有南书记和乔省长的赏识器重,再有叶庆平在省委组织部长林国栋面前帮着说上一两句好话,何愁青原市长的宝座不是我伊海涛的。
  但是,他非常明白,尽管内心十分高兴,表面上还必须要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把喜悦藏在心底,继续向市长宝座发起最后的冲刺。
  这就是官场,这就是政治。
  在官场中你永远不可能喜形于色,否则,你就不是一个成熟的官员,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第618章 螳螂捕蝉
  返回青原的路上,伊海涛坐在后座上闭目养神,身体放松了,脑子里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转动,回味着与乔明松见面时说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楚天舒通过后视镜一直在观察伊海涛的神情,他的脸上泛着光,嘴角微微牵动,手自然交叉放在了稍稍发福的肚子上,两腿叉开,怡然自得地仰靠在座椅上。
  这种情形,和来时的兴奋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以肯定,这一次会谈获得了成功!
  突然,万国良按响了喇叭。
  楚天舒抬头看了一眼,路上并没有任何状况。
  他低声问道:“老万,怎么回事?”
  万国良用大拇指往后一指,说:“5号车刚刚过去了。”
  楚天舒回过头去看,一辆奥迪车朝着临江的方向在飞驰。
  司机对车辆的敏感性是天生的,两车相错只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万国良却能一眼就看出来,刚才开过去的是小车班里的5号车。
  所谓5号车,是唐逸夫的专车。
  正在假寐的伊海涛心里不免一惊:唐逸夫去省城干什么?
  如果是工作上的事,朱敏文知道自己在临江,多半会安排自己去办,不会另外再把唐逸夫派出来。想到这,伊海涛马上感到了一丝危机和不祥:唐逸夫也是冲着市长的宝座而去的!
  在市长人选没有确定之前,凡是有条件的人,谁都不会放弃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觊觎市长宝座的不仅是自己,还大有人在,而在民主测评和推荐中与自己并驾齐驱的唐逸夫,心里也肯定装满了如他一样的希望与寄托。
  现在还远没有到弹冠相庆的时候。伊海涛不由得暗暗告诫自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决不能掉以轻心啊。
  虽然伊海涛始终没有睁开眼睛,但是,楚天舒从他脸上的表情由轻松而严峻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风声满楼。
  不错,唐逸夫急匆匆的赶往临江,是因为他在青原已经坐不住了!
  半个小时之前,何天影打电话告诉他,省长乔明松专门约见了伊海涛。
  唐逸夫第一个反应就是:大事不妙。
  自从省委组织部考察小组返回临江之后,唐逸夫从何天影那里打探到了这一次民主测评和推荐的结果:伊海涛以微弱的优势保持着领先。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唐逸夫的意外。
  在他看来,虽然伊海涛处于召集政府工作的有利位置,但自己在青原经营了几十年,有着伊海涛完全不可比拟的雄厚基础,在这次民意调查的赛跑中,不说要拉开伊海涛很大的差距,至少不应该会落后啊。
  每每想到这些,唐逸夫就会恨上楚天舒。
  在测评与推荐期间,楚天舒在暗中大肆活动,为伊海涛博取民意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一切,事后还是传到了唐逸夫的耳朵里。
  此时,唐逸夫恨完了楚天舒,忍不住又要恨申国章和黄如山之流,如果他们能有楚天舒一半的能力和忠心,自己也不至于在这场民意竞争中落败了。
  这个结果,极大地打击了唐逸夫的自信心,连日来,他一直打不起精神,心里总感觉空荡荡的,像失去了什么似的。细细一想,他究竟失去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失去,只不过是他想要的结果没有得到,让伊海涛逆袭成功了。
  可是,在唐逸夫的逻辑里,没有得到就等于失去了!
  紧接着,伊海涛的文章出现在了《理论与实践》的头版位子上,唐逸夫的心态失衡了,而何天影的这个电话,几乎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
  唐逸夫再也坐不住了,这不仅仅因为一个升迁的机会即将失去,更主要的是让一个书生轻轻松松就击败了,他感到十分的窝囊,甚至是屈辱。
  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伊海涛拉下来!
  必须创造出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来!
  必须不择手段奋起反击了!
  在电话中,唐逸夫提出要面见何天影。
  何天影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唐逸夫从中嗅到了希望,何天影肯答应见面,就意味着这事儿还没有走到彻底绝望的地步,在省委常委会上最终敲定青原市长候选人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坐在飞驰的车里,唐逸夫一直在为自己鼓劲。
  在官场拼争中,后来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上一届骧陶市的市长之争就是如此。
  原任骧陶市长退居二线之后,市委副书记在省委组织部的考察测评中遥遥领先,要当市长的呼声几乎传得东南官场尽人皆知,没想到在上省委常委会之前,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女副部长被举报有经济问题,紧接着在调查过程中,省纪委查出他与这位女副部长关系暧昧,一下子就被卡主了,现任市长才得以逆袭上位。
  唐逸夫赶到临江已是下午的五点多,他并没有直接去何天影的办公室,而是给何天影发了个短信,告诉他自己已经赶到了临江。
  何天影没有回信息,他安排蓝光耀出来,开了车带着唐逸夫到了市郊的蓝天宾馆。
  这家宾馆原先是省军区的一个干休所,后来部队离退休干部们嫌交通不便,条件不好,省军区就在离市区更近的地方选址新修了一处干休所,把这里的楼房移交给了地方,更名为蓝天宾馆对外营业。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加上内部装潢也不是很考究,宾馆的生意远不如市区,只有附近几家乡镇企业来了客户,才会安排在这里食宿。
  从外表上来看,这只不过是一家勉强维持的郊区宾馆,但是,不为外人所知的是,蓝天宾馆后面有一个附楼,是省纪委办案的定点场所。
  因为这里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宾馆内外的各种戒备防范设施都是按照部队的要求建设的,把“双规”人员带到这里来讯问,既安全又隐蔽。
  唐逸夫被蓝光耀带到这里的时候,心里还一个劲儿地纳闷,何天影这么一位高级领导干部,就算是和自己见面要避人耳目,也犯不上要跑到条件这么差的宾馆来啊。
  不过,当蓝光耀说出了其中的奥秘之后,唐逸夫才恍然大悟:这是省纪委的一个据点。
  蓝光耀把唐逸夫带到了一个大套房,里面的装饰风格与档次与其他的房间有着天壤之别,丝毫不亚于市区五星级的宾馆。
  进门泡了茶,在沙发上坐定。
  蓝光耀一脸的得瑟,他拿起茶几上的遥控器一摁,打开了房间里的电视,令唐逸夫惊讶的是,屏幕上没有出现常见的电视画面,而是看到了另外一个房间的场景,画面清晰完整,通过遥控器可以看到房间里的每一个角楼,包括卫浴间。
  蓝光耀又一摁控制器,电视成了一道黑屏。
  不用蓝光耀多介绍,唐逸夫也能明白,这个套房是纪委办案人员的工作室兼休息室,里面安装了一整套高端的监控设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